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朗读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题为《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勉强冠裳四十余,
同官早几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
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信一廛何计反,
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
脱粟藜羹只自如。

诗意:
这是苏辙写给郭尉愿的一首诗,表达了苏辙勉力冠冕四十余年,与郭尉愿同为官员,但他们早年都曾过着山居的生活。诗中描述了苏辙在清晨时分迎接过郭尉愿来访,他的袖子里装着幽僧送来的几封纸书,这些书信成为他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苏辙感慨自己的家信被官府扣留,而供应给官员的五斗米却未能送到,暗示了官场的腐败与不公。最后,苏辙听说郭尉愿将在秋天过后再次来访,他表示自己将准备一些简陋的食物来招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的官场生活和与郭尉愿的交往。诗中的山居和幽僧纸书等形象,展现了苏辙对于清雅、淡泊的向往和追求。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和对家庭与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真挚的待人态度。诗中的最后两句"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表达了苏辙对友人的期待和对简朴生活的崇尚,表现出他的豁达和独立精神。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苏辙的官场经历和内心感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弊端和对真正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简洁、朴素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示了苏辙作为文人官员的独特风格和对理想的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前身风格是林逋,筑室仍依西子湖。班左妍词才独妙,郝钟懿范世应无。

扫除铅粉留真韵,点染溪山入画图。却忆当年同里闬,相寻翻似隔蓬壶。

()

人间底处异蘧庐,莫莫堂中岂定居。我尚滞留君去速,荒园三亩梦归欤。

()

三载兴贤选俊英,九重宣诏付铨衡。从来节操推公道,况是文章擅老成。

春院下帘心独苦,夜灯开卷眼偏明。抡才为国真无忝,预咏薹莱颂太平。

()

妙算尝闻胜五侯,轻生终不是良谋。秦王未许论生劫,毕事还同擦虎头。

()

卷衲和云离五老,派分三峡济临川。
兴波作浪从风鼓,莫学世流空度缘。

()

西江山水何处好,观山夜泉快阁风。山奇水秀产瑰宝,彭氏四杰隐此中。

斗间异气如白虹,少微芒寒摇太空。占言非剑亦非玉,长松下有幽人屋。

()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

竹杖芒鞋过虎溪,素琴浊酒记仝携。嗟君死日无千驷,约我来时赠只鸡。

满地馀花春寂寂,半岩苍桧雨凄凄。悲凉人散黄昏后,万木号风野鸟啼。

()

万骑南巡正德年,内家前队铁连钱。白衣舞罢乘鸾去,应有霓裳曲未传。

()
射于生曾崖,不识寒涧阴。
池鱼贯安流,宁知江海深。
殷王相版筑,垂名耀来今。
后世重阀阅,田野多呻吟。
()

屈指归来日,清贫守故常。缊袍体自暖,藜藿味偏长。

()
香来不歇。
谁把南枝折。
的砾疏花初破,都因是、夜来雪。
清绝。
()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

何用雨声粗,分明润物酥。岂惟听不得,政自细如无。

九陌尘难起,千林泽遍敷。怪如沾草露,滴不到蓬壶。

()

一样团圞月,今宵觉倍明。登楼怀谢朓,泛渚忆袁宏。

镜喜菱花澈,轮看桂子盈。家家当此际,瓜果满筵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