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光

寄大光朗读

《寄大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芭蕉急雨三更闹,
客子殊方五月寒。
近得会稽消息否,
稍传荆渚路歧宽。

这首诗词的诗意描绘了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景。让我们来进行赏析:

首句表达了芭蕉急雨的声音,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动感和生气。"三更"指的是深夜,"闹"表示雨势很大,此句描绘了一种烦躁不安的氛围。

第二句中,作者提到游子身处异乡,五月却感到寒冷。这里的五月寒暖不符,用以表达游子与家乡的距离和异地的寂寞。五月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对于游子来说,他却感受到了寒冷。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作者询问是否有关于会稽的消息传来。会稽是他的家乡,这里的消息代表着家乡的动态和变迁。作者希望能够了解家乡的情况,以弥补他身处异地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提到了荆渚之间的路途,表示游子与家乡之间的距离虽然宽广,但稍有传闻也能让他稍微了解到家乡的变化。这句话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通过描绘雨声、异乡的寒冷以及对家乡消息的期盼,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这首诗词唤起了读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游子在异乡的艰辛和不易。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有感中来不自禁,短长亭下短长吟。
梅花差可强人意,竹叶安能醉我心。
世事无凭多改变,仕途相识半升沉。
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
()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暖风和日花时,不共人争丑夷。
自爱霜深月冷,累累金粟生肌。
()

述德高堂在何许,述德高人欣可睹。彭州梦破知几年,遗爱远追曾大父。

至今民数旧邦君,每及吴公歌且舞。述而行之德莫穷,定可周流浃天宇。

()

笑问并儿一举鞭,亦逢佳景暂留连。
青冥日抱山腰阁,碧野云含石眼泉。
蹑屐路通林北寺,落帆门系海东船。

()

一溪春水涨瀰瀰,闲曳烟蓑理钓丝。欲觅石头无坐处,却随野鹭立多时。

()
缯壳烂缃枝,夏果收新绿。
玉真望甘鲜,不管邮兵哭。
()
除却梅花不可无,梅花之外更何须。
花中儿女纷纷是,唯有梅花是丈夫。
()
一投鱼目得双珠,恍觉光寒照坐隅。
郡政已知先岁课,高文何不副时须。
法官属籍忠劳久,吊死伤孤里俗苏。
已分漂流寄江海,甘从父老啖蒸壶。
()

芳年正是香英嫩。天与娇波长入鬓。蕊珠宫里旧承恩,夜拂银屏朝把镜。
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醉中同尽一杯欢,归后各成孤枕恨。

()

莺语催残红雨。好景频添离绪。无奈是东风,吹散一庭香絮。

人去。人去。梦到五云深处。

()

雨雪濛濛天地昏,指中马外眼前存。远思几处未归客,近对何人可共论。

浩浩风传新水碓,皑皑砌绕旧蔬园。此时此际成孤赏,独拥寒襟深闭门。

()
重云不藏春,深窦常有雪。
晓月号松猿,晴壁挂海霓。
终恍无心人,区区佩环玦。
()
细雨晴深小苑东,春云开气逐光风。
雄儿走马神光上,静女看花佛寺中。
书剑学多心欲懒,田园荒废望频空。
南归路极天连海,惟有相思明月同。
()

曲尘罗障锦如云。杨家姊妹承恩。蛾眉淡扫最为尊。

虢国夫人。

()

融融风日杂花开,一雨凋残满绿苔。

倘有红妆来拾翠,无端蝴蝶斗飞来。

()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郎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

()

疏灯孤馆影悠悠,素发萧然挂蒯缑。枕上忽闻枫树雨,梦魂欲破海东头。

()
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
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
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
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
()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
相国东郊迓帝师,油幢交映碧参差。
都人共喜安舆到,正是余花可惜时。
()

茑萝门巷迥相同,竹长孙枝桂长丛。客至未沽秋露白,果成先荐荔支红。

诗来神鬼偏惊讶,语入鸥凫亦解通。世烈威名倾海内,老渔何幸庆遭逢。

()

钱塘帝王都,宫阙高崔嵬。盛治蔼无外,鼓舞如春台。

咸淳圣人去,山崩龙虎摧。弹指变晦冥,铁围生劫灰。

()
牡丹一株开绝奇,二十四枝娇娥围。
满洛城人都不知,邵家独占春风时。
()

石衣如发小溪清,溪上柴门架树成。园里水流浇竹响,

窗中人静下棋声。几多狎鸟皆谙性,无限幽花未得名。

()

红锦帐子薄于纱,四壁清风汎綵霞。昨夜月明春梦熟,误吹长笛入桃花。

()

山空木落白云寒,咫尺溪山万里宽。为忆云林清閟阁,烟霞满纸正堪餐。

()

蛾眉不扫鬓云斜,含怨含情未破瓜。
背倚曲栏花一树,春光多少属西家。

()

路傍纷纷送者谁,相顾泪下如绠縻。
妻牵郎衣留不得,儿抱斧颈尤可悲。
寄声征夫且止泪,矫情勿为识者窥。

()
侵寻小雪初,不雨五旬余。
深井腥泥水,荒畦槁蛀蔬。
牛灾传聚落,蛇出骗阶除。
巫诧瘟神王,官虞火政疏。
()

连朝阴雨一宵晴,百辟相欢仰孝诚。鹤驭自天来九庙,衮衣成礼及三更。

迎銮乐向门前奏,扈跸人从树里行。储辅近来多病渴,叨陪独幸夜通名。

()

莫道真游烟景赊,潇湘有路入京华。溪头鹤树春常在,

洞口人家日易斜。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

()
近社当有雨,至是终无之。
家贫久无酒,忽有社酒持。
万事不可料,人生难前知。
穷山旱已甚,园草日就萎。
()

翩翩贵公子,和气如春温。
倾盖一晤语,肯吐胸中真。
江头雨新霁,浮鷁波鳞鳞。

()

飞棹参差拂早梅,强欺寒色尚低徊。风怜薄媚留香与,

月会深情借艳开。梁殿得非萧帝瑞,齐宫应是玉儿媒。

()

天风吹席挂庐峰,棹鼓无声云汉重。
一自铁船飞不去,至今山泽吼双龙。

()

鲁女在时曾剪缟,齐姬去后更无纨。当年标格难同致,斜月凉风思万端。

()

临岐终日自裴回,干我茅斋半亩苔。山上乱云随手变,

浙东飞雨过江来。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

解玺传呼诏侍中,却来高卧岂疏慵。

此时忠节还希有,堪羡君王特地容。

()

向夕风烟迥,空庭鸟雀馀。尘襟还役物,暝色正愁余。

发有星星改,名将日日疏。因思郎署里,未若托吾庐。

()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

少年薄宦几东西,送汝临岐意尚迷。
作尉未嗟官职小,致身当与古人齐。
短篷载雪看梅蕊,古驿冲风信马足。

()

桃叶渡头花似锦,枫林桥畔月如霜。他时忽忆兴公赋,两地愁牵一水长。

()

素月兮流天,松风兮奏弦。澄夜气兮泠然,寓吾情兮简编。

探羲图兮画前,游吾神兮太古之先。

()

老去逃名何所为,渔蓑常向水云披。竿头高挂一轮月,泽畔轻移百丈丝。

烟雾直寻巢父乐,江湖无复子牟思。不知严濑谁能似,十里龙湾九曲池。

()

枫阅他年世,亭馀旧日名。驱驰耽午寂,林薄送秋声。

书卷行空载,尘心梦未清。侵晨犹远役,华发奈愁生。

()

有寺隔东邻,人烟日中满。感此盈虚间,沉吟坐来晚。

旷古达者心,寻山不辞远。

()

上陵巍哉中有窟,楚拊生堂枝郁郁。
野有乔松斧奚从,赤乌飞逝不来叶,鸱枭昼鸣我心悲。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