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宋代。释师范。击鼓陞堂,大众云集。佛法有底商量,今日热如昨日。
诗词:《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作者:释师范
朝代:宋代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重要性和不变的价值。诗中描述了一幕击鼓陞堂、大众云集的场景,喻示着佛法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信众的关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法的持久影响力和不变的价值。击鼓声传遍堂上,吸引了无数人的聚集。佛法的内涵是丰富的,值得深思和商量。尽管时间流转,人们对佛法的热情依然如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了佛法的重要性和持久的影响力。击鼓声象征着佛法的呼唤,吸引了一大群人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庄严的场面。佛法被认为是智慧和教诲的源泉,而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这种智慧的价值。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形容佛法的力量和吸引力,强调佛法的内涵是深奥且值得商榷的。尽管时光流转,佛法的魅力依旧不减。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佛法的普世价值和超越时间的力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佛法的智慧和价值传递给读者。它呼吁人们珍惜并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并提醒我们佛法的魅力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将永恒存在。
总之,《偈颂一百四十一首》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价值和持久的影响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佛法的智慧和超越时间的力量。它鼓励人们珍惜佛法的真谛,并以此为指引,追求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雁字 其二。明代。袁宏道。长锋短折布空轮,笔势萧疏绝点尘。万转岂能无别意,千行何事只书人。青腰玉女霜前牍,大翮先生化后身。浙水巴江从此去,漫将老健敌清新。
赠李从贵。唐代。赵嘏。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珠帘卷尽不回首,春色欲阑休闭关。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小隐岩题壁。清代。邹志路。将军射虎处,林壑极幽深。瀑细下寒雪,树多成昼阴。天留招隐宅,人有避尘心。欲问岩栖者,劳劳不可寻。
阅古堂八咏 其二 芍药。宋代。韩琦。从来良守重农桑,何事栽花玷此堂。已爱昔贤形藻绘,更移嘉卉伴馨香。
夜同苏汝载踏月。明代。韩上桂。一天明月照城虚,有客同行步委闾。更寂悄无人笑语,林深潜见鸟踟蹰。轻谈舒卷终惟我,閒数升沉可问渠。大地此时成落莫,好餐丹液跨蟾蜍。
四月一日雨。明代。景翩翩。九十春光已暗过,雕阑花信竟如何。应知雨意和愁约,雨到床头愁亦多。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四首。宋代。李曾伯。诗从双井来,太史氏复作。一苇天地旋,玄酒滋味薄。有田付鴒原,比屋赖虎幄。却笑草玄池,投阁嗟寂寞。
言反江阳寓目灞涘赠易州陆司马诗。隋代。王胄。游人卖药罢,徐步反江干。行吟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晨华照城阙,参差复郁盘。千门含日丽,万雉映霞丹。云开承露掌,吹动相风竿。游童轻薄少,鲜服鵔鸃冠。花开傅粉晏,尘起副车韩。屡投双飞剑,曾操两色丸。挂玉要游女,弹珠落矫翰。信美非吾乐,何事久盘桓。欲动南登咏,还谣北上难。眷言思旧友,徂远路漫漫。燕陲望楚服,天际与云端。棹发吴涛上,荆歌易水寒。十年阻风月,万里别金兰。心期竟何许,怀抱日摧残。容华冉冉谢,衣带朝朝宽。盛宪宁延寿,刘琨自少欢。宿昔均取舍,同波岂异澜。赠言不尽意,掷笔起长叹。
清平乐。唐代。无名氏。真主玉历成康。德睿宁安国中良。时和岁丰稔,民阜乐、何情泚,瑞木呈日五色,月华重有光。更羽鹤来仪凤凰。万邦乡。齐供明皇。祝遐龄、圣寿无疆。
题屈都谏引之墨梅。明代。傅圭。谁拈彩笔向西湖,貌取寒梅入画图。为爱清香兼晚节,几人相对撚吟须。
客有出示御制登中和堂诗小臣斐然仰次宸韵二首 其一。宋代。李纲。黄屋狩吴越,勾陈俯江津。迢遥八骏御,时迈慰斯民。汉祚歘再兴,周邦命惟新。谁令猃狁炽,坐使宵旰勤。宅洛既得卜,去豳亦惟仁。宸章迹禹功,道继胼胝身。期运有泰否,钝蟠利则伸。君王自神武,安得熊罴臣。
清心镜 戒华丽。金朝。马钰。出家儿,听仔细。居止慎勿,修来壮丽。要创置、急急修真,认气神宗祖。炼汞铅,调龙虎。木金间隔,逗流子午。得自然、结就灵珠,指蓬
金刚随机无尽颂·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宋代。释印肃。真如实不如,万法了无依。钟中无鼓响,不堕往来机。
赠陈鲁南上陵。明代。顾璘。松柏西陵路,词臣冷节来。衣冠瞻汉寝,弓剑拜轩台。细雨春山湿,明星夜殿开。年年挥泪地,不得长苍苔。
相和歌辞。长门怨。唐代。沈佺期。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唐代。卢照邻。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南宫、左辅,两处交代)。唐代。刘禹锡。南宫幸袭芝兰后,左辅曾交印绶来。多病未离清洛苑,新恩已历望仙台。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闻说随车有零雨,此时偏动子荆才。
赠倪敦复。宋代。徐积。北轩主人吴中清,所居才义皆有名。曾在东皋压众宾,人皆阁笔诗已成。其时于我最有情,如今相见情更深。野人情义亦不轻,夜来枕上为公吟。
冬日夷门旅怀。明代。李梦阳。十日五日雾,一冬半冬阴。行子念归旋,朔风莽悲吟。苍苍孟诸原,惨惨杼秋林。东望清浅流,颇剧溟海心。川陆旷超缅,浩然烟水深。百龄一何遒,万化相推寻。徒传羽化迹,不见鸾吹音。清霜飒满镜,红颜倏颓侵。邈彼五湖子,贤哉吾所钦。
送周兴化还郡。明代。刘绩。中朝人共说,未见已相知。此别又千里,再逢还几时。雨来崖树暗,风静浪花迟。归到公堂里,停云合赋诗。
慈雀。清代。周馥。天寒空林雀呼饥,老雀觅食归来迟。有蛇入巢吞其鷇,绕林哀噪不忍离。须臾忽引众雀至,群飞啄蛇蛇委地。蛇死顿供众雀饱,得丧循环报何异。我家江南尝苦兵,人啖人肉骨纵横。人心不古天降祸,至今父老犹吞声。我作此歌示人子,养育恩深同一理。区区口腹何多求,劝儿见猎休心喜。
御君兄内子妆阁被火敬唁以诗八首 其四。明代。王彦泓。鸾鎞犀导总成尘,散朗高情一笑轻。侍女拨灰重拾得,瑶钗白凤尚如生。
初至京口示诸弟。唐代。钱起。还家百战后,访故几人存。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新诗添卷轴,旧业见儿孙。点检平生事,焉能出荜门。
宿武夷观妙堂二首 其二。宋代。朱熹。清晨叩高殿,缓步绕虚廊。斋心启真秘,焚香散十方。出门恋仙境,仰首云峰苍。踌躇野水际,顿将尘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