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荔支

乾荔支朗读

《乾荔支》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含露迎风惜不尝,
故将赤日损容光。
红消白瘦香犹在,
想见当年十八娘。

诗意:
这首诗以乾荔支为题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乾荔支在清晨含露迎风的美丽景象,但苏辙却不舍得品尝它,因为他觉得它会损害朝阳的光辉。尽管乾荔支的颜色逐渐凋谢,香气逐渐消散,但对于当年的美好记忆仍然存在,使他想起了过去的那位十八岁的少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乾荔支的美丽和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逝去的惋惜之情。乾荔支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在清晨含露迎风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作者不舍得品尝乾荔支,是因为他觉得它的美丽不应该被破坏,这种惜物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细腻。他将乾荔支与赤日相对照,强调了它的美丽胜过太阳的光辉。这种对美的赞美和珍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诗中的“红消白瘦香犹在”表达了即使乾荔支逝去,它的香气和记忆仍然存在,使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想见当年十八娘”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这位十八岁的少女可能是作者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通过乾荔支勾起了对她的回忆和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乾荔支的美丽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美的赞美使得《乾荔支》成为了一首具有感人力量的诗词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书生眼力悭。
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
()
莫笑游人冷落时,风光流转不须疑。
去年草色空成恨,今岁花光又满枝。
()
步兵未饮酒。
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
昏昏有俗心。
()

小山戢戢盆池浅。芳树阴阴转。红阑干上刺蔷薇。蝴蝶飞来飞去、两三枝。

绣裙斜立腰肢困。翠黛萦新恨。风流踪迹使人猜。过了斗鸡时节、合归来。

()

北山一士禅宗秀,烂漫交情只忆渠。每与王郎传诅楚,不同怀素学狂书。

()

我读循良传,惟君似古人。爱民不啻子,接士俨如宾。

野润潘花遍,城春陶柳新。圣朝正求治,早晚侍枫宸。

()

向日磨金镞,当风著锦衣。上城邀贼语,走马截雕飞。

()

不见牛医黄叔度,即寻马磨许文休。

()

泽国风霜十九年,子卿和雪啮寒毡。疾羝不向斯时乳,令我披图意惨然。

()

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

结亭绝嚣尘,窈窕北堂东。新竹雨满林,老树云半空。

开轩纳归鹤,据石理丝桐。昔贤尚高洁,以此随行踪。

()

掩关东郭外,懒拙世所轻。二仲披草来,欢甚扫榻迎。

是时山花落,鴃鶗林间鸣。感彼春芳歇,欣此亲爱并。

()

浩浩海风劲,滔滔河水浑。
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
族党诸孙盛,吾宗一线存。

()

十年相见鬓成丝,燕柳偏逢谪宦时。江汉九歌谁忍听,风波一失尔何之。

巴山月落啼猿急,蜀栈云深去马迟。莫道护军蛮府远,应知剑阁待铭诗。

()

翼翼行都岁幸临,名王诸部集如林。毡车满载彤庭帛,宝马高驮内府金。

莫散歌呼滦水上,夜腾光气黑山阴。世皇谟略真宏远,共感湛恩到骨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