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发弟竹轩

题元发弟竹轩朗读

《题元发弟竹轩》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竹林深处的一座开放式轩楹,作者与元发弟分割了西园,使其清净安宁。诗中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变化,以及轩楹所带来的清新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译文:
竹林深处有一座敞开的轩楹,
将西园一半分与我,使其清净明澈。
青玉经历了几番夏天的摇曳,
老龙长期战斗着秋天的呼声。
寒意侵入虚幌,使诗更加爽朗,
绿意浸透疏棂,醉卧不醒。
我应该答应七贤追逐盛宴,
请你写下鄙夫的名字,为我留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和轩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喜悦。竹林被描述为深邃的地方,其中的轩楹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交融和共生。作者与元发弟共享西园,意味着他们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诗中描述了竹子经历夏季的披箨过程,以及秋天带来的战斗和呼声,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诗中的"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棂醉不醒"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爽朗的感受,虚幌和疏棂被寒意和绿意所渗透,使得诗意更加清新和愉悦。这种愉悦的情感也体现在最后两句,作者邀请朋友将自己的名字记载下来,以纪念这美好的时刻。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流畅的节奏和自然的意象,抒发了对自然美、岁月变迁和友情的赞美之情。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诗人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王之道朗读
()

猜你喜欢

灌木阴阴殿角斜,寺南一带好人家。
春潮退后西风急,破网无鱼挂落花。

()

金茎来白露,玉宇起清风。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罗襟密掩丁香结,春寒病转回潮热。单梦悔愁痴,灵犀不自持。

霜娥同耐冷,惊照婵娟影。细胆怯天明,五更扶枕听。

()

我居清溪曲,绕屋罗青山。白云自来往,脩竹无柴关。

翘企古人躅,逸驾容追攀。悠然一瓢饮,不知有尘寰。

()
嗟久客。
又见他乡寒食。
流水断桥春寂寂。
孤村烟火息。
()

行到东维山尽处,一痕浓黛绕登莱。数拳小岛浮沤出,万古神渊叠浪催。

泰岱脉从辽海渡,珍珠门向日南开。蓬壶纵有仙人住,汉武秦皇安在哉。

()
西江派别几经年,圣处骚人总未传。
遗我骊珠三叹罢,乞君霞佩一翩然。
自闻流水知音趣,苦厌秋虫傍耳煎。
归去寒光惊蔀屋,明朝纸价溢都廛。
()

我生未谒忠天庙,陆子示我画壁诗。画笔峥嵘出乃祖,清芬述德播诵之。

前有作歌钝丁老,和者长篇墨沈随。穷形极态恣刻画,读诗如见画壁奇。

()
()

弋篡冥鸿远,城荒去鹤还。万缘俱是幻,百计不如閒。

人在羲黄上,时当晋宋间。委心乘物化,何地不蓬山。

()

恰似东山不见时,我怀如此更能诗。
传闻荐表虽无验,感激修涂独见思。
渝水微茫蓬岛外,秋风浩荡菊花期。

()

四月江南农事兴,沤麻浸谷有常程。
莫言娇细全无事,一夜嬠车响到明。

()

十载仰高明,一见心相许。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

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

青青道边麦,知是谁家田。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

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