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爱松轩。宋代。李吕。尝爱山间老乔松,栖烟宿雨盘虬龙。道人所爱偶相似,许我来此听松风。
《题君山爱松轩》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诗以君山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山间古老松树的热爱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钟爱山间的古老松树,
它们在烟雨中栖息,盘绕如龙。
道士喜欢的东西偶尔与我相似,
让我能够在这里倾听松风。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对君山的一棵古老松树的喜爱为主题。诗人描述了这棵松树栖息在山间的景象,宛如蜿蜒盘绕的巨龙。诗人认为自己与喜爱松树的道士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此他得以在此处聆听松风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松树在烟雨中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古老和庄严。诗中提到的道士与诗人的相似之处,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道士的崇敬。通过听松风的声音,诗人与自然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共鸣和交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道士的钦佩。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松树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与读者分享,使人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李吕(1122—1198)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吕。李吕(1122—1198)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谒文山祠用杜韵(时新作三忠祠于崇文门外,。明代。顾清。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石砌方池。明代。陶安。石砌小方池,四面皆一丈。仅同碧簟舒,未易测限量。地底泉脉通,江海发清涨。光涵浩浩天,星河漭摇荡。譬如方寸间,莹澈万里畅。移床狎清泚,宛在鉴湖上。
哀扇工歌。宋代。沈作喆。某州竹扇名字著,织扇供官困追捕。使君开府未浃旬,欲戴纶巾挥白羽。新模巧制旋剪裁,百中无一中程度。犀革镌柄出虫鱼,麝煤熏纸生烟雾。蕺山老姥羞翰墨,汉宫佳人掩纨素。衙内白取知何名,帐下雄拿不知数。供输不办箠楚频,一朝赴水将谁诉。使君崇重了不闻,呜呼何以慰黎庶。闻道园家卖菜翁,又说江头打鱼户。号令亟下须所无,官不与钱期限遽。归来痛哭辞妻儿,宿昔投缳挂枯树。一双婉婉良家子,吏兵夺取名为顾。弟兄号叫邻里惊,两家吞声丧其妪。死者已矣可奈何,冤魂成群空号呼。杀人纵欲势位尊,贪残无道天所怒。邦人蓄愤不敢言,君其拊马章台路。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宋代。叶茵。控驴灞桥坳,纵棹剡溪曲。缤纷天上花,拍拍春意足。能追兹辰欢,独许苏玉局。憧憧市朝人,继晷犹秉烛。野翁太无营,借暖待晴旭。
城楼暮霭 其六 延翠秋晴。元代。许有壬。霜清水落静无埃,邀得西山入座来。爽气已供朝拄笏,烟光更助暮衔杯。
渡河入德州却寄慈仁和尚。明代。欧大任。鲁门一望水如渑,渐远长安隔五陵。钜野旆旌苍树出,暮天楼橹白云升。鸦归返照啼高冢,马饮寒流顾断冰。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
怀苏隐君文甫。清代。李英。所思劳梦寐,夜夜碧江飞。只为云山阻,能令雁字稀。炊餐惟苜蓿,避席掩柴扉。闻道耽幽僻,行歌对落晖。
鹊桥仙(七夕)。宋代。王之道。断虹霁雨,余霞送日,帘卷西楼月上。银河风静夜无波,天亦为、云軿相访。蛛丝有恨,鹊桥何处,回首又成惆怅。长江滚滚向东流,写不尽、别离情状。
潇湘八景 其一 洞庭秋月。元代。陈孚。月明水无痕,冷光泫清露。微风一披拂,金影散无数。天地青茫茫,白者独有鹭。鹭去月不摇,一镜湛如故。
忆母。清代。缪重熙。萱阁暌违又一年,此中遥系正无边。惊魂渐定身应健,远思频添梦亦牵。子不如人悭蔗境,妇难尽力慨桑田。寒衣未授寒风起,佑我慈云祝向天。
蓬窗晓眺。明代。曹义。蓬窗睡起春日晓,远山数点晴更好。白云飞处树依稀,紫翠空濛如可扫。
赠别刘元瑞因怀都下诸君子六首 其二。明代。顾璘。帝城何巍巍,九门十二衢。飞观凌云表,王侯夹巷居。它人盛驰逐,白日恣驩娱。流尘汎高盖,轻风振华裾。索居寡俦侣,旷志眇相疏。低心弄柔翰,散帙览贤书。永谐金石交,此乐良已纾。
御苑采茶歌十首。宋代。熊蕃。龙焙夕薰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自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瑞鹧鸪 住环堵。金朝。马钰。冬虽无火抱元阳。夏绝清泉饮玉浆。蜡烛不烧明性烛,沉香无用*心香。三年赤脚三年愿,一志青霄一志长。守服山侗环堵内,无恩相报害风
苍桧。宋代。陆游。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老夫下床行蹑履,稚子抱书坐持盖。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携共颠沛。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
野中暮归有怀。元代。吴师道。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年丰稍变饥人色,秋老谁怜倦客心。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
送无过虞仲还歙兼寄子虚二首 其一。明代。欧大任。客路蓟门分,那堪此别君。乡心新岁月,经术老河汾。短剑蛟龙气,扁舟雁鹜群。不须论聚散,西北有浮云。
叶泉州公挽章。明代。徐渭。生晚怀先达,如云逐晚风。亭花雠旧制,祠树拜新容。胤有双眉白,庭垂五桂红。犹遗一片玉,真愧倚葭丛。
和念堂道出清水河韵。清代。严金清。劳人何日整归鞭,东望乡关意怅然。雁影夜随千里月,鸡声晓残半城烟。关情红豆春迢递,回首青云思缈绵。驿路风光看不尽,小诗信手记吟笺。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宋代。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梅花扇。元代。贡性之。香雪缀晴梢,东风暖未消。路经苏小墓,船泊段家桥。瘦倚吟边竹,寒低月下箫。逋仙杳何许,千古若为招。
卓庵 其二。元代。李道纯。大地铲教平,庵基即日成。来山从丙入,去水放西行。门户全通达,窗棂透底明。庵中谁是伴?月白与风清。
过沛望歌风台。明代。石宝。三王久不作,淳风变纵横。兵戈入战国,耆宿填秦坑。天赐赤帝子,龙泉定升平。岂独体貌异,圣度畴与京。功成归故里,慷慨道平生。意气自雄俊,歌词亦峥嵘。至今千载下,闻者心胆明。是宜冠庶物,直与商周并。帝子乘龙升,故台未全平。台下春草绿,时鸟间关鸣。猛士安在哉,四海复永清。仰见云飞扬,溯风有馀情。
次韵徐鳞卿。宋代。陈著。百罹身世不成家,赢得萧萧两鬓华。梦想山行三载里,绸缪亲谊百年赊。苍颜一见如枯柏,佳语相延总粲花。别后有诗须狎寄,莫嫌踏险路谽谺。
浣溪沙(和仲闻对棋)。宋代。舒亶。 黑白纷纷小战争。几人心手斗纵横。谁知胜处本无情。谢傅老来思别墅,杜郎闲去忆鏖兵。何妨谈笑下辽城。
偶见吟。宋代。邵雍。心迹贵相亲,相亲善恶分。世间须有物,天下岂无人。既见薰蕕臭,当思玉石焚。如何得时态,长似洛阳春。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七。明代。王夫之。千顷玻瓈玉一堆,今年穷得立无锥。鸿飞沙远微遮月,笋怨春归已厌雷。梦里关山酸结果,醉中日月大钳锤。一茎齑在教人吃,角徵宫商听者谁。
拟古十二首 其九。元代。梁寅。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
山中寡妇/时世行。唐代。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岁甲子叛兵犯广州师大溃将失律也慨然赋之以纪其事 其二。明代。陈履。世步逢多难,真遗玉食忧。连环当日计,借箸几人筹。共睹车前辙,谁从野外谋。鲸波犹恶甚,病客未销愁。
夜宿吴原博太史修竹馆时与陈玉汝别 其三。明代。史鉴。北风何烈烈,万籁鸣参差。向夕继以烛,壶觞相为持。初月出云间,残雪拥寒阶。
朝中措(同前代御带作)。宋代。曾觌。功名虽未压英游。一种旧风流。人世百年须到,如今七十春秋。当时帷幄,貂珰贵重,誉蔼朋俦。赢得尊前沈醉,浮华付去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