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朗读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挂冠缨上已无尘,
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
扫除诸念白鸥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
三迳松筠生事贫。
他日南公数人物,
丹青添入县图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的情景。诗人放下了官帽,已经摆脱了尘世的烦扰,但他仍然喜爱溪水明净的景色,溪水倒映着人的形象。他回顾过去的旅游经历,黄石依然在那里,而他则在这里打扫心中的杂念,与白鸥亲近。他描述了一个年老的父亲,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自己则在贫困中努力生活。他期待着将来,希望能在地方上有所作为,为南公数人物(指衢州地方官员)增添新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濯缨亭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纷扰的心境,并借景抒发了对父亲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挂冠缨上已无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已经放下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犹爱溪光碧照人"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内心清明的状态。

诗中的"一尊父老囊金尽"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关怀和对他所经历的困境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许多普通老百姓在晚年生活艰难的现状。最后两句"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努力,希望能为地方做出贡献并改变现状。

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通过对具体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展示了苏辙的真挚情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晚坐庭树下,凉飔经我怀。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来。

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

()
几下陈番榻,常窥孔氏墙。
玄通融释老,廓落傲羲皇。
永祝千龄寿,从今一瓣香。
玉枝长不汗,莫问鬓边霜。
()
行行携锡别,幽景到山分。
残雪经春在,疏钟度水闻。
松深生晚吹,潭静照闲云。
岩阁重开讲,清香入夜焚。
()
行舟观岸树,意若有不足。
岂惟树柳杨,亦颇间篁竹。
猥琐匪大材,谁谓真不曲。
北风稍向南,南风稍向北。
()

西沼筒笙杂浩歌,画船轻飏急于梭。天教鳞介呈详瑞,从此闽南雨露多。

()
采松北山下,日与樵者亲。
寸尺拾遗坠,时以供炊薪。
日跻白云冈,暮宿芳草滨。
疏泉溉其本,镜心澄尔神。
()
天教命薄。
青楼占得声名恶。
对酒当歌寻思著。
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
()

万里碧云开暮色,一条银汉在秋天。

()
归休谢去世间忙,看画题诗引兴长。
忽见远山来几席,方知妙笔出闺房。
百杯歌彻行云住,万象心营点墨香。
珍重制成团月扇,清风满座自生凉。
()

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人生居短景,百年忽我遒。

佯狂衰凤歌,接舆真吾俦。下士大笑之,乃呼为马牛。

()

城西簇簇三叛族,叛者为谁蔡吴蜀。中使提刀出禁来,

九衢车马轰如雷。临刑与酒杯未覆,雠家白官先请肉。

()

岿然高阁镇吴州,妙手应烦玉斧修。
万叠红云凝实座,一轮白日抱瑈楼。
濛濛灏气疑浮蜃,炯炯神光远射牛。

()

丁男放犊草间嬉,少妇看蚕不画眉。岁暮家家禾绢熟,萍乡风物似豳诗。

()

溟涬鸿濛,肇自先天,无极之初。暨阴阳分判,乾坤定位,循环动静,真宰中居。

一点灵明,辉天朗地,亘古圆融无智愚。尘缘断,看碧潭镜净,月莹心珠。

()
险绝称汉关,晨跻瞻一室。
盘纡石路回,迤逦云峰出。
古壁挂青苍,天风起萧瑟。
洛城西首时,望望平烟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