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 阳春曲。南北朝。沈约。杨柳垂地燕差池。缄情忍思落容仪。弦伤曲怨心自知。心自知。人不见。动罗裙。拂珠殿。
诗词:《江南弄 阳春曲》
杨柳垂地燕差池。
缄情忍思落容仪。
弦伤曲怨心自知。
心自知。
人不见。
动罗裙。
拂珠殿。
中文译文:
杨柳垂地,燕差池。
我默默地隐藏情感,忍受着思念之苦,我的容貌也因此变得憔悴。
琴弦被弹奏,曲调中充满了怨怼之情,只有我自己明白其中的心酸。
我的心,只有我自己了解。
再也没有人能见到我,
我轻轻地动了一下罗裙,
拂过镶嵌着珍珠的殿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一个思念之苦的女子的内心世界。诗中以江南的春天为背景,通过描述杨柳垂地和燕差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诗人以“缄情忍思落容仪”来表达女子内心的痛苦和忍耐,她默默地隐藏自己的情感,承受着思念之苦,使得她的容貌也变得憔悴。接着,诗人以音乐的形式,用“弦伤曲怨”来表达女子内心的愤怒和怨怼,指出只有她自己明白其中的心酸。
最后两句诗则展示了女子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状态。再也没有人能见到她,她孤独地面对着自己的痛苦。她轻轻地动了一下罗裙,拂过镶嵌着珍珠的殿堂,暗示她身处的环境是华丽而高贵的,但这种表象下却隐藏着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孤寂,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音乐的隐喻手法,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的苦痛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境遇和情感体验。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人日小兰亭社集。清代。曹燕。腊尽江皋好放春,更逢今日是灵辰。草茅兄弟多词客,落拓乾坤一酒人。风破玉梅寒减未,话长银箭漏添频。朝来池草谁传句?且听西堂鼓吹新。
赠月儿 其六。明代。张萱。红线如何别薛郎,座中谁是冷朝阳。魂销百尺楼头句,博得閒情闹一场。
禅人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曲木床稳,刺藜杖横。揽五宗之家法,据万象之主盟。秋半风清,霁空月明。水云模楷兮无禅可说,丛林规矩兮不令而行。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审问。明代。陈淳。物理本不齐,杂然各异分。参伍宁无疑,要在审所问。
别张袁州五首。宋代。彭龟年。弦急无和声,行疾多窘步。从容应万变,乃有天下度。先生经纶才,所至祛百蠹。一州直易耳,治者弗敢措。弱翁霁威严,犹被功名误。孰知观过仁,一蹴超圣处。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十九。清代。洪亮吉。累臣百计遣秋光,学圃年来寖有方。莳得菊花三百本,归家亭子宴重阳。
阙题。明代。刘克平。兰桡飞渡浈江月,紫阁摇空石突兀。海日初生山雾开,乘兴因之讨奇绝。孤高宝刹霾云端,古木蒙茸山势盘。禺阳截竹吹管去,灵宫何意留其间。仙之人兮时税驾,我岂后兮今跻攀。碧天无际真人想,顿忘身谪向人寰。江入大空深不测,缘知独有蛟龙蟠。老衲看成精舍石,白泡汇作清溪潭。榛甃舍利金轮灭,韦氏园林花树残。犀沉谁为留金锁,猿去何知解玉环。以兹振衣不厌高,翩翩直上凌层峦。青天咳唾堕珠玉,白昼红颜生羽翰。千层山色沉江底,九点芳烟暗碧湾。二仪低悬槛外海,百粤势拊寺前山。烟霞幻变人间世,云雾湿压清昼寒。便欲举杯酬二字,何当同跨双飞鸾。凭高远豁万里目,朗诵淮南一破颜。大都无际沧波上,惟有群飞鸥鹭閒。
千秋岁 其二 寿费民悦母孺人。明代。夏言。南山秋老。黄菊都开了。节近重阳天气好。金尊浮绿蚁,玉鼎熏龙脑。蟠桃熟,西池王母来青鸟。丹桂两枝芳,兰茁灵芽早。称家儿,真国宝。共羡太夫人,福履人间少。宴蓬莱,海山日上扶桑晓。
剡谿馆闻笛。唐代。丁仙芝。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送游景叔使陕西。宋代。孔武仲。论指严生不惮劳,为君谈笑取临洮。轺车复历秦关险,绣扆新瞻汉殿高。直使三农归陇亩,勤将尺纸荐英豪。峰岚涧水香山路,想见春风动锦袍。
客居。明代。王醇。斯世尽浮客,一城聊寄身。饮须求似我,炊自不因人。草色闭门老,菰香离水新。几圆松际月,居此未知邻。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唐代。苏颋。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唐代。元结。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答杨公朝。宋代。刘克庄。昔抱遗编事悦堂,蟆陵宰树想荒凉。问君乡土生悲感,家住秦溪又姓杨。
月上人还西湖。元代。宋无。南峰归度夏,旧业在烟霏。半夜闻清声,一灯明翠微。云罗寻寺远,猿狖见人稀。想到经行处,天花绕锡飞。
寄蒋山痴绝和尚。宋代。释心月。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明月浮空天似水,长安归梦恰三更。
予丙子辛已两游解空寺已亥秋又至思上人徙旧。宋代。黄敏求。两扣云关记昔曾,重来诗眼倍晶明。路移岩石中间入,人在洞天深处行。玉盎虚明添翠色,霜钟清冽带秋声。与君小摘涪翁句,留得青山不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