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阳山火

观博阳山火朗读

《观博阳山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十月原野枯黄,连绵山脉起了猛烈的大火。高高的火焰越过危峰,飞舞的火光进入遥远的山峦之中。宝贵的玉石被烧毁,再也无法照耀人们的眼睛。猿猴们失去了安逸的栖身之地,也无法互相悼念。狂风助长了火势,火焰愤怒地从万个窍口咆哮。火龙奔腾,阴云中电光闪烁,发出嘲笑之声。诗人希望能倾倒寒江的潮水,使火势逆转,难以蔓延。他也希望能倾倒天河的水,虽然远离云衢(指繁忙的街道),但这样的事情并非易事。青松的心已经腐烂,蔓草的根却未被烧焦。小农在等待春天的耕作,而寒冷的旅客失去了冬天的柴火。谁能知道这个地方兼并了多少子女,平原和田野富饶而闲适。天地的意图是不容易改变的,长久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火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火势猛烈,烧毁了珍贵的宝物,破坏了动物的栖身之地,令人无法相互慰藉。诗人希望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扑灭火势,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诗人还通过对青松和蔓草的描写,暗示人与自然相比,生命力脆弱而有限。最后,诗人提到了天地的意图和长时间的培育,强调了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智慧。

这首诗词在形象描写上富有变化和对比,通过火焰、狂风、火龙等形象的运用,展现了山火的猛烈和可怕。同时,通过描绘被烧毁的玉石和失去栖身之地的猿猴,表达了火灾带来的损失和痛苦。整首诗词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抒发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人类处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玉署芸香课石经,江湖无复旧诗名。日移宫树春怀友,花落天阶晓听莺。

沧海料应流不尽,白云安得与同行。君行十八滩头路,为说相思万里情。

()

少达妙理娄居士。

()
鸡栖及我未掩扉,犬虽远出暮自归,司晨警夜职交举,簸糠弃粒报亦微。
查查双鹊更媿汝,庭树夜宿常相依,岂怜主人老寂寞,暖热蓬户不忍违。
养鸱甚恩健即去,养鹰虽久饱亦飞。
嗟哉物性厚薄异,使我隐几空歔欷!
()

织女机边喜色饶,三光耿耿焕良霄。银河渡有乘槎处,未许牵牛过此桥。

()

菣可为炙啖,博哉释草儒。奈何骚人咏,不与兰茝俱。

青青发陈荄,嫩胜稊生枯。面柔似张禹,气冽如申屠。

()
幽恨清愁几万端,故将巧笑破霜寒。
落英收拾供骚客,秋菊从来不足餐。
()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

蜀江桤木三年大,魏国槐阴四海平。先遣黄花劝秋驾,老夫还此听音声。

()
梦裹明明有六趣,驴胎马腹甚滋味。
负鞍衔铁偿他钱,何以今生早歇去。
()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吴苑燕辞人去,

汾川雁带书来。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

()
江海谋生拙,园田引兴长。
径分黄菊本,池种白鱼秧。
瘗笔营山竁,横琴布石床。
俗氛飞不到,一曲水云乡。
()

过客应相笑,衰翁未得閒。酒经方补注,诗稿又重删。

藜杖家家竹,篮舆处处山。数朝天色冷,高卧掩柴关。

()

高寒此际已侵衣,冉冉苍龙静四围。十里笋舆湍石瘦,几家樵屋艾蒿肥。

江云垂地连荒涨,山鸟依人步翠微。便欲移家秋讯急,川明雨暗乱斜晖。

()
万木归根冷未滋,可怜孤绝发寒枝。
心期本在冰霜后,占得隆冬未恨迟。
()

是处垂杨五月江,霏霏微雨洒归艭。府河怅望飞帆渺,衙树惊看宿鸟双。

笑我一官羁北楚,输兄三径傲南窗。何时共结烟霞侣,荔圃津头学老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