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咏史二首朗读

《咏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孔子和吴楚两个地方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仲尼一旅人,
吴楚据南面。
不知千载下,
究竟谁贵贱。

诗意:
这首诗词以仲尼(孔子)作为旅人的形象,描述了吴楚两个地方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提出问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经过千年流传,我们到底能否准确判断历史人物的价值和地位?

赏析:
1. 仲尼一旅人:将孔子描绘成一个旅行者的形象,暗示孔子在历史长河中的漂泊和辗转。
2. 吴楚据南面:吴楚指的是南方的两个国家,代表了南方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里可以理解为孔子的思想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3. 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诗人表示难以确定经过千年流传后,历史人物的真正价值和地位。这种疑问反映了历史的相对性和观念的多样性。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表达,引发人们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客观、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背景和贡献,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观念或表面的评价。这首诗词也反映了曾巩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历史观念的挑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朗读
()

猜你喜欢

男儿头上三尺纱,不比脚缠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堕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胜流,不出户庭空白头。
有识难与俗同调,非才何必缘远游。
()

旌旗赴天台,溪山晓色开。万家悲更喜,迎佛送如来。

()

野馆回残梦,江乡忆故人。一官犹苜蓿,三径但松筠。

雾雨南溟路,关山北峡春。折梅未敢寄,细把恐伤神。

()
跌荡四千首,流行宇宙间。
国风几曾熄,圣笔不能删。
()

虚名浪说逐群雄,垂翅何心得楚弓。每把金鱼羞父老,岂应竹马笑儿童!

衣冠不改秦时俗,鸡黍相遗晋代风。正觉渔樵多厚道,不将白眼看途穷。

()

寄傲人閒世,潜真计未疏。鸟行恬豹隐,惊食澹鹑居。

座列清谈客,门屯好事车。不应驰素谒,坚待偃波书。

()

至人于世何所求,随缘应物初不留。缘合则应散则休,起灭幻境如浮沤。

僧伽塔踞淮泗流,火焚水转岁几周。国家崇奉德更优,雍熙所建无与俦。

()

学道悠悠未见功,敢言凡质有仙风。
他年一钵江湖去,先向苕溪访葛洪。

()
春衫袖窄。
烛底横波溢。
困倚屏风无气力。
故故停歌驻拍。
()

文思主吏籍通闺,逐节供须各品题。知是禁园挑菜日,雕床十扛进金篦。

()

赫赫太祖,受命于天。
赤符启运,威加八埏。
神武戡难,功无间然。

()

何事穷山作上方,随缘挂锡即僧房。村童息虑真菩萨,野鸟忘机大法王。

无数人烟通佛国,有时梵呗到农桑。试看处处天花落,散作人间稻麦香。

()
五月江寒昼阁清,雨中草色唤愁生。
系舟未问水深浅,策杖还看云重轻。
客去不知谈未尽,诗来刚及梦初醒。
百年吾道今如此,何处沧浪共濯缨。
()

喜逐秋风马后归,及君犹未戍瓜时。
尽倾无底囊中语,细读新吟卷里诗。
好趣莫教儿辈觉,此心惟有故人知。

()

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
经营菽水才有余,赴调地饭店况干谒。
少年习气秋来发,罗艺文场肆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