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司蔡君谟内翰麞猿芦雁屏二首。宋代。王珪。麞猿未省京华见,画笔新传思入神。绿野春深将戏子,空山朋午挂吟身。只应有梦须怀土,却为无机不避人。我爱林泉旧时景,常来此处暂相亲。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珪的《和三司蔡君谟内翰麞猿芦雁屏二首》。下面将为您提供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三司蔡君谟内翰麞猿芦雁屏二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麞猿未省京华见,
画笔新传思入神。
绿野春深将戏子,
空山朋午挂吟身。
只应有梦须怀土,
却为无机不避人。
我爱林泉旧时景,
常来此处暂相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景色和艺术情趣的场景。诗人王珪与三司蔡君谟一同观赏山水,感叹野外的景色美不胜收。诗中的麞猿(一种美丽的动物)虽然未曾亲眼见过,但通过画笔的描绘,它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诗人的脑海中,使他陶醉其中。
在春天的绿野中,戏子们在舞台上尽情演绎,给大自然增添了欢乐和生机。而空山中,伙伴们在午后挂起吟咏的身影,静享山林之间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他说只有怀念故土、保持对故土的思念,才能拥有真正的梦想。尽管他们身处官场,但他们不应该迷失自我,而是要保持纯真和真实,不受功名利禄的干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林泉旧时景色的热爱,并表示常常来到这个地方,暂时与自然相亲相近,感受旧时景色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艺术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真实之美的追求,表达了对纯真和纯粹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与读者产生共鸣,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内心的宁静。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雨中有感。宋代。方岳。山蛰惊尘已发声,移花移竹正忙生。相成老子一春事,只费天公几日晴。何以消忧惟酒可,无能为役以诗鸣。身其隐矣名安用,寄语诸贤月旦评。
夏日郊居偶书十韵。明代。薛蕙。郭外渔樵径,丘中隐遁居。闭门三伏日,堆案数函书。俛仰岁过半,登临兴有馀。赏心吟不惬,物色画难如。高阁云峰丽,横塘水镜虚。回风摇绿箨,落景敛红蕖。满眼多情在,双眉一笑舒。壶觞祗自酌,鱼鸟尽相于。衰疾宜调护,纷华更扫除。永辞朝市客,高枕卧田庐。
渔翁图。元代。程钜夫。渔翁牵纑渔妇纺,膝上儿看掉车响。溪南溪北趁冬晴,水急船多欠新网。祝儿休啼手正忙,网成得鱼如汝长。
题刘商观奕图。明代。蓝仁。遥峰苍苍松桧色,涧水无声晚烟白。围棋不见商山翁,伐木那逢会稽客。行人遥指烂柯山,洞里群仙白书閒。石床对奕岂知久,樵子旁观殊未还。执柯却坐莓苔石,胜负眼前誇得失。石烂松枯不计年,云子琼浆堪度日。斧柯已烂下山迟,城郭虽存故旧非。处处桃花无路入,双双白鹤背人飞。仙游寂寞秋山里,图画千年尚如此。社稷山河几局新,地老天荒遗数子。君看沧海变桑田,一木不支何足怜。
扈从狩阳山次韵答胡学士(时有甘露降)。明代。金幼孜。銮舆晓出五城东,从狩儒臣载笔同。日下苍龙随玉仗,道前宝马载雕弓。苑松承露枝皆白,岛树经霜叶尽红。向晚笳声催叠鼓,军门校猎气偏雄。
巴陵官舍二题·湖山亭。宋代。孔武仲。县山峻绝有新亭,公退时来看洞庭。天外微茫二湖合,波心缥缈一峰青。非时爽气生云雨,永夜寒光浸斗星。千古登临增健笔,投文犹可吊湘灵。
送吕少府。唐代。戴叔伦。共醉流芳独归去,故园高士日相亲。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再和古梅。宋代。苏泂。和羹之说昔有闻,岂得不如鲁泮芹。闻名尚救渴将军,会稽竹箭胡能群。初花的皪美无度,情事淡泊春空云。树犹如此人何堪,再三叹息殷仲文。江南晚生敬耆旧,汲水封植敢不勤。清霜既降河水涸,笑持双鬓举似君。人间凉燠易更变,有底寒谷回氤氲。神奇正尔出臭腐,枯木何怪生奇芬。诸生径登李杜坛,此老行策伊傅勋。吾诗称赞愧不足,举止羞涩如羊欣。
白沙堡奇石。明代。张弼。石屏林立逼清流,悬处巉岩俯客舟。半世纸囱疑墨本,也应天遣纵双眸。
古别曲。唐代。孟郊。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水龙吟(记钱塘之恨)。宋代。陈以壮。晚来江阔潮平,越船吴榜催人去。稽山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访柳章台,问桃仙浦,物华如故。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窈窕青门紫曲,茜罗新、衣翻金缕,旧音恍记,轻拢慢捻,哀弦危柱。金屋难成,阿娇已远,不堪春暮。听一声杜宇,红殷绿老,雨花风絮。
代同舍上郎中 其一。宋代。许应龙。人物依然吕洞宾,冰霜风骨玉精神。退朝花底千官散,标格如公有几人。
中秋月。宋代。朱淑真。杳杳长空敛雾烟,冰输都胜别时圆。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过广平旧邑柬孙令。明代。顾璘。春风旧邑经过处,城郭依然感客心。眼见故民多识面,手栽新树己成阴。郊迎父老群相问,地主仙郎日对吟。闻道近来歌杜母,愧无前誉比南金。
将至南京简应介中 其二。南北朝。邹浩。几日风尘困马蹄,忽瞻孤塔献云霓。双眸已似清江洗,况入亭城见角犀。
中桥二首。宋代。岳珂。过了平湖又小溪,却从芜径访多歧。如何江上乘风鷁,化作泥中曳蚝龟。谁遣旌旟行沮洳,定知鼓吹宅涟漪。中桥咫尺末由到,且作吴儿玩水嬉。
送曹伯高二首。宋代。曾丰。笔研为谋左,风霜与岁濒。犬呿如不夜,鸡噤似无晨。杖屦唤行客,衣冠辞主人。愿言偏强饭,涵养窦庭椿。
旅中。宋代。林某。一剑随孤影,风霜道路长。何人忽横笛,有客正思乡。古驿自芳草,空山又夕阳。啼猿莫添恨,今夜宿潇湘。
斋敕出南台舟次恭纪 其一。清代。周煌。入律蕤宾动琯灰,例以夏至后渡海。楼船帆正郁崔嵬。金章玉节海边出,鼍鼓龙旗山外开。南国屏藩亲祖送,东方陪隶仰昭回。书生并有乘风愿,似此王程得几来。
赠蒲涧信长老。宋代。苏轼。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不向安期觅枣瓜。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秋日登集仙台。宋代。张镃。地荒无处可追游,赖有兹山景颇幽。远水一隅横雪练,乔松千丈舞云虬。飘摇霞想生来僻,胶扰尘心老更休。不向是中观月去,城中那可度中秋。
偶题 其二。宋代。陆文圭。旋沽腊醑供园菜,小簇春盘撷土蔬。老子兴来犹不浅,故人病后肯相疏。远书每劝加餐食,新学多承问起居。大息吾年馀几耳,閒愁不乐复何如。
拟兰若生春阳诗。魏晋。陆机。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执心守时信。岁寒终不凋。美人何其旷。灼灼在云霄。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风飙。引领望天末。譬彼向阳翘。
崔娘诗。唐代。杨巨源。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唐代。方干。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日本琳上人请赞。宋代。释师范。头拄天,脚踏地。大宋国裹鼻孔,日本国裹出气。觉琳持此归故乡,大似婆斯入闹市。
慧光寺 其一。唐代。李山甫。梦游山寺有馀清,邂逅来游却自惊。珍重秋风知客意,又吹好梦到江亭。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诸生。唐代。皎然。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不将簪艾隔,知与道情俱。
送元举宫苑秀州钤辖。宋代。刘弇。插犀头角何峥嵘,紫棠色照长弓骍。不学蠹鱼只浪死,聊因跃马酬生平。奏书明光觅自试,臣有胆武前无勍。俞音一朝九天下,莹膏瘦铁虬铿鸣。坐上少年勿遽起,请听此日吴趋行。吴中风物妙绝杀,槜李髹碧辉连甍。紫崖阴洞泄神秘,霓旌羽帔嬉仙灵。鲈肥閟滑匕箸好,鸥眠凫浴波澜明。突烟昼恬夜柝死,元戎退案休千兵。诗成青天送白眼,由拳洒作千鸦惊。金船烂漫贮春色,叶底数花馀几英。吴酸挨肠去宿滞,楚舞挑客留瘦情。功名成就付偶尔,要是行乐宽吾龄。迢迢汴水滴油驶,暖烟画鹢酣双旌。回头应笑东方生,胡为索米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