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天骥山人郊居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朗读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莫将归,下访张夫子。
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归意。
躬耕奉慈亲,未觉锄櫌鄙。
读书北窗竹,酿酒南园水。
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
客来时借问,问子何年起,
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岁熟,此计行亦遂。
堂成不出门,清名满朝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拜访山居隐士张天骥的情景,并展现了苏辙对清静宁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篇,南山莫将归,意味着苏辙欣赏隐士的生活,暗示他在这个山居中找到了宁静和满足感。他下山拜访张天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好奇心。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山居的景色和氛围。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描绘了农作物的丰收和邻里之间的和睦。这里暗示了张天骥的生活是简朴而安宁的。

诗中提到苏辙三十八岁,表示他追求宁静生活的决心。他将自己的时间用于耕种田地和孝敬父母,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卑微或羞耻。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苏辙的日常生活。他在北窗边读书,靠着南园的水酿造酒。这表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品味生活的热爱。

诗的结尾,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这里描绘了山居的景色,松树和菊花已经开始有了一些阴影,这使得苏辙更加喜欢他的幽居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希望能借客人之口询问张天骥的起居,以及他的计划。他希望能在西溪寻找名贵的石头,再建茅堂,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辙拜访山居隐士、表达对清静宁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和学问追求的赞美,展现了苏辙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
四海九州皆禹足,独留陵寐越山边。

()
倦夜抛书病不禁,投床无寐雨涔涔。
长潸旧国山河泪,细滴孤臣禾黍心。
狂象蹋池喧泞淖,饥鸦谋稻怆淋淫。
天公老手须斟酌,次第龙分正望霖。
()

南行忽见李深之,手舞如蜚令不疑。

任有风流兼蕴藉,天生不似郑都知。

()

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
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
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

()

武陵仙子绛绡裳,爱向春风试艳妆。一自别来颜色改,可堪憔悴见刘郎。

()

积翠尽阴阴,风吹十里响。上栖白鹭群,下映青苔壤。

()
百年功业自天开,化洽周南陋汉才。
朱鸟每从东海获,白禽还自越裳来。
绣衣玉斧严丹陛,衮冕桓圭列上台。
政典有余戎备略,秋风满地独兴哀。
()
秋声肃杀本天真,即事关心总动神。
簌簌肥辞删老调,萧萧瘦语寄恒春。
无情物外谁翻案,有限生前我扫尘。
堪慰乡间观稼穑,应羞枯寂目空人。
()

风清露白已凉天,楼上灯红尚未眠。如此夜深罗袖薄,为谁犹立绣窗边。

()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

三径归来未就荒,篱花砌草自芬芳。往年十丈红尘里,空逐车轮马足忙。

()
楼前楼比后徘徊,便当登高百尺台。
海内共知吾辈老,江南未见菊花开。
细思去岁人谁健,遥想中原雁已来。
我似少陵亦赊酒,不妨剩举两三杯。
()
上元正月半,无油不点灯。
谁人知此意,有月上危层。
()

使介直登双御阁,州符就领五蛮溪。
争雄白鹊临崖斗,忆子玄猿绕涧啼。

()

惊雷隐地送凉颸,起舞看山不自持。
说与骚人须早计,片云催雨雨催诗。

()

孟夏倏已晚,诘旦及悬弧。
推迁惊岁序,俯仰念劳劬。
感物叹漂泊,抚己既叨逾。

()

颇觉维舟惯,翻怜旅泊新。若为催跋履,空复向风尘。

时序惊遥汉,关河近北辰。乡心兼客思,凄绝可谁论。

()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

圣武丕基,睿文显统。眇哉神启,郁矣天纵。道则人弘,德云迈种。

昭冥咸叙,崇深毕综。自中徂外,经朝庇野。政反沦风,威还缺雅。

()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

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

世间谁谓男子智,跨下侯王眼不识。尘埃物色有英雄,众人所难妇人易。

一饭博换千金来,千金不受名乃至。衿鞶者流如是奇,言下寻绎有深致。

()

月落参横兴已空,鉴湖清浅夜推篷。
消磨不尽惟豪气,犹在疏花淡墨中。

()

我忘方就隐,鸟倦自知还。

随寓皆为道,何人有此閒。

()
卖食鲜虽少,开酤贱却醇。
不知天地里,何处享全珍。
()

竹皮纱幅老人头,高士从来傲冕旒。
曾见院师画姚老,一瓢如叶倚黄楼。

()

大使莫忧淮上老,无山可望梅花少。梅花可种山奈何,日中枕上山更多。

不开两眼行一步,悬崖绝磴青嵯峨。岂无閒僧坐林下,亦有樵子持斧柯。

()
重重汗简拥衰翁,百里家山梦不通。
病眼可令常寂寞,烦君为致数枝红。
()

三十时,閒居家食情不安。蓬室寤寐思弹冠,一登玉殿在云端。

缀文摛藻炳龙鸾,纡青拖紫心所欢。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

甘露无底钵,禅人要拈拨。浩浩尘土中,一佛二菩萨。

撞著老维摩,轻轻共伊说。施者非福田,是谁纳败阙。

()
贫病人谁数,情亲肯见存。
掩窗同此夜,拨火共残温。
未暇饭饱吃,且从文细论。
平生松谷老,同姓与君敦。
()

纡君内顾勉持家,敢说蘋蘩四德嘉。井臼操馀还展卷,米盐量罢偶栽花。

廿年甘苦心相印,千里巡遥望更赊。锦字何须织离恨,平安勤报慰天涯。

()
不入世,未循缘,劫壶空处有家传。
白苹风细秋江暮,古岸船归一带烟。
()

风雨病屡涉,烟山知几重?平湖番近服,大邑艾遗封。

受粟常惭吏,看花正闵农。周原已遍度,明旦复何从?

()

知公不奈二毛何,寻访天台所得多。宿处仙人千载宅,悟时禅友一声歌。

道心夷旷忘名势,句法清新为琢磨。每到西湖怀使节,春风红紫照清波。

()
月色还将雪色同,雪光却与月光通。
都将大地作月窟,仍牖碧天名雪宫。
()
我送行舟,于水之次。
春风吹两旗,君作天王使。
罟客自求鱼,清江莫相避。
()
鹤立青松老令威,佳辰山水倍清辉。
曾持东壁排云出,几跨苍龙带雨飞。
竹簟水风须得意,玉堂春日即催归。
愿公与国为梁栋,千载煌煌照太微。
()
往在识公日,我与儿曹俱。
八龄初问字,双钩略摹朱。
知为太学生,夙仰君子儒。
契阔三十载,邂逅天一隅。
()
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如今刀笔士,不及屠酤儿。
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
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