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栖凤亭四首。宋代。白玉蟾。竹也多年管风月,凤兮几夜宿云烟。林间有客吹箫去,竹化成龙凤入天。
诗词:《题栖凤亭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竹也多年管风月,
凤兮几夜宿云烟。
林间有客吹箫去,
竹化成龙凤入天。
中文译文:
多年来,竹子管控着风和月,
凤儿啊,它们在云烟中宿了几个夜晚。
林间有一位客人吹着箫离去,
竹子化作了龙和凤凰,飞入了天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妙的场景,以竹子、凤凰和云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思考和想象。
首先,诗人提到竹子多年来一直管控着风和月。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的柔韧和坚韧代表了品德高尚的人格特质。竹子随风摇曳,控制着周围的风景,同时也引发了风和月的美好景象。这里,竹子被赋予了一种神秘和灵性的力量,使得风和月在竹林间更加美丽动人。
接着,诗人描述凤凰在云烟中宿了几个夜晚。凤凰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鸟,被认为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它们在云烟中停留,似乎是在追逐着一种超凡的存在,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这里,凤凰的宿在云烟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超脱和神秘感。
最后,诗人提到林间有位客人吹箫离去,竹子化作了龙和凤凰,飞入了天空。箫是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悠扬动听的音色。这位客人吹箫的离去,象征着他的音乐将竹子所化的凤凰和龙带入了天空。这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连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得自然的力量得以升华和超越。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竹子、凤凰和云烟之间的景象,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表现,展示了自然与人、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交融与超越。它呈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超越凡尘的美好境界,启示人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赞美。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和铁崖小临海十首 其二。宋代。张简。扁舟下彭蠡,望见大君山。只道支机石,移来天汉湾。
君马黄。宋代。艾可翁。君马黄,我马骊。白玉为勒络青丝,与君并辔河水湄。河上扑扑杨花飞,杨花飞飞送客人。生别离,良可惜。愿君鞭影去迟迟,莫学杨化各南北。
梅箭。清代。钱登选。纷纷梅箭乱纵衡,野鹊来游亦不惊。月挂新弰云作彀,天开画布日为正。几番临水射潮去,半岭穿风破的轻。自是圣朝无用处,何如结子且调羹。
梦。明代。徐熥。梦里交驩者,平生识面稀。赠香疑贾女,解佩似江妃。锦水烟波阔,巫山云雨微。蘧然惊醒处,清泪满罗衣。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唐代。郑谷。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唐代。李嘉祐。自小从游惯,多由戏笑偏。常时矜礼数,渐老荷优怜。见主承休命,为郎贵晚年。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戏成短歌从志宏求芍药。宋代。李纲。东风不隔沙阳僻,嫩蕊浓花自春色。栟榈也是可怜人,每送梁溪慰愁寂。迩来芍药已盛开,供花未到吾须觅。赋梅岂害广平刚,乞醯更觉微生直。为将烂熳数枝红,伴我淋漓一丸墨。
赠邕管察推陈仲辅。宋代。陈鹏飞。幕下谁人识杲之,微闻赞画向莲池。登楼不恨乡关远,拄笏只言山色奇。直道自能消鬼魅,高人何处不轩羲。它年坐上话铜狄,可是蓬莱清浅时。
秋思(二首)。明代。薛瑄。登高望沧海,长风欻来过。九鳌互低昂,三山郁嵯峨。绰约众仙子,飘飘戏其阿。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我欲往从之,道远百怪多。安得骑鸿鹄,乘风越洪波。举鞭逐蛟蜃,仗剑驱鼋鼍。永与众仙会,遨游养天和。
对酒戏作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乱插酴醾压帽偏,鹅黄酒色映觥船。醺然一枕虚堂睡,顿觉情怀似少年。
宣和壬寅仲冬二十六日留别临川陈泰颖。宋代。郑刚中。江南浙东千里遥,雁聚沙汀无定迹。偶然握手如平一,祗恐前身已相识。不然安得一羁旅,披露烦君出金石。我今漂泊又西去,草草分襟实堪惜。孤舟漾水如轻叶,何处烟村倚滩碛。明朝横枕清浪头,梦破霜风正相忆。
前辈。宋代。刘克庄。前辈日以远,斯文吁可悲。西人皆尚友,近世例无师。晚节初寮集,中年务观诗。虽云南渡体,俗子未容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