宣孺斫庭前芦苇见山有薝蔔入坐中示诗次其韵

宣孺斫庭前芦苇见山有薝蔔入坐中示诗次其韵朗读

《宣孺斫庭前芦苇见山有薝蔔入坐中示诗次其韵》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以庭前的芦苇和山上的薝蔔为题材,表达了作者的诗意和情感。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宣孺斫庭前芦苇见山有薝蔔,
入坐中示诗次其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自然、朴实的方式描绘了庭前的芦苇和山上的薝蔔。芦苇高耸而挺拔,薝蔔则生长在山间,它们在作者眼中成为了诗意的象征。

第一句“扶摇何啻九万里,盍不往作蛟螭腾。”表达了对飞翔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作者借芦苇的高耸和薝蔔的生长之地,暗示自己渴望超越平凡,追求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笑我真为折腰尉,如君雅称哦诗丞。辄班下寮愧连璧,屡爱新诗工琢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自嘲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作者自称为折腰尉,意指自己的官职卑微,但他以雅称哦诗丞自居,表明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他对班下的寮友感到愧疚,因为自己常常倾心于创作新诗,而忽略了其他职责。

诗的下一段“斫林与山出眉目,欲唤逋客招野僧。晚香入帘恨悒悒,坐恐瘦骨成棱棱。”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创作诗歌的情景。他希望能够吸引远离尘嚣的客人和隐居的僧人前来,分享他的诗歌之美。晚上,香气从帘幕中飘入,作者因怀念远方而感到忧伤,坐着时担心自己在创作中消耗过度而变得瘦骨嶙峋。

最后两句“赏幽岂足废官事,净社久冷从公兴。芙渠薝蔔一家耳,相看未易分级层。”表达了作者对赏析幽美的追求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认为欣赏幽美的事物远比废寝忘食的官务更有意义。他渴望净化社会的风气,让人们再次重视纯粹的文学艺术。诗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芦苇和薝蔔的赞美,它们虽然不同,但在作者眼中却是相得益彰的存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流谦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流谦朗读
()

猜你喜欢

别后相思梦亦难,东虚云路海漫漫。仙凡顿隔银屏影,不似当时取次看。

()

蛾眉信重险,天目本仙居。金华抱丹灶,玉笥蕴神书。

幽人披薜荔,怨妾采蘼芜。紫岩无暮雨,何时送故夫。

()

自入成都万里馀,锦城风致胜如初。西川人物逢熙运,阖郡官僚迓使车。

灌口尚存秦守庙,石经犹是汉时书。观风问俗真吾事,不学杨雄赋子虚。

()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彼此持廉为弃物,一名交让两难分。

()
老夫白首,尚儿嬉、废圃一番料理。
餐饮落英并坠露,重把离骚拈起。
野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
飞来双蝶,绕丛欲去还止。
()

金华山人有梅癖,托物自号梅林生。欲唤师雄谈醉梦,恨无和靖结诗盟。

笔端幻出先春意,胸次包含太古情。我亦从来松竹操,愿言与子保幽贞。

()

食货生之源,易穷久乃变。金玉炫耳目,始觉菽粟贱。

逐末竞锥刀,举世互相煽。海客多奇淫,大利遂私擅。

()

飘尽棠梨见牡丹,折花行酒莫留残。洛阳春事知尤少,无那明年两地看。

()

尽敛千眉入酢罂,眉尖有事也分明。东陵鸡漫催人起,阳羡鹅容载我行。

乍喜青天遮两眼,唤谁白日打三更。南邻酒伴差相识,鹤颈截来短亦鸣。

()

万方文物洽尧雍,若论声明极洛中。地自水南连洛北,治从真庙到神宗。

总将六合清明气,散作三川礼让风。道统有传程邵在,勋名无比富文崇。

()

鬼护神呵两怪松,晚晴长阪绿阴浓。泉声喷壑溪东走,岚气涵空日下舂。

毫楮出奁题好句,杖藜到处发奇踪。近来蜡得登山屐,拟约重游意未慵。

()

歌伎悬灯引,材官导马归。更移花下席,取次换寒衣。

()

溔㵿鱼龙戏,僻侧凫雁宿。并吞三万顷,宁不为小曲。

唯应鸱夷子,曾泊西山麓。

()
黄叶萧萧忽满街,独骑瘦马豫章台。
莫将宋玉心中事,吹向潘郎鬓畔来。
()
文墨由来妙禁中,家传岂独赋河东。
平生听想风声早,数日追随笑语同。
御水新如鸭头绿,宫花更有鹤翎红。
看花弄水聊为乐,不晚朝廷相弱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