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将归有作二首。宋代。曹勋。上真应御白云闲,肃立香霏玉殿寒。五百年中今应运,原还中土汉衣冠。
诗词:《游庐山将归有作二首》
作者:曹勋(宋代)
诗词内容:
上真应御白云闲,肃立香霏玉殿寒。
五百年中今应运,原还中土汉衣冠。
中文译文:
登上真应山之巅,感受白云自在飘荡,庄严立于香烟弥漫、玉殿寒冷的地方。
在这五百年的历史中,现如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时机,让中土恢复汉衣冠的尊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真应山的场景,山巅上白云飘荡,香烟袅袅,玉殿寒冷。诗人通过描绘山巅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高远之感。接着,作者提到了时间的流转,五百年的历史中,现在正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让中土(指中国)恢复汉衣冠的尊严。这里的"汉衣冠"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和尊严,作者希望当代能够重拾这种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山巅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白云和香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超越尘世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宁静和自由。而玉殿的寒冷给人一种肃穆和庄严的感觉,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山巅景色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思考和关注。五百年的历史中,现在正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作者寄望于当代能够重拾中华文化的尊严和传统,让中土重新展示汉衣冠的风采。整首诗给人一种激励和鞭策的感觉,呼唤着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珍视。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吕氏心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 其八 石几。明代。黎民表。昔人留曲几,何似石贞坚。鸟迹纵横遍,安知后世传。
新冬伤逝呈李殿丞。宋代。梅尧臣。恶老今逼衰,孤寂仍足悲。寒风一夜起,曩事无不思。手泽在故物,默历非故时。梦寐犹平常,反悟恨莫追。人生苦情累,安得木石为。赖有同舍郎,相语强解颐。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宋代。苏轼。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端居。唐代。吴融。片雨过前汀,端居枕簟清。病魔随暑退,诗思傍凉生。别燕殷勤语,残蝉仿佛鸣。古来悲不尽,况我本多情。
陌上花 自江山回旋有富阳之役车年春事尽付江舟矣。清代。薛时雨。春光去矣。江干丝柳,黯将成絮。短堠长亭,总是惯经行处。昨宵鼓打回帆调,笑别烟波鸥鹭。争芳尘未浣,征衫重著,又匆匆去。记前游梦影,桃花浅笑,半面红妆微妒。转眼东风,已作去年崔护。绿波渺渺,天涯远,肠断隔江云树。问江郎,可有生花词笔。别踪留住。
华阳山堂落成。宋代。诸葛舜臣。小筑菟裘石磴间,登临极望意苍然。三更栗叶中峰雨,四月桃花一洞天。时听茅君归碧落,恍闻玉女炼丹铅。江湖万里尘埃远,留得深山一道泉。
代虞枢密宴晁制置口号二首 其一。唐代。王质。合奏元和鼓吹声,旌幢交映两辕门。中台上相官仪重,大国诸侯礼数尊。一会星辰朝北极,八方风雨聚西坤。今朝宾主周旋地,千古英豪气象昏。
无物。元代。方回。一屋无他物,荒山此僻居。小儿差类我,老马最怜渠。久绝樽中酒,空堆架上书。顽躯犹不死,晚节竟何如。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朱雀街头观阙红,角门东畔好春风。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入宫墙自不同。
偶成。宋代。葛天民。始参龙象种,终现马牛身。再整冲冠髻,难忘漉酒巾。散花天上女,拨草道中人。寄语林和靖,非翁不卜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