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朗读

诗词:《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仁寿宫中穞谷生,
太湖苍石草间横。
与衰换世身犹在,
南北従人事已轻。
累石作台秋藓上,
凿汧通水细渠清。
三年此亦非公有,
空使他年记姓名。

中文译文:
仁寿宫中长出奇特的怪石,
太湖的苍石横卧在青草间。
尽管时光流转,我身依然在,
但对于南北的世事已经漠然。
堆积的石头形成了台阶,秋天的苔藓覆盖其上,
凿成的沟渠使水流通,清澈细流。
这三年来,这些景象并非属于公众,
只能让后来的人记下我的名字。

诗意和赏析: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仁寿宫内的奇石景观,以及作者对光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这些奇石在仁寿宫中的生长,以及太湖的苍石与青草之间的交错。这种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创造力,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活在世间,但对于南北方的世事已经不再关心。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权力和政治的冷漠,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个人境遇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石头堆积成的台阶和秋天苔藓的覆盖,以及通过凿成的沟渠使水流通畅的景象。这里,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无奈和苦涩之情。作者提到这些景象并非属于公众,只能让后来的人记住他的名字。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和成就的不被重视或遗忘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反思。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个人命运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对艺术成就和个体存在的无奈和苦涩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沧江万里尽霜华,一叶虚疑泛月槎。烂熳春容初淡扫,空明相映自参差。

()
把心期、半生孤负。
玉堂元在何处。
朱弦弹绝无人听,空操离鸾烈女。
遇不遇。
()

佳客乘閒访隐居,旋沽村酒鲙溪鱼。灯前忽忆十年事,留宿壶山夜读书。

()

霓裳舞罢倚阑干,十二重阍闭广寒。金粟花开香万斛,不知谁共素娥看。

()

公庭草绿讼声稀,时见双双蛱蝶飞。曹史尽随衙鼓散,理官独抱狱书归。

曾同太守行红旆,更与高僧别翠微。近报南台多辟荐,殿前早晚赐朝衣。

()
不言名,不说利。
酒色气财,并无留意。
人间事、总不关心,别认些活计。
要全真,须养气。
()

草堂有客何为者,应爱山川雪未消。床上一壶堪独酌,风流不减霸陵桥。

()
长谣为子说天涯,四座听歌且勿哗。
蛮俗杀人供鬼祭,败舟触石委江沙。
此身长是沧浪客,何日能为饱暖家?坐忆故人空有梦,尺书不敢到京华。
()

屋角红梅树,花前白石生。

()

滁上暌违后,相寻屡失期。无由聆法偈,空自渺予思。

天界云霄近,毗卢景像奇。几时趋丈室,煮茗细论诗。

()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
一枕鸟声残晓梦,半窗竹影弄新晴。
屏深室暖秋垂老,粥美蔬香疾渐平。
()

望断伤春眼,湘帘懒上钩。
落花深院静,鹦鹉对人愁。

()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