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五首)。明代。刘基。落日悲风云满川,家家闭户少炊烟。也知渤海无龚遂,漫忆邯郸有鲁连。三尺青萍思出匣,数茎白发望归田。请看如镜南楼月,此夜清光最可怜。¤
《感兴(五首)》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夕阳悲伤地沉落,风云弥漫满江川,
每家闭户,少有炊烟。
虽然知道渤海无龚遂,
却时常回忆起邯郸有鲁连。
三尺青萍思绪蓦然出匣,
几根白发期待着归田。
请仰望南楼上的月亮,
这个夜晚清辉最为可怜。
诗意:
《感兴(五首)》以落日、风云、家园和回忆为主题,在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家园沉沦和乱世的忧伤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落日的悲伤、家家闭户的寂静和渤海无龚遂、邯郸有鲁连等地名,展示了时代动荡的景象。诗人通过回忆过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乱世的不满。最后,诗人以南楼上的明月作为夜晚的寄托,抒发了对清辉的怜惜之情。
赏析:
《感兴(五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对落日、风云和闭户炊烟的描绘,表达了对乱世不安的感受。同时,通过渤海无龚遂和邯郸有鲁连等地名的提及,诗人展示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诗人以南楼上的明月作为寄托,表达了对清辉的怜惜之情,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哀婉之意。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地名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伤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以明月作为寄托,增添了一丝寂寥和凄美的情感。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面,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杂拟二首 其二。明代。张羽。朝出上东门,遥望北邙坟。凄凄挽者歌,咽咽丧车轮。旌竿日日满,碑碣朝朝新。昨来送葬人,忽奄及其身。朝为席上珍,暮为泉下尘。唶哉当路子,为乐须及辰。有金不趣卖,当为谁所吝。
寄阐仲猷 其一。明代。郑真。高住龙山第一层,千年永续祖师灯。天都入觐恩光重,日本归来道价增。浪帖补怛瞻宝像,云开落石布金绳。上方刻得新碑制,笑我淮南见未曾。
挂金灯 刘蒋庵。金朝。王哲。好池亭,华丽於中莹。善修外景。装成内景。这两事、谁能省。谨按黄庭缉整。表里通贤圣。水心炎炎,火焰猛劲。溉练出真清净。
题庵壁。宋代。陆游。偶向城南卜草庐,二年浪迹寄樵渔。大床独卧豪犹在,万众横行策竟疏。清浊戏分春瓮酒,朱黄闲勘夜窗书。衰颜安用频看镜,日日元知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