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朗读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两山相负为峰麓,
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
未觉崎岖病双足。

这里描述了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形成了山脚的平地,山脚的流水汇聚形成了溪谷。游人上行寻找流水的源头,却没有感觉到脚下的道路崎岖。

山深下视云漫漫,
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
忽惊人世如奔湍。

进入山深之处,眺望云雾茫茫,曲径蜿蜒垂向山底。松林阴森,白日静谧,突然惊觉世间犹如奔腾的急流。

客行不避苦寒出,
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
置身所在由初植。

无论客人的行程遇到多少困难和寒冷,他们仍然勇敢地出发。僧人定居的道场也不离开他的座位。人生的感慨与草木一样,我们所处的位置最初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堂中白佛青髻鬟,
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
径欲筑室依空山。

道场堂中供奉着白色的佛像和戴着青色头发髻的僧人,氛围超脱凡尘,不似人间。这让远行的客人厌倦了奔波,决心在这空山上找一片地方修建自己的住所。

木鱼桹々夜将旦,
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
将出山门复长叹。

夜晚的木鱼声此起彼伏,天色将近破晓,星星斗转,斜挂在山的半边。行程已定,不能停留,即将离开山门,再次长叹人世之间的无常变迁。

这首诗词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色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微小和无常,以及对人世间繁忙和虚妄的反思。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情意境深远,构思巧妙,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鹤氅飘飘不可留,驭风随处访丹邱。蓬莱此去无多路,迟尔相将汗漫游。

()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只园。
千夫斸青冥,豁达窗户搴。
鬼神间施设,俨护龙象筵。
法鼓空中鸣,龙卧层崖巅。
()

駮駮山苍杂水红,不如冷眼看秋风。北鸿已望江南起,飞过榆林月正中。

()

忆昨得君和陶诗,床头细读人谓痴。二南固自立墙面,十驾亦欲鞭驽疲。

退惭作吏了无补,正使得句安能奇。有时拈笔弄纸墨,大似临敌收枪旗。

()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

西枢镇番禺,绍圣之初年。
覆露落南人,雅意极周旋。
六尊南海春,万里罗浮仙。

()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
信知如是是,如是是非是。
真如无是非,咄哉休瞌睡。
()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
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
()

仲秋交雨雪,父老道前无。粟穗登场少,麦花触冻枯。

乾坤存燮理,民物重艰虞。昨夜传飞檄,河西更戒涂。

()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

辞我归丹岫,潸然泪满襟。去留伤老大,山水畏高深。

为道思初日,离情盼远岑。及时须努力,莫负古人心。

()

风褪柔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微透。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折一枝、钗头未插,应把手捘频嗅。
相如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是欲黄时候。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对酒。

()

一区精舍水云间,万里春融百虑閒。海内苍生渴霖雨,不应坚坐对柴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