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游百花亭

寒食日游百花亭朗读

《寒食日游百花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食日游百花亭,
On the Cold Food Festival, I visit the Pavilion of Hundred Flowers,
晴气已复浊,虚馆可淹留。
The clear air has turned murky, yet this empty pavilion is worth lingering.

微花耿寒食,始觉在他州。
Subtle flowers shine on the Cold Food Festival, making me realize I am in a different state.

自闻鼙鼓聒,不恨岁月流。
Hearing the booming drums, I do not regret the passage of time.

乱代有今夕,兹园况堪游。
In this chaotic era, there is still this evening. How pleasant it is to wander in this garden.

云移树阴失,风定川华收。
The clouds shift, and the shade of the trees is lost. The wind calms, and the splendor of the river fades.

曳杖新城下,日暮禽语幽。
I stroll down to the new city, with the birds' evening songs echoing in the quietness.

群行意易分,独赏兴杂周。
In a group, intentions are easily divided, but alone, I can appreciate various pleasures.

永啸以自畅,片月生城头。
I let out a long, joyful cry, as a crescent moon rises above the city walls.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寒食节时游览百花亭的情景。诗词开篇以寒食日为背景,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和浑浊的空气。虚馆空无一人,却具有吸引力,使人愿意停留其中。微小的花朵在这个寒食节上闪耀,让作者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尽管听到了鼙鼓声,但作者并不后悔岁月的流逝。在这个乱世之中,依然有这样的夜晚存在,而在这样的花园里游览是多么愉快。云彩移动,树荫消失,风平息,川上的繁华也随之消散。作者漫步到新城下,日暮时分,禽鸟的歌声在静谧中回荡。在群体中,意见很容易分散,但独自一人时,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乐趣。最后,作者发出了一声长啸,城墙上升起一弯新月。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悔和对自然景色的赏析。作者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对安宁、宁静和个人独立思考的向往。他在乱世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并将这份宁静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整首诗词以寒食节的氛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展示了他对自由、独立和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数载哦松兴有馀,一朝解组意何如。摩空倦鸟投深树,过雨閒云敛太虚。

酒熟邀朋谈往事,心閒教子读遗书。林泉自有无穷乐,肯为浮名叹索居。

()

残云归岫碧天空,碧瓦烟迷夕照红。雨气凉生深苑月,箫声吹彻小楼风。

材惭燕市千金骨,梦绕吴门半夜钟。好向人□求玉斧,客星已傍广寒宫。

()

逢人尚欲开松径,送客应休过笔溪。
林下有谁频肯顾,春深好听子规啼。

()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

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

留也是。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

()
解洗馀酲晨半酉,星星仙吹起云门。
耳根无厌听佳木,会尽山中寂静源。
()
十年三已冒为州,每每于民有旱忧。
午听雷声鸣屋角,晚惊雨脚压云头。
及时三日为霖好,为汝千箱乐岁求。
欲办一椽名喜雨,愧无老笔赞宸旒。
()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

逃暑绳床聊慰兴。翠箨森森,几处花阴衬。萱草池塘人不问。绿荷暗窃薰风信。懒把霜纨嫌力困。沉李嚼冰,煮茗清泉近。裸袒襟怀无郁闷。

()
嘉句连篇惠好音,愧无琼玉报南金。
几年漂泊离群恨,此日逢迎话旧心。
气类自应怜茂悦,世情谁复拟高深。
且将怀抱还尊酒,莫为思归动越吟。
()
木之瘁矣,益厚其根。
我之怀矣,匪善奚敦。
()

兰佩萧萧去禁庐,天南谁复伴离居。屈平才返行吟泽,贾谊仍伤痛哭书。

万里浮云迷故国,三山落日驻征裾。醉乡最是逃名地,且傍秦淮问曲车。

()
堂堂司马公,独乐五亩园。
岁月坐成晚,花木亦已繁。
世事尚可为,石交有遗言。
归来默无语,拊石弄潺湲。
()
今代风骚将,先生合冠军。
几年求识面,数刻遂离群。
江急舟难驻,风回橹细闻。
还家经醉卧,斜日对炉熏。
()

幽岩绝壑倚云齐,杰阁危楼望眼迷。山势浑雄龙虎踞,树阴深蔚鸟乌啼。

碑存金志犹堪读,寺始唐家竟莫稽。此日清游天所借,明朝驴背听晨鸡。

()

路出丰夺县,篮舆了夕阳。
何人共列坐,胜事忆流觞。
帝里衣冠近,家山念虑长。

()

夜雨生白发,怆然青灯语。日出愁更深,应知不关雨。

()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
杜门世事不须闻,一任如棋局自新。
多病不妨为寿考,余生更喜作閒人。
居今野处黄冠日,记昔郊行红旆春。
须褒世荣俱土苴,岂如有道善其身。
()

灵鹊向我鸣,隔户闻剥啄。高士忽见过,一笑情不薄。

春韭已胜剪,请就梅花酌。人生百年内,急景蛇赴壑。

()

留落东州彦,相期幸卜邻。筒诗馀唱永,樽酒记情亲。

旧国归无日,诸乡见有人。佳城千载恨,雪涕楚江滨。

()

无争之棋两三局,自劝之酒一二杯。
但且任么随俗过,丹成云霭自然来。

()

北风千里痛离觞,一去长沙自古伤。幸有文章能报主,何妨魑魅喜投荒。

惊心白璧三年泪,回首黄金五月霜。闻道吴江佳句在,上书今已赦邹阳。

()
苏武艰穷只四篇,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枉在胡中十九年。
()

堂上笙歌醉耳红,牡丹香散一帘风。谢家鹦鹉金笼里,笑杀池边绿继翁。

()

斗杓点翠为此城,四郊环拱来遥青。
知君欲览众山小,取砖磨就天上亭。
身心合於高处着,万象不语森溱泊。

()
士患不知学,既学思有终。
一年农作计,十稔圃收功。
四业独为重,九经皆寓中。
勉哉期岁晚,禹稷与颜同。
()

风琴流响韵虚堂,湘簟攲眠水一方。静里数声棋剥啄,乳莺深向绿阴藏。

()

江湖落魄鬓毛皤,老大归来理钓莎。闲而小舟吹短笛,一声声是太平歌。

()

君家大阮最能诗,又见麟孙出盛时。笔力纵横驱阵马,成才不患少人知。

()

晨行崤关道,此道一何难。曾陵高不极,脩坂回郁盘。

季冬十二月,时节正严寒。马啼践霜雪,车辙带冈峦。

()

再来东白日无休,剸割唯忧或滞留。满眼烟尘真可厌,幸而涵碧见清秋。

()

箬船载雪渡江行,一路看山到四明。闻道甬东真佛地,试寻哑女话无生。

鄮山顶涌法王台,窣堵光明宝藏开。识得摩尼本无相,尘尘刹刹见如来。

()

廿载吟怀落酒尊,萧萧白发镜中存。微官鸡肋初无味,旧梦莼鲈只独论。

极目烟波愁海国,比邻言笑忆江村。剧怜黄歇坟前路,夜夜寒潮自到门。

()

兰生涧底当承露,竹长阶前便近云。斯道何人堪共语,半生老我始逢君。

高楼明月秋初上,古寺疏钟夜未分。料得此来应有意,碧山流水岂离群。

()

春风未晚凌霜叶,夜雨催开红玉花。
绛雪腻酥犹未有,饥蜂瘦蝶漫交加。

()

郊原同按辔,杖屦陟青冥。
山色混林樾,溪光照斗星。
螺峰高插戟,兔径曲穿庭。

()
礼成列圣宴群工,浩荡春风到竹宫。
传旨簪花俄侣锦,信知天子是天公。
()

我昔与子投气分,爱子胸襟无俗韵。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

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

()

岚峰半残阳,彩翠明林杪。僧坞远钟微,归人下山少。

风杉落鼓响,惊起栖烟鸟。携手顾言还,前村月初皎。

()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
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
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上楼。
更向院西新买宅,月波春水入门流。
()

腊向新春去,春从旧腊来。残年留两日,晴色满三台。

象岭馀霞散,骊峰宿雾开。篱头红吐槿,溪口绿含苔。

()

却缘不看洛阳花,遂有人栽谷口瓜。锥未处囊先脱颖,玉曾韫匮为微瑕。

镜边白发垂垂老,杖底青山处处家。回忆东林旧宾主,重来应得饭胡麻。

()
短艇横烟渚。
梦惊回、凄凉尚记,绿蓑鸣雨。
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
复拟待、乘槎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