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二咏 翠眉亭

绩溪二咏 翠眉亭朗读

诗词:《绩溪二咏 翠眉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谁安双岭曲弯弯,
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
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
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
举头千里见苍颜。

中文译文:
谁将双岭修筑成曲线弯弯,
眉峰低垂,俯瞰在窗户之间。
斜斜地环抱着千畦田地,铺展在流动的水面上,
稍稍地分割开八个方向,远远地放置在山峦之间。
阴沉的雨霭使得山峰和山岭湿润,
笑意如卷舒展的晴云,使得草木宁静闲适。
突然间,我忆起故乡银色的界限,
抬头望去,千里之外可见苍凉的容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绩溪二咏》中的一首,描写了翠眉亭的景色和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翠眉亭是位于绩溪的一处亭子,亭子周围是曲线婉转的双岭,使得整个景色充满了变化和柔美。诗人以眉峰低垂的形容来描绘亭子俯瞰的姿态,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亭子周围的田地被斜斜地环抱着,与流动的水面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片田地稍稍地分割开八个方向,远远地散布在山峦之间,给人以广阔的视野和远大的想象。

诗人描述了愁霏宿雨湿润了山峰和山岭,但也给大自然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机。笑意如卷舒展的晴云,使得周围的草木得以宁静地生长,整个景色变得安详而闲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忽然间回忆起故乡银色的界限,这里可以理解为家乡的边界或界限。抬头望去,千里之外,他可以看到苍凉的容颜,这里可以理解为远离家乡的地方,他在异乡望着远方,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唯美和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多泥穷巷破茆屋,人不堪忧心自足。
有时负日向门前,手把南华日中读。
若教开门与客游,扰扰依前怀百忧。
平生自计亦已熟,惟有钓鱼湖水头。
()
木名有连理,草名有宜男。
花有枝并头,禽有翼鹣鹣。
西方鸟共命,东海鱼比目。
莲花千万亿,鸳鸯三十六。
()

棼泯丝绳不可治,纵横豺虎竟相违。春秋有战元非义,曹桧无风不足思。

野庙祭馀乌逐逐,荒城人散狗累累。风尘满地居难卜,山泽何年草可蓍。

()

览尽辋川图,击节茱萸沜。九日秋子来,黄花为酒伴。

()

故乡等作异乡愁,常笑吾生不自谋。
百日狂风春草草,十年归梦客悠悠。
倦游情话陪诸父,老罢亲锄学故侯。

()

比干剖心死,龙逢丧其元。行谊虽则美,肢体究不完。

而父师孟轲,上书尝责难。获全其首领,沈忧摧肺肝。

()

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
闲庭庭畔植梧桐,上有新蝉噪晚风。
咽咽清音正堪听,无端惊断彼儿童。
()
草间蟋蟀动秋吟,偏感羁栖旅念深。
功业岂关双鬓事,年来白处已通心。
()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

兰灯照夕开南阙,星弁飞楼拱北辰。
在镐正逢全盛日,祝尧皆是太平人。
流风舞妙翻成字,积雪歌长迥绕尘。

()

洛下人呼为迂叟,非惟语简意无穷。
曲台不合加美谥,俗了深衣大带翁。

()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

二年尘土堆中坐,一到南楼眼暂开。风静江平留不得,待教黄鹄送诗来。

()
乔木藏村古,枯藤取迳微。
落红随蜡屐,空翠近荷衣。
抱翁云间出,吹箫月下归。
桃源吾酷慕,何必此间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