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观潮二首

月下观潮二首朗读

《月下观潮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观赏夜晚的潮汐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月下观潮二首》

第一首:
隔江灯火见西兴,
江水清平雾雨轻。
风送潮来云四散,
水光月色斗分明。

第二首:
舟行碧波凝夜碧,
月照孤帆影渐移。
云涌浩浩潮初落,
风吹微微雨未止。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以夜晚观赏潮汐为主题,通过描绘江边繁华的灯火和江水的平静、雾雨的轻柔,展现了作者在月下欣赏自然景色时的感受与思考。

首先,诗中的“隔江灯火”揭示了对岸城市的繁忙景象,璀璨的灯火在江面上闪烁,给人一种热闹喧嚣的感觉。接着,作者用“江水清平”来形容江水的宁静平和,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雾雨的轻柔更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其次,诗中的“风送潮来云四散”表达了潮汐的到来。潮水随着微风的吹拂涌来,云朵也随之四散,形成一幅壮丽的景象。这种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幻无常的一面,使人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和壮美。

最后,诗中的“水光月色斗分明”和“月照孤帆影渐移”赋予了诗词一种浪漫的意境。水面上闪烁的光芒与皎洁的月光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宛如画卷的美景。孤帆在月光的映照下渐行渐远,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和变幻多姿。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准确观察和细腻描绘,又透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观赏潮汐的景象,作者表达了对生命变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使人在阅读时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朗读
()

猜你喜欢

燕颔鸢肩都易写,从前只道点睛难。
近来阿堵君休问,灯下时将颊影看。

()

何处不相见,烟苗捧露心。萋萋绿远水,苒苒在空林。

野吹闲摇阔,游人醉卧深。南朝古城里,碑石又应沈。

()

纪南休叹霸图空,往迹人犹识渚宫。游猎近驰云梦泽,观兵遥践陆浑戎。

细腰贮宠矜秦女,长鬣延宾傲鲁公。末代孤臣赋哀怨,犹然大国有雄风。

()

东门送远客,车马正纷纷。旧识张京兆,新随刘领军。

行骢看暮雨,归雁踏青云。一去丛台北,佳声几日闻。

()
魂消目断关山路。
曾送雕鞍去。
而今留滞古陪京,还是一尊芳酒、送君行。
吾庐好在条山曲。
()
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
花前莫作渊才恨,且看杨妃睡未醒。
()

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鸡催梦枕司晨早,

更咽寒城报点迟。人事纷华潜动息,天心静默运推移。

()

重阳无酒亦须赊,此夕烟云景最佳。篱菊乍开今日眼,木犀犹放晚秋花。

闲观宇宙逢双鬓,指点风光坐一衙。不识江门今日酒,许谁同醉白鸥沙。

()

当时学舞钧天部。惊鸿吹下江湖去。家住百花桥。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牙板闻莺燕。劝客玉梨花。月侵钗燕斜。

()

绿绮初调曲未残,幽情应叹赏音难。不嫌儿女声相昵,一鹤长鸣绕画阑。

()

世态人情但见时,未尝仔细不寻思。伤心吾道难开口,何处青山约后期。

()

才名海内更无兄,漫汗当年谒太清。閒道旧悲经丧乱,新亭还见泣公卿。

黄尘夕警甘泉火,白帽云屯左辅兵。仓猝东山安石去,可令回首计苍生。

()
南山老禅翁,白净如水月。
我初获亲近,解此痴脑结。
十年归故里,父老半存灭。
逢师百如旧,才若旦夜别。
()
七坐道场三奉诏。
空花水月何时了。
小玉声中曾悟道。
真堪笑。
()

堑崇山,堙钜谷,发轫甘泉狩维北。属车连连复道平,离宫况有三十六。

萧关无堠塞无烽,单于称臣月氏服。上之回,朝万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