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大社

挽吴大社朗读

《挽吴大社》是宋代文士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献家声远,簪缨世德昌。
几篇青玉案,三佩白银章。
北苑新阡好,平原旧业荒。
百年乔木在,留得耐风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吴大社的挽歌和思念之情。吴大社是一座位于平原上的古老庙宇,它见证了百年来的风雨沧桑。

首联以"文献家声远,簪缨世德昌"开头,描绘了吴大社的声望和地位。"文献家声远"意指吴大社的名声远播,被世人所称颂。"簪缨世德昌"则表达了吴大社的官方身份和卓越的品德,簪缨指的是官员佩戴的装饰品,世德昌表示吴大社受到世人的尊崇。

次联写道"几篇青玉案,三佩白银章",形象地描绘了吴大社内的文献和荣誉。"几篇青玉案"指文献的数量众多,青玉象征着文化的珍贵。"三佩白银章"则指被授予吴大社的三个白银章,象征着吴大社所获得的荣耀和嘉奖。

末联描述了吴大社所在的地方。"北苑新阡好,平原旧业荒"表达了北苑地区近来的繁荣和平原地区的荒凉。这里的"新阡好"指的是北苑地区的新建街道,显示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平原旧业荒"则暗示了吴大社所在地的老旧和废弃,可能是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荒芜。

末两句"百年乔木在,留得耐风霜"则表达了吴大社的坚强和长久。"百年乔木在"意味着吴大社在百年间屹立不倒,象征着其历史的悠久和坚固。"留得耐风霜"强调了吴大社所具备的抗风雨、经受考验的能力,也暗示了吴大社的精神力量和不朽性。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凝练的表达展现了对吴大社的深情挽歌。通过描绘吴大社的声望、文化和荣耀,以及所在地的兴衰变迁,诗人表达了对这座庙宇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更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朗读
()

猜你喜欢

万派朝宗一派收,扬清激濁几经秋。
忽然到底都乾却,露柱灯笼笑不休。
()

秦皇肆吞噬,王白亦雄哉。汉祖仗黄钺,韩彭后先来。

仁暴虽异趋,戡定各奇才。悠悠千载下,文胜武略颓。

()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蒲坂城边长逝水,

苍梧野外不归云。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
冷坐从嘲瓶井眉,俗流浅拙更忘遗。
道鸣庶矣多闻力,建武官僚旧汉仪。
()

太白山根秋夜静,乱泉深水绕床鸣。
病来空馆闻风雨,恰似当年枕上声。

()

君不见马服君,一朝东向朝三军。黄金市买好田地,心豪气溢雄如神。

四十万人竟菹醢,残坑今有戈头在。龙鳞蛇文土花剥,锋利犹堪解盘错。

()
西风奕奕细吟商,客枕凄然一夜凉。
吟尽苹花浑可事,少留荷叶盖鸳鸯。
()
扁舟直下沧浪绿,百里溪程消一宿。
天公嘘吸解穷人,逆水冲风何太酷。
年来矻矻便深居,一动一静诚何如。
不堪世事苦相逼,政自未免奔走余。
()
晓露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锺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迢嶢。
()
猿捉整,是修真格。
各得其门,长闲,便归阳陌。
年光景,悟此得清凉,兆有,中仙,下贫人忆。
蒙书诲,日频搜索。
()
入魔王队,住邪见林。
修菩萨行,现夜叉心。
舌头托地有谁识,鼻孔辽天无处寻。
()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

()
这回空过二十年,肉重不能飞上天。
抖擞衲头还自笑,囊中也没一文钱。
()

战城南,天日惨,积骨如丘塞烟晚。轻身长剑觅封侯,万里胡为不生返。

我军已战胜,彼军遂倾覆。忍使天寒闻鬼哭,全生无功空碌碌。

()

匆匆相聚处,未足满平生。镫雨对眠梦,花晴携话行。

前盟空在耳,外哭若为情。已矣不可作,高山孤月明。

()

年才二七美朱颜,家住青楼大道间。曾记少时行乐处,不堪清梦到巫山。

()

炉烟凝不散,涧水清且流。三日五湖雨,一洗千山秋。

()
柴门重客醉中归,尚忆挥毫索纸时。
何物与侬供不朽,西征卷首石湖诗。
()
道契如如,非有非无。
静也神之在谷,应也像之在珠。
了无所住,照不失虚,无影杖子两人扶。
清华临於至鉴,深密守於元枢,机轮文彩妙穷初。
()

莺啼燕语,正芳菲时候,红娇翠小。日日东风吹细柳,缕缕似人烦恼。

径近花香,栏遮蝶梦,掩尽重门老。清明近也,隔帘愁遍芳草。

()

紫骝马,行且嘶。愿为分背交颈之逸足,不愿为追风绝景之霜蹄。

霜蹄灭没边城道,朔风一夜霜花老。纵使踏破天山云,谁似华阴一寸草。

()

短匕当长剑,中柱不中王。八创酬太子,一笑谢田光。

()
春风斗妍丽,众卉芳可掬。
丁时良亦好,暮景苦不足。
独擅晚秋香,金英照寒渌。
()

英英篱边菊,不与青阳遇。芳意终有合,宁为叹迟暮。

百卉各竞时,葳蕤今何处。

()
已满葵丘戌,民犹借一年。
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
羡帑留修泮,公厨少起烟。
今无采诗者,付与后人传。
()
()

蕙怅凝夕清,高堂流月明。
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
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

()

高高华亭,有鹤在屏。削玉点漆,乘轩姓丁。

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

()
自昧灵兴怕黑风,向他直道转盲聋。
声中露体希人会,药山紫玉意和同。
()

飞将百夫前,龙韬久在边。雕弓胡月满,宝剑汉星悬。

朔雪双旌度,西风疋马旋。承平无用武,醉向酒家眠。

()

每踏霜尘听晓鸡,归来星月与山齐。两肩书本读时厚,一段生涯行处迷。

为改门庭辞垄亩,安求学问贯中西。而今我已离乡久,梦里犹寻鸿爪泥。

()

气合论文地,魂销惜别筵。
离亭芳草外,飞盖落花前。
北阙旧通籍,南州先著鞭。

()

写来滑笏生绡影,不画云郎。却画云娘。毕竟娇柔易断肠。

若从水绘园中见,团扇宫妆。檀板新腔。也合梅花百首偿。

()

难后同年尚几存,惠州高蹈早为髡。闭门野史犹堪葺,莫负临轩特典恩!

()

乌台簪笔旧知名,行部新扬豸史旌。桂树忽开秦尉郡,棠阴犹覆越王城。

威棱象岭千峰立,官比漓江万派清。所幸蛮方无战斗,何劳溪笛怨南征。

()

河山亭上酒如川。玉堂仙。重留连。犹恨春风,桃李负芳年。长记莺啼花落处,歌扇後,舞衫前。旧游风月梦相牵。路三千。去无缘。灭没飞鸿,一线入秋烟。白发故人今健否,西北望,一潸然。

()
志士山栖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
不须先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

到家花正发,别路梦先知。月落西湖上,何人共赋诗。

()
大炉鞴裹笑翻身,空腹高心许十成。
好听玉楼撞动处,和声送出太分明。
()
故人去适梅花外,客子来哦桂树秋。
欲寄一行无雁过,漫题数字答蛩幽。
()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
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
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
空余浩然气,凛凛接清昊。
()

拗柳亭皋晚,攀梅岭路长。
北辞鳷鹊月,南冒鹧鸪霜。
越蠹催征候,珍鲑奉庆觞。

()
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
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
()
贫病两何缘,相将百虑煎。
储空擔石粟,书贷倍称钱。
客讶甘螬李,偷惊昔故氈。
因声谢才鬼,擬作送穷船。
()

幽兰生渚泽,托根向高门。垂敖列文砌,纷茜映漪泉。

铅华自深远,素质崇性真。岂徒著馨媚,亦复协祥庆。

()

画图悬个老人星,一炷香烟祷处灵。见说蟠桃将结子,不知槁木已忘形。

倚空山色青排闼,埽地槐阴绿满庭。凡骨恨无轻举便,且求强健保残龄。

()

岐雍三秦地,登临实壮哉!客心关外断,秋气陇头来。

归目浮云蔽,寒衣早雁催。他乡有时菊,留赏故人杯。

()

避秦逃世若登仙,洞里人家别有天。石鼎蒸霞全是药,桃花流水自成川。

厌闻晋代衣冠变,惊讶渔郎道路传。勒马闲来寻古迹,宫前草色亦幽玄。

()
秋山泬寥秋水阔,一夜天风起蘋末。
万籁凋余锦树空,繁花落尽红衣脱。
??鸂鶒俱无声,沙边白鹭如有情。
幽禽相呼落日暝,尺鲤下避寒潭清。
()

细雨黄花白雁秋,餐英此日共淹留。江村比屋西成乐,穗石青尊薄暮酬。

苍翠满庭生意动,牛羊下陇野情幽。何当长啸云罗外,一卧沧浪问钓舟。

()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赓歌太液翻黄鹄,

从猎陈仓获碧鸡。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

()

寂寂暮檐响,黯黯垂帘色。唯有瓴甋苔,如见蜘蛛织。

()

扁舟独山下,满酌空寒月。一笑开柁风,万壑平愁雪。

山气郁初升,夜光疏未灭。冷影问渔蓑,幽怀不堪说。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群阴彫品物,松柏尚桓桓。
老去惟心在,相依到岁寒。
霜严御史府,雨立大夫官。
牺象沟中断,徽弦爨下残。
()
沉酣博塞两防微,男业诗书女治丝。
遗训一编昭日月,宗门于此卜兴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