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 阳春曲

江南弄 阳春曲朗读
杨柳垂地燕差池
缄情忍思落容仪
弦伤曲怨心自知
心自知。
人不见。
动罗裙。
拂珠殿。

诗词:《江南弄 阳春曲》

杨柳垂地燕差池。
缄情忍思落容仪。
弦伤曲怨心自知。
心自知。
人不见。
动罗裙。
拂珠殿。

中文译文:
杨柳垂地,燕差池。
我默默地隐藏情感,忍受着思念之苦,我的容貌也因此变得憔悴。
琴弦被弹奏,曲调中充满了怨怼之情,只有我自己明白其中的心酸。
我的心,只有我自己了解。
再也没有人能见到我,
我轻轻地动了一下罗裙,
拂过镶嵌着珍珠的殿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一个思念之苦的女子的内心世界。诗中以江南的春天为背景,通过描述杨柳垂地和燕差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诗人以“缄情忍思落容仪”来表达女子内心的痛苦和忍耐,她默默地隐藏自己的情感,承受着思念之苦,使得她的容貌也变得憔悴。接着,诗人以音乐的形式,用“弦伤曲怨”来表达女子内心的愤怒和怨怼,指出只有她自己明白其中的心酸。

最后两句诗则展示了女子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状态。再也没有人能见到她,她孤独地面对着自己的痛苦。她轻轻地动了一下罗裙,拂过镶嵌着珍珠的殿堂,暗示她身处的环境是华丽而高贵的,但这种表象下却隐藏着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孤寂,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音乐的隐喻手法,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的苦痛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境遇和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

猜你喜欢

令月辰标午,皇居物效祥。
仙蒲九节长,宫树万年芳。
()

腊尽江皋好放春,更逢今日是灵辰。草茅兄弟多词客,落拓乾坤一酒人。

风破玉梅寒减未,话长银箭漏添频。朝来池草谁传句?且听西堂鼓吹新。

()

红线如何别薛郎,座中谁是冷朝阳。魂销百尺楼头句,博得閒情闹一场。

()
曲木床稳,刺藜杖横。
揽五宗之家法,据万象之主盟。
秋半风清,霁空月明。
水云模楷兮无禅可说,丛林规矩兮不令而行。
()

物理本不齐,杂然各异分。
参伍宁无疑,要在审所问。

()
弦急无和声,行疾多窘步。
从容应万变,乃有天下度。
先生经纶才,所至祛百蠹。
一州直易耳,治者弗敢措。
()

累臣百计遣秋光,学圃年来寖有方。莳得菊花三百本,归家亭子宴重阳。

()

兰桡飞渡浈江月,紫阁摇空石突兀。海日初生山雾开,乘兴因之讨奇绝。

孤高宝刹霾云端,古木蒙茸山势盘。禺阳截竹吹管去,灵宫何意留其间。

()

南山秋老。黄菊都开了。节近重阳天气好。金尊浮绿蚁,玉鼎熏龙脑。

蟠桃熟,西池王母来青鸟。

()

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
论指严生不惮劳,为君谈笑取临洮。
轺车复历秦关险,绣扆新瞻汉殿高。
直使三农归陇亩,勤将尺纸荐英豪。
峰岚涧水香山路,想见春风动锦袍。
()

斯世尽浮客,一城聊寄身。
饮须求似我,炊自不因人。
草色闭门老,菰香离水新。

()

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

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

昔抱遗编事悦堂,蟆陵宰树想荒凉。
问君乡土生悲感,家住秦溪又姓杨。

()
南峰归度夏,旧业在烟霏。
半夜闻清声,一灯明翠微。
云罗寻寺远,猿狖见人稀。
想到经行处,天花绕锡飞。
()
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
明月浮空天似水,长安归梦恰三更。
()
两扣云关记昔曾,重来诗眼倍晶明。
路移岩石中间入,人在洞天深处行。
玉盎虚明添翠色,霜钟清冽带秋声。
与君小摘涪翁句,留得青山不朽名。
()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