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邦直见答二首。宋代。苏辙。五斗尘劳尚足留,闭门聊欲治幽忧。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亦赋登楼。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隅看浴鸥。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五斗尘劳尚足留,
闭门聊欲治幽忧。
羞为毛遂囊中颖,
未许朱云地下游。
无事会须成好饮,
思归时亦赋登楼。
羡君幕府如僧舍,
日向城隅看浴鸥。
译文:
五斗尘劳尚足留,
城市的繁忙和尘嚣仍然足以让我留恋,
闭门聊欲治愁苦。
我只能在家中寻找片刻宁静来安抚内心的忧虑。
羞为毛遂囊中颖,
我羞于将才华蓄积起来,
就像毛遂自荐那样不自量力。
我还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不能自由地游历四方。
未许朱云地下游,
我还没有获得朝廷的允许,
不能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游历。
我只能在家中安心守候,等待机会的到来。
无事会须成好饮,
无论何时有空,我都会与朋友们共享美酒,
以消遣无事之时。
思归时亦赋登楼,
每当我思念家乡,也会写下登楼的诗篇,
表达我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羡君幕府如僧舍,
我羡慕你拥有官职的幕府,
就像僧舍一样宁静祥和。
日向城隅看浴鸥,
你可以在城角的阳光下观赏洗浴的海鸥,
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他感叹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认为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很难治愈内心的忧愁。作者羞于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因为他还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不能自由地游历四方。他渴望得到朝廷的许可,以便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游历。在无事之时,他喜欢与朋友共享美酒,以消遣时光。而当他思念家乡时,会写下登楼的诗篇,表达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幕府官员的羡慕之情,认为他们的生活就像僧舍一样宁静祥和。他们可以在城角的阳光下观赏洗浴的海鸥,享受自然的美好。整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的向往之情。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陈守宰仁和无倦堂二首。宋代。陈造。陈侯昔为邑,鼓舞辇毂民。尔来佐淮郡,喜诧有脚春。例满徯志望,正繄不已纯。帖焉受驯扰,初岂烦令申。抚临不云倦,依然旧持循。终始秉厚德,迩遐沐深仁。报政已捐日,设施方日新。群蠹继革熄,千栋成逡巡。向来简斋仙,九德罄忱恂。长源无涸流,盍尝究所因。一印妙心传,千载挹圣真。此学不胜用,企用嗣前尘。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染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楼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榭,烂漫莺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倾杯·冻水消痕。宋代。柳永。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染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楼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榭,烂漫莺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