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

草书屏风朗读

鉴赏

  “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设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使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这首诗看似咏“屏风”,实际上是咏“屏风”上怀素的草书。它“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它那无穷的生命力。是为唐人论书名篇之一”(洪丕谟《书论选读》)。

  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原姓钱,幼年便出家做了和尚。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动当在公元八世纪,即唐代中叶。他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勤奋好学,后遂以狂草知名,兴到笔运,如骤雨急旋,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草书名盛一时,到后来,他的书迹更为人所珍爱,虽片纸只字,亦价值连城。他留存下来的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书,有影印本传世。其中尤以狂草《自叙帖》为最出众有名。

  怀素的草书到了韩所在的晚唐、五代,愈来愈为世所珍爱。韩偓不仅精于诗歌,对书法也有一定造诣。据宋代《宣和书谱》卷十载:“考其(指韩偓)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按即《草书屏风》)云云,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后人有得其《石本诗》以赠,谓字体遒丽,辞句清逸。”由于韩偓对书法有爱好和研究,因而他对怀素遗留在屏风上的草书墨迹表示了极大的爱好。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逢,一眼便认了出来。接下来,作者在惊喜中对屏风上的整幅墨迹作了审视。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前一句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后一句说虽然蒙上了很多尘色,但还是可以看见那浓黑的墨迹,从“墨色浓”三字中,仍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十分形象准确。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悦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跃。但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形。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字幅中的点画作了具体描述,把这一高度抽象的艺术,十分具体、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具有怀素书法的特点,使人欣赏赞叹不已。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刚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走。这一比喻形象奇特,但有由来。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说: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里在“石”前加一“怪”字,就表明它不同一般,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与“秋涧”间着一“奔”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种迅疾有力的动势,十分形象生动。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像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这个比喻从欧阳询来。欧阳询《八诀》说:竖,要如“万岁之枯藤”;弧钩,要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藤”、“松”已有劲健意味,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他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活泼的气韵。这是书法作品中很难达到的高妙境界。这屏风上生动的草书,激动着诗人的心,不禁萌发奇妙的想象。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更为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如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因为笔画的盘绕曲折,有如龙蛇迅速有力的游动。从这个比喻中,可见怀素草书是何等的笔势飞矫,生动活泼,显现了旺盛的活力。另外,古人常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比喻“书圣”王羲之的字,此处隐然以怀素比王羲之,可见推许之高。“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使前四句那种惊喜神情一直贯穿到结束,全诗洋溢着充沛的激情。诗人从屏风写起,然后写怀素草书,写怀素草书又先表现整体感觉,然后再以形象的笔墨作具体的描述,全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最后又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同篇首暗中照应,在章法上显得严谨、完整,表现出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形象的生动描写,激情的强烈抒发,使全篇荡漾着盎然诗意,语语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偓朗读
()

猜你喜欢

老去何辞嫌我真,疏帘元不隔红尘。
春山染出还如笑,莫为栖栖也笑人。
()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

重九节,今夜泊杭州。闲搯绿枨思往事,自揩红叶砌乡愁。

拥被一蓬秋。

()

三参军事归权握,贱务区区日倍增。却笑近贤衔署贵,时人虚号一条冰。

()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西人转饷疲东国,南仲何年罢朔方。未必儒生解忧乐,登临偏易起旁皇。

()

一尺髻,三尺刀。仇人头,在女腰。渭水深,华山高。血风腥,天冥冥,手提髑髅气峥嵘。

法吏执之付以理,女欲报仇,先办一死。后来又有庞娥亲,千古英雄在女子。

()

皋壤一摇落,年华此向阑。
雪云从北暝,霜日带西寒。
浆酒喧神鼓,风毛送猎鞍。

()

绿树疏灯落烬迟,梦醒如中薄寒时。风通花气全归枕,月转楼阴倒入池。

如此夜深犹有笛,可因春尽竟无诗。开门便赴寻山约,酒熟茶香短簿词。

()

赵李竞追随,轻衫露弱枝。杏梁始东照,枯火未西驰。

香因玉钏动,佩逐金衣移。柳叶生眉上,珠珰摇鬓垂。

()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塌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

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硔鹊观,云绕凤凰台。
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
去年秋冬交,白昼雷虺虺。
隆冬忽暝燠,青红开百卉。
雨泽不时下,快雪倾复霁。
井泉傍射鲋,涧水通一遂。
()
忆昔我弱冠,辟廱尾群英。
公时少二岁,籍注国子生。
同舍气味同,异姓而弟兄。
厥后公筮仕,我亦猎科名。
()

鹿鸣曾宴桂花前,一郡人夸独少年。射策正堪新殿榜,束书重返旧京船。

好当著力春秋学,莫漫娱怀月露篇。送子一樽无限意,玉河如带柳如烟。

()

难也难也。舍家难也。绝爱憎,屏尘难也。处无为清静,有始终难也。

譬如死,又何难也。论玄元,谈微妙,要人听也。但小童,肯来询也。

()

自得逍遥物外情,肯将冠冕谩劳形。门前始种先生柳,斗下重添处士星。

文豹雾中谁逐逐,飞鸿天外自冥冥。最怜孤竹人高卧,却讶三闾客独醒。

()

老树差芽雪里开,东风头上百花魁。当时结实归商鼎,曾展调羹手段来。

()
壮岁几成山水癖,年来袖手不能豪。
忽传灯底诗篇好,但想云间屐齿高。
()

荒林惨淡中,石马欲嘶风。
功在山留碣,威存庙挂弓。
饥鸦迎祭客,走鼠骇巫童。

()

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空门说得恒沙劫,应笑终年为一先。

()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待瞒来、又怕旁人笑。况戒腊、淳熙可考。大衍之用恰恰好。学易後、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薰风送下蓬岛。生巧。吕翁昨夜锺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

()

前年同醉武陵亭,绝倒闲谭坐到明。也有绛唇歌白雪,

更怜红袖夺金觥。秦云一散如春梦,楚市千烧作故城。

()
有客有客字子美,日籴太仓五升米。
锦官城西生事微,尽醉江头夜不归。
青山落日江湖白,嗜酒酣歌拓金戟。
语不惊人死不休,万草千花动凝碧。
()

齿牙如漆足如霜,红缕衣裙紫裤裆。见客不羞娇作笑,谁家昆艾卖槟榔。

()

江上秋多雨,山中昼出云。太虚终日曀,叠嶂不时分。

半觉蛟龙气,皆成虎豹群。微风动阊阖,暂喜见西曛。

()
一闭昭阳春又春。
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销魂。
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

天马西来接九华,楼台十二俯人家。东邻酒熟南山近,可许柴桑醉菊花。

()

万里传经入楚乡,新莺初啭柳丝长。毡存子敬官非冷,舆御潘郎母可将。

山色千重看大别,江流九派过浔阳。座间定有三鳣坠,地近嘉鱼对武昌。

()
天启炎历,集我天命。
长发其祥,笃生上圣。
夷乱芟荒,乾坤以定。
时祀聿修,孝孙有庆。
()

一书天散五湖踪,回首黄山意万重。我出未应终诮凤,君归争已识屠龙。

弓藏战伐身犹在,鼎立文章代偶逢。俱道云中须魏尚,冯郎占对帝从容。

()

鹤驭已归三十春,至今重阁无纤尘。蟠桃谁知天上事,白骨不驻城中人。

门外江流似平昔,林间鸟雀空悲辛。当时留侯强辟谷,黄石老翁悟终身。

()

又听经声到上方,长明镫下礼空王。书摊漫说前朝市,窑变争看古佛妆。

杰阁花深留美荫,小池荷老剩余香。卢沟行骑登高见,怕动轮蹄断客肠。

()

湘水烟中相见早。罗盖低笼,红拂犹娇小。妆镜明星争晚照。西风日送凌波杳。惆怅来迟羞窈窕。一霎留连,相伴阑干悄。今夜西池明月到。馀香翠被空秋晓。

()
筵上诗题共笔床,罇前酒兴话高阳。
心清自觉官曹简,院静先知节候凉。
南国少年推贵重,东堂前辈让贤良。
好看双凤追飞处,胡粉新涂紫界墙。
()
何所属,余以为木兰之别种也。
勉夫即席赋,余辄和之粉腻汤泉,春温湘粟,六铢初挂慵妆。
烟皋露畹,异谱各传芳。
月地相逢缥缈,细凝伫、玉润酥香。
()

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
惊破卢仝幽梦,北窗起看云龙。

()

我闻山阴道,应接靡馀隙。古之会心人,咸于此躅踯。

每思造物怀,平分流峙脉。其中应有异,时情安可获。

()

故知花可惜,聊以赠相思。与子别多日,先春有一枝。

荒凉逢雁过,辛苦折琼贻。北客遥簪雪,东风早驿诗。

()

望夕光沉魄,晴林影尚微。为云曾不是,即月岂全非。

过眼山容隐,含情夜色晖。若教迟皓洁,已丧目前机。

()

乍起日犹长,重来暑渐藏。
鸡鸣隔林屋,人语出藩墙。
杨柳晚风静,芙蓉秋水香。

()

风景新亭旧往还,谁能举目较河山。
宦情老去秋多感,官事忙时夜始閒。
窗外杭梧风瑟缩,竹间乱石雨淙潺。

()
花动仪容玉润颜。
温柔袅娜趁清闲。
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
膏雨霁,晓风寒。
()

北风无时休,荒山路绵绵。
老马被吹扬,却立不肯前。
我仆行且仆,竟日数里间。

()

佳节逢重九,孤踪寄海涯。自怜犹墨绶,多病已黄花。

欲问南来雁,那堪此际笳。夜深眠不得,移枕听慈鸦。

()

玲珑类丹槛。
苕亭似玄阙。
对凤悬清冰。

()

飘荡将何倚,凄凉不自禁。江湖千里梦,风雨五更心。

游子黄金印,幽人绿绮琴。渠方汩朝市,吾合老山林。

()

父客吴趋一见寻,翩翩公子更词林。才清似得颜延笔,橐在全无陆贾金。

偶自履霜宁入操,居然爱日有余心。衡门幸少孤臣泪,浊酒新凉取次斟。

()

怜君万里入沧洲,天际孤帆水上浮。别后相思无处寄,鸿声不到海南头。

()

地与中州迥,民馀上古淳。峡长深束渭,路险曲通秦。

烟柳千家晓,风花百里春。一官如自择,閒处著閒身。

()
江上云气黑,gg山昨夜雷。
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

我於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

澄江江水清且深,明月下照愁人心。浮澜浅浪惊不定,当空涌出千黄金。

此时使客宴高阁,坐爱流光入帘幕。牛矶风定翠旗翻,蛟窟天寒宝珠落。

()

君上夷门瞰大河,绕城秋色起洪波。梁王宾客知谁在,莫唱蓬池阮籍歌。

()

开尊何必习池傍,却笑山公未是狂。宝马香车尘正合,千金一刻夜偏长。

时过除夕逢元夕,客在襄阳忆洛阳。阅尽繁华冠盖里,更谁能似白眉良。

()

岁莫喧喧夜捉人,当门县尉点行频。押送江干下江舶,王牌忽下哀劳民。

蒙恩欢噪声动地,得钱脱役夸亲邻。谁知羽书传旦暮,王师仓猝西兴渡。

()

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

()

谁教春信破寒来,江北江南几树梅。此品亦宜员外置,无花敢向雪前开。

平湖烟散閒移棹,小阁风徐数举杯。佳趣个中殊好在,始知凡艳是舆台。

()
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
一念能回百念非,直须端的道心微。
暮春曾点缘何事,千古寥寥独咏归。
()
晓入荒蹊陟断冈,多年庙食白龙王。
要添溪上半篙水,不远山中一瓣香。
灌木云昏旌斾出,高田土渴桔槹忙。
莫疑栖隐无深洞,且得随车雨送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