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宋代。陈师道。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古代丞相温公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诗意:
这首诗词中,丞相温公面对自己的生命处境,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转变的思考。他描述了百姓归附老朝廷、等待着鲁儒的场景,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新的希望的期待。温公感到自己身体已经虚弱,需要他人的扶持来行走,这反映了他对自身力量和地位的凋零感。他提到了玉几(长辈辞世的祭祀用具)虽然来得晚,但明堂(指朝廷)上的图谱(指政务)已经交托给他,这表明虽然温公晚年才得到重用,但他依然尽力为国家尽职尽责。最后,他心知自己注定无法与诸葛亮相比,但他并不羡慕曹操的权势地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丞相温公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官场老人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变幻不定。作者通过对百姓归附、待鲁儒的描绘,展示了时代的更替和人们对新的期望。温公的身体虚弱和需要他人扶持的形象,突出了他个人力量的衰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然而,温公依然心怀国家,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两句表达了温公对自己境遇的淡然和对权势的超脱,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曹操的不羡慕。整首诗以简约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权力的深思,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粲烂鲛珠海色傍,飞光遥夕遍茅堂。千金易水看过市,片玉昆山总擅场。
白日鸿心游浩渺,青天鹏翼破苍茫。为君一诵如渑句,齐晋他年可暂忘。
张成叔过访以尺牍诗草见投颇深推挹赋答四章 其四。明代。胡应麟。粲烂鲛珠海色傍,飞光遥夕遍茅堂。千金易水看过市,片玉昆山总擅场。白日鸿心游浩渺,青天鹏翼破苍茫。为君一诵如渑句,齐晋他年可暂忘。
杨思恭惠酒作小诗戏之。宋代。郑刚中。炎炎酷暑日偏长,馋吻常思累百觞。封寄琼醅虽甚美,一瓮何以润枯肠。
霸王庙。宋代。袁说友。志大无遗策,天亡有愧心。威棱空炯炯,祠殿独阴阴。木秀千年古,溪流万折深。江东父老意,羯鼓奏新音。
好事近。宋代。赵长卿。剑水霭欢声,喜庆间生人杰。一段葱葱佳气,扇熏风时节。今朝银艾佐琴堂,争把寿香祐。去去凤皇池上,见龟巢连叶。
请何广文长者过赏中秋。明代。梁维栋。拄杖虚誇步月桥,菊松三径足逍遥。一尊不浅南楼兴,十里欣看北斗标。紫气关门仍未散,玄谈石室敢相邀。秋风正好鲙鲈日,况有新诗解寂寥。
瑞草堂。元代。丁鹤年。手种丛萱孝感深,阳和随见破穷阴。侵凌雪色双华萼,报答春晖寸草心。疏翠近分书带碧,嫩黄遥映寿觞金。忘忧坐对高堂晚,更听埙篪奏好音。
将游甬东王青州伯仲见过作(以下《客越志。明代。王稚登。主人出门去,客子入门来。主人为客留,若下花前开。借问客谓谁,东海王青州。一双明月珠,夜照沧溟流。人言王家太戆直,灌夫醉骂程不识。我谓王家无世情。孔融尔汝祢正平。烈士肝肠铁一片,安能尽逐时人面。时人面好心如云,白衣苍狗须臾变。问我马何白,问我车何素。知君兄弟有心者,我为悲辛述其故。前年射策游都下,腰佩蒯缑骑瘦马。黑裘半敝难告人,朱门欲谒无知者。汝南相公识我早,握手交欢尽倾倒。此日郗超真再生,当时项斯何足道。吟成五字愈头风,奏罢一篇称丽藻。寻常未遇不自怜,及至相逢方觉好。倾都闻知声啧啧,紫闼金门皆接席。殿中荐作校书生,桥上推为题柱客。刀环筑开司隶门,马蹄阑入金吾宅。灞陵醉尉不敢呵,半夜弹筝洛阳陌。从来人事有变迁,从来结交无百年。我既还家相公没,长斋绣佛学逃禅。贝树为庵深巷里,芙蓉起塔小堂前。翟公门第寒如水,薛公宾客散如烟。千金宝剑何人是,一束生刍若个边。今朝絮酒兼炙鸡,明日千山与万溪。别君不是无双泪,留向陈蕃墓上啼。
檀巷雨窗怀刘桥十首录四选一。宋代。单人耘。鹡鸰翻翅声相呼,寥廓平原二月初。柳眼花须争欲笑,铁牛来谱斗天图。
宿东山道院。明代。李之世。春入寒山渐解冰,风吹檐溜滴层层。银蟾未没金乌出,夜坐云岩不炷灯。
荠。宋代。曾几。盘餐到野荠,曳杖閒挑根。幽人此味熟,俗子谁知津。微物经品题,便作席上珍。
锦缠道 示小姬辟寒。清代。屈大均。不使弹琴,为惜啊姑仙爪。但箫声、倚风轻袅。又休成子朱樱小。短短桃花,禁得春多少。更罗裙许长,莫拖烟草。露瀤瀤、湿教人笑。好日长、描取曹娥帖,锦笺千纸,点画都娟妙。
钟山 其二。明代。朱元璋。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玄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树隙观天碧,天青似绿荷。迥间樵采木,曲涧沿珠螺。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
徐倅尊人挽诗二首。宋代。杜范。教子成名岂偶然,存心积善契苍天。独工学问驰清誉,旁羽阴阳得异传。煞有哀荣身后事,不差生死梦中言。欲占厚德看铭志,七十之期过一年。
杂兴。宋代。张镃。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再挽王长公二十首 其四。明代。胡应麟。一谪长庚茂苑前,红光白日照奎躔。词华尽挈三唐调,文管兼操十代权。夷貊尽传鹦鹉赋,儿童能诵鹧鸪篇。亦知上帝频前席,白玉楼中万景悬。
晨起。宋代。陈与义。寂寂东轩晨起迟,蒙茏草木暗疏篱。风来众绿一时动,正是先生睡足时。
折杨柳送张子静归吴兴。明代。史鉴。下马折杨柳,春浅条未长。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
感事。唐代。白居易。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唯知趁杯酒,不解炼金银。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过武侯庙。宋代。陈古。群雄角逐自驱除,邂逅真龙起畏途。材并管萧非亚匹,气吞曹马直庸奴。两朝冠盖尊元老,千载风云屈壮图。天欲鼎分终割据,可怜忧国竟捐躯。
和仲良春晚即事。宋代。杨万里。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後畦。晴江明处动,远橱看来齐。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题草虫图。宋代。释惟一。长茎短茎芳草翠,东个西个秋虫寒。平白祖翁田一片,时人莫作画图看。
元驭宗伯留赏菊忽有紫牡丹一株异而赋之。明代。王世贞。学士银鱼焚不迟,居然陶令傍东篱。谁云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
秋雨。元代。仇远。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余暖留桑榆。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侍亲劳监游雪峰。宋代。李曾伯。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以城环。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浣溪沙。宋代。张鎡。无计长留月里花。收英巧付火前茶。绿尘飞处粉芳华。午夜露浓天竺径,一秋香满玉川家。扫除残梦入云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