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天骥山人郊居。宋代。苏辙。南山莫将归,下访张夫子。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君年三十八,三十有归意。躬耕奉慈亲,未觉锄櫌鄙。读书北窗竹,酿酒南园水。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客来时借问,问子何年起,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但令三岁熟,此计行亦遂。堂成不出门,清名满朝市。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莫将归,下访张夫子。
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归意。
躬耕奉慈亲,未觉锄櫌鄙。
读书北窗竹,酿酒南园水。
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
客来时借问,问子何年起,
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岁熟,此计行亦遂。
堂成不出门,清名满朝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拜访山居隐士张天骥的情景,并展现了苏辙对清静宁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篇,南山莫将归,意味着苏辙欣赏隐士的生活,暗示他在这个山居中找到了宁静和满足感。他下山拜访张天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好奇心。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山居的景色和氛围。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描绘了农作物的丰收和邻里之间的和睦。这里暗示了张天骥的生活是简朴而安宁的。
诗中提到苏辙三十八岁,表示他追求宁静生活的决心。他将自己的时间用于耕种田地和孝敬父母,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卑微或羞耻。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苏辙的日常生活。他在北窗边读书,靠着南园的水酿造酒。这表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品味生活的热爱。
诗的结尾,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这里描绘了山居的景色,松树和菊花已经开始有了一些阴影,这使得苏辙更加喜欢他的幽居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希望能借客人之口询问张天骥的起居,以及他的计划。他希望能在西溪寻找名贵的石头,再建茅堂,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辙拜访山居隐士、表达对清静宁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和学问追求的赞美,展现了苏辙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领悟。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大禹祠。元代。宋无。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四海九州皆禹足,独留陵寐越山边。
苦雨。宋代。马廷鸾。倦夜抛书病不禁,投床无寐雨涔涔。长潸旧国山河泪,细滴孤臣禾黍心。狂象蹋池喧泞淖,饥鸦谋稻怆淋淫。天公老手须斟酌,次第龙分正望霖。
席上吟。唐代。刘崇鲁。南行忽见李深之,手舞如蜚令不疑。任有风流兼蕴藉,天生不似郑都知。
和景仁探春。宋代。韩维。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
墨桃花。明代。管讷。武陵仙子绛绡裳,爱向春风试艳妆。一自别来颜色改,可堪憔悴见刘郎。
三洲十景 其七 榕阴连陌。明代。佘翔。积翠尽阴阴,风吹十里响。上栖白鹭群,下映青苔壤。
无题(二首)。明代。顾彧。百年功业自天开,化洽周南陋汉才。朱鸟每从东海获,白禽还自越裳来。绣衣玉斧严丹陛,衮冕桓圭列上台。政典有余戎备略,秋风满地独兴哀。
无题。明代。唐寅。秋声肃杀本天真,即事关心总动神。簌簌肥辞删老调,萧萧瘦语寄恒春。无情物外谁翻案,有限生前我扫尘。堪慰乡间观稼穑,应羞枯寂目空人。
秋词 其二。清代。孙原湘。风清露白已凉天,楼上灯红尚未眠。如此夜深罗袖薄,为谁犹立绣窗边。
锡杖歌送明。唐代。权德舆。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感吟。清代。缪公恩。三径归来未就荒,篱花砌草自芬芳。往年十丈红尘里,空逐车轮马足忙。
九日。元代。方回。楼前楼比后徘徊,便当登高百尺台。海内共知吾辈老,江南未见菊花开。细思去岁人谁健,遥想中原雁已来。我似少陵亦赊酒,不妨剩举两三杯。
雨凉二首呈宗伟。宋代。范成大。惊雷隐地送凉颸,起舞看山不自持。说与骚人须早计,片云催雨雨催诗。
癸亥生日前一日读神仙李清传作。宋代。张嵲。孟夏倏已晚,诘旦及悬弧。推迁惊岁序,俯仰念劳劬。感物叹漂泊,抚己既叨逾。去事日已遥,来者言足图。澹漠远世纷,超遥观道书。伊昔有胜士,染工藏市区。感悟及生朝,欲访仙人闾。自缒投绝壑,果谐欣愿初。尘念虽少牵,脱屣终不渝。一死会当有,贵贱理必俱。万事惟一舍,此外无复余。李君本市人。而予岂非夫。蹑屐千仞冈,振策万里涂。暂愒即弱水,款关必清都。千载复来归,陵谷知焉如。
晚泊庄步。明代。陈邦彦。颇觉维舟惯,翻怜旅泊新。若为催跋履,空复向风尘。时序惊遥汉,关河近北辰。乡心兼客思,凄绝可谁论。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唐代。崔元翰。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享庙乐辞十八首 其十四 文德乐宣政舞。清代。佚名。圣武丕基,睿文显统。眇哉神启,郁矣天纵。道则人弘,德云迈种。昭冥咸叙,崇深毕综。自中徂外,经朝庇野。政反沦风,威还缺雅。帝作穆穆,格于上下。维享维宗,来鉴来假。
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唐代。李益。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漂母祠。明代。范景文。世间谁谓男子智,跨下侯王眼不识。尘埃物色有英雄,众人所难妇人易。一饭博换千金来,千金不受名乃至。衿鞶者流如是奇,言下寻绎有深致。进食吾以哀王孙,岂以壶餐因为利。功臣事业纯臣心,望报不可皆此类。圮上黄石教子房,子房用之赤松避。吾悔不用蒯生言,惜哉未达漂母意。
王元章作墨梅并题长句书其后。明代。陆完。月落参横兴已空,鉴湖清浅夜推篷。消磨不尽惟豪气,犹在疏花淡墨中。
随寓。宋代。释文珦。我忘方就隐,鸟倦自知还。随寓皆为道,何人有此閒。微茫春水渡,平远夕阳山。尽入清吟景,谁言胜事悭。
陪括苍太史谒长陵余山客冠门者呵止之顶老卒。明代。纪青。竹皮纱幅老人头,高士从来傲冕旒。曾见院师画姚老,一瓢如叶倚黄楼。
寄蒋大漕。宋代。徐积。大使莫忧淮上老,无山可望梅花少。梅花可种山奈何,日中枕上山更多。不开两眼行一步,悬崖绝磴青嵯峨。岂无閒僧坐林下,亦有樵子持斧柯。起来恍惚从万里,便买玄猿栽薜萝。人閒流水寓之意,天外白云来者歌。
效陆士衡百年歌十首 其三。明代。黄省曾。三十时,閒居家食情不安。蓬室寤寐思弹冠,一登玉殿在云端。缀文摛藻炳龙鸾,纡青拖紫心所欢。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送诸方行化 其四。宋代。释守卓。甘露无底钵,禅人要拈拨。浩浩尘土中,一佛二菩萨。撞著老维摩,轻轻共伊说。施者非福田,是谁纳败阙。咦。
夜坐示进之兼怀文叔。宋代。赵蕃。贫病人谁数,情亲肯见存。掩窗同此夜,拨火共残温。未暇饭饱吃,且从文细论。平生松谷老,同姓与君敦。
读外子昌延榷署寄诗原韵答之二首 其一。清代。杨浣芬。纡君内顾勉持家,敢说蘋蘩四德嘉。井臼操馀还展卷,米盐量罢偶栽花。廿年甘苦心相印,千里巡遥望更赊。锦字何须织离恨,平安勤报慰天涯。
颂古一百则。宋代。释正觉。不入世,未循缘,劫壶空处有家传。白苹风细秋江暮,古岸船归一带烟。
晚至沙塘。元代。范梈。风雨病屡涉,烟山知几重?平湖番近服,大邑艾遗封。受粟常惭吏,看花正闵农。周原已遍度,明旦复何从?
次韵马中玉提刑见寄。宋代。刘季孙。知公不奈二毛何,寻访天台所得多。宿处仙人千载宅,悟时禅友一声歌。道心夷旷忘名势,句法清新为琢磨。每到西湖怀使节,春风红紫照清波。
月夜观雪三首。宋代。杨万里。月色还将雪色同,雪光却与月光通。都将大地作月窟,仍牖碧天名雪宫。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宋代。梅尧臣。我送行舟,于水之次。春风吹两旗,君作天王使。罟客自求鱼,清江莫相避。
寿高内翰。宋代。汪莘。鹤立青松老令威,佳辰山水倍清辉。曾持东壁排云出,几跨苍龙带雨飞。竹簟水风须得意,玉堂春日即催归。愿公与国为梁栋,千载煌煌照太微。
奉酬陈端中明府长韵。宋代。张元干。往在识公日,我与儿曹俱。八龄初问字,双钩略摹朱。知为太学生,夙仰君子儒。契阔三十载,邂逅天一隅。追数半鬼录,宰上空美楰。所存复陆沉,隙中惊过驹。长者类太丘,祖风如魏謩。兵火已无屋,蓬蒿仍不锄。善藏武城刀,息驾王乔凫。功名有要路,矢石思捐躯。常挥铁如意,欲碎玉唾壶。书生无浪语,天骄今既诛。下如鸱夷子,扁舟归五湖。安用金谷园,坠楼烦绿珠。相国起刀笔,将军拔屠沽。但封寝丘地,莫料秦王须。隐居九畹兰,活计千木奴。客至径设醴,诗来或操觚。游戏百家衣,剧谈王杂俎。涉世虽历落,安命良支梧。
相和歌辞·苦辛行。唐代。戎昱。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如今刀笔士,不及屠酤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论。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险巇惟有世间路,一向令人堪白头。贵人立意不可测,等闲桃李成荆棘。风尘之士深可亲,心如鸡犬能依人。悲来却忆汉天子,不弃相如家旧贫。饮酒酒能散羁愁,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