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朗读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谷深不见兰生处,
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
更因一嗅识真如。
老僧似识众生病,
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
知非象马费柔调。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回答琳长老寄来幽兰、白术和黄精三本书的回信。诗人以描写兰花的生长环境和香气的纯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通过追逐微风无意中获得兰花的香气,领悟到真实的境界并解脱了尘俗的染垢。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把人们的病痛看作是纷扰的尘世。他长期在山中培养草药,其中包括白术和黄精,寄托了自己帮助众生摆脱病痛的心愿。他认为治疗病痛不应该是粗暴的方法,而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费尽心思调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兰花和草药的寓意,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兰花在诗中象征纯净和高尚的品质,它的生长环境隐藏在谷深之中,需要追逐微风才能偶然获得。这表达了修行者要在尘世中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艰难。解脱兰花的清香本无染,意味着通过领悟真如的境界,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染垢,达到纯净和解脱的境界。

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他在山中养药苗,将白术和黄精寄托于草药中,希望通过治疗病痛来帮助众生。他认为治疗病痛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需要费心思调适,不能粗暴对待。这种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对待众生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对病痛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寓意丰富的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心境,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苏辙作为文人和僧人的修养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写罢桃花扇底诗,木香手撚小枝枝。灵犀一点春心密,不许墙东野蝶知。

()

西山□人巧相逼,兴欲乘风先两腋。犯寒策马古共城,未见春林眩红碧。

土膏浮焰远沄沄,野烧旧痕明皪皪。造幽忽觉累物异,心莹如澄眼如拭。

()

初登张公门,公子始冠帻。
於今见公子,与我偕鬓白。
山林坐语笑,宛我在公侧。

()
辨道焚修练性根,应时粥饭益真元。
斋馀有报君恩重,寿祝无疆帝道尊。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灵沼云深宝气存,素蘤一夕发芳根。烟中髣髴溪娘语,波面轻盈越女魂。

江月借妆增皓彩,露华和屑贮芳温。夜深更待瑶环供,细挹秋香共一樽。

()
美人娇小。
镜里容颜好。
秀色侵入春帐晓。
郎去几时重到。
()

了悟由来迥未融,须知外内本无空。舞雩三省曾家业,到底何人得所宗。

()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
堂前一级似堦墀,无石无甎只旧基。
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
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
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
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
今宵何处好,惟有洛城春。
()

青山满画舫,盖影漾通津。

秋减江南叶,凉生水上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