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宋代。张栻。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腊月二十二日,我渡过湘江,登上道乡台,夜晚归来时写下这五绝诗。这首诗是宋代张栻所作,他以娴熟的笔触描绘了道旁高耸的老松,它拂过云层,显得异常威严。诗中还表达了对松树内心深处的追问,探究它的来历和身份。张栻呼吁人们在往来路上要爱护这样的景物,尤其在雪霜时节更要仔细观察松树的生长变化。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道旁老松高拂云,
刳心取明彼何人。
说与往来须爱护,
雪霜时节看长身。
诗中的意境清新自然,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思考。首先,道旁的老松树被描绘得高大挺拔,甚至触及云层,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张栻通过描绘老松与云的接触,突出了松树的雄伟和壮丽。
其次,诗中的"刳心取明彼何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问。这句诗意味深长,探究松树的来历和身份,引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这种追问不仅是对松树的身份和起源的追寻,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诗的后两句"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保护的呼吁。张栻通过诗意告诫人们在往来的路途中要珍惜和保护这样的景物,不可任意破坏。尤其在雪霜时节,更应该留心观察松树的生长状态,感受它们在严寒环境下的生命力和顽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笔墨勾勒出道旁老松的雄伟景象,通过对松树起源的探索和对人们的呼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情。它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怀。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和廖守岳阳楼韵三首。宋代。王炎。清香燕寝憩儒先,出对湖山一莞然。红旆小驱聊缓带,青云直上且扬鞭。肯容坐客同挥麈,莫惮行厨费击鲜。种就巴丘桃李迳,不应画诺更留连。
次前韵二首似前育王寺主僧如日。宋代。陈著。见说东岩弄一斑,万人表立许谁攀。笑相逢处行云住,谁主谁实相对閒。
和秋景韵二十首 其一 秋风。明代。李昌祺。刁骚淅飒骤添凉,催得朝西绿橘黄。萍藻约开浑有力,芙蓉吹绽竟无香。未飘吴苑枫千树,先陨隋堤柳数行。送得渔舟湖面去,钓丝撩乱飏波光。
别玉女花。宋代。徐积。辞他玉女难空手,酌尽银瓶醉未休。任是职严风望峻,也须一步一回头。
山居杂兴 其十。明代。徐熥。一夜霜风叶满庭,黄花三径尽飘零。山房不放秋光去,犹折残枝插胆瓶。
正月十四日雪。宋代。陈造。乡园灯市颇豪奢,客子扁舟恰到家。月姊层云藏宝鉴,雪神千手扑天葩。未容火树陪宵燕,谩说江梅擅岁华。苦忆醉穿罗绮阵,小軿吟度赤城霞。
献陵挽歌 其六。明代。李昌祺。天语褒嘉百辟闻,升沈回首一时分。怜才误到刍荛质,万死难酬不世恩。
幽居。宋代。陆游。遶屋巉巉碧玉峰,个中天遣养疏慵。捐书已叹空虚腹,得酒还浇垒块胸。曲几坐看窥户月,短蓬卧听隔城钟。柴桑自有归来意,枉道人间不见容。
题新筑尊经阁成。明代。温纯。泮宫高阁切云成,藜杖将分太乙精。满架缥缃过二酉,当檐奎壁引长庚。笔从众巘齐冲斗,带合双流两抱城。柱史神君收地脉,重看文献在西京。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宋代。刘克庄。且与古梅为友,未论茯苓可仙。一寸灵根蟠地,十年黛色参天。
南寺僧人求草书 其三。明代。岳正。叵奈山人酷爱山,山中犹只是人间。不如跨鹤凌空去,心与闲云一样闲。
杂诗七首 其五。金朝。王涧。竹绕沙村水漫流,鵁鶄鸂鶒对沈浮。一竿便拟从渔父,卷置琴书买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