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朗读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山居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金印龙章属市朝,
清风明月属渔樵。
世皆蛮触君知止,
渠自王公我岂骄。
真个归田何必赋,
自家甘隐不缘招。
老夫三径都荒了,
松菊虽存已半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作者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归田隐居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了金印龙章和清风明月,这些都是与朝廷和官职相关的象征。金印龙章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而清风明月则象征着宁静和自由。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冷漠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诗中提到了“世皆蛮触君知止,渠自王公我岂骄”,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作者认为大多数人都追逐名利,但他自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不为这些所动摇。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清高而骄傲,而是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然后,诗中提到了“真个归田何必赋,自家甘隐不缘招”。这表达了作者对归田隐居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认为回归田园生活并不需要写诗赋文,他愿意自己安静地隐居,不为名利所扰。

最后,诗中提到了“老夫三径都荒了,松菊虽存已半凋”,这是对自己年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感叹自己的山径已经荒废,松树和菊花虽然还存活着,但已经凋谢了一半。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也暗示了他对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作者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归田隐居的向往。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桧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

白云忽改容,愀凄若风雨。黄龙何宛蟺,相追在洲渚。

同气不相离,庶几吾与汝。与汝怀芬芳,离骚绳祖武。

()

不欲与君别,天涯亲故稀。吾行正无定,尔去欲何依。

家信烦重寄,乡心欲并归。相看共惆怅,日暮海云飞。

()

晨经崿陵关,道路互盘绕。行寻少林寺,幽谷深窈窕。

风生万壑秋,日上众山晓。鸣鞘惊走鹿,驻马闻啼鸟。

()

花落花开人世梦,衰荣闲事且持杯。

春风底事轻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

()

严城夜出鼓冬冬,画鷁三更不见踪。
何必披云寻乐广,真成避雨识茅容。
藓花似雪玲珑白,腊酒如春琥珀浓。

()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

()

笔阵平时枉计功,钝锤那办突铦锋。灞桥雪里嗟良苦,饭颗山头记昔逢。

斲句自知穷有相,从人财博缪为恭。彭郎小隐刘郎宅,抖擞尘襟听所从。

()
渡水采桑归,蚕老催上机。
扎扎得盈尺,轻素何人衣。
采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
谁夸罗绮丛,新画学月眉。
()

念我东皇大帝儿。是操觚弄翰之职。飞落尘寰,似此度,算应希。向这里。安能便、策景御气。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纵便有铢衣,已失眉峰翠。看看皓首,瞒不过镜台儿。除是去、青松下、碧云底。

()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晨鸡固自勉,男子胡为哉。

()

此堂成后屋俱新,忆旧看新一怆神。总谓承恩缘小子,岂知馀庆自先人。

爱隆手足延殊姓,让洽家庭及四邻。此是小年亲目见,万金留汝付儿孙。

()

老泪纵横湿佩裾,西风吹雨滴阶除。衰年宁受多情累,苦口曾输一得愚。

江海几年真梦蝶,饥寒每出叹无驴。人生回首成陈迹,物理谁当问太虚。

()

落英泛流水,点点如飘霞。为有问津者,不敢种桃花。

()

春首穷登顿,湖上积昏晓。扶夙已清盥,月暮犹邃讨。

搜远铺览独,选新鹜踪少。披张川岛杂,约束都聚小。

()
竹绕寒楼藓径深,茎茎手种玉成林。
翠屏向晚无人对,犹识先生一寸心。
()

为兹春酒寿时翁。我辈一尊同。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冰溪清浅流环玉,莲幕漫从容。但愿人生长久,挥弦目送飞鸿。

()

嗟哉谷口孙,句法何摧藏。骨冷归九原,古意堕渺茫。

()

不住不住。火院当离,深宜别户。害风仙、化我扃门,这修行须做。

腥膻戒尽常餐素。挂体唯麻布。待百朝、锁钥开时,效吾师内顾。

()
看朱成碧。
曾醉梅花侧。
相遇匆匆相别。
又争似、不相识。
()

歌罢骊驹日已西,白门回首意含悽。尊前明月孤鸿暮,雪里梅花万树低。

沧海波恬鸥鹭稳,碧梧春老凤凰栖。还丹总就君休问,祇待功成锡命圭。

()

惆怅何须咏四愁,茫茫尘世且沈浮。一枰黑白真为敌,众口酸咸苦不侔。

萋斐竟能成贝锦,戾邮惟恐谤麛裘。大东不见西人子,粲粲熊罴私与舟。

()

苦雨添新涨,怀人在水央。双浮天日月,一濯我肝肠。

泡影流将去,閒愁荡更长。卜居应不远,谁与咏沧浪。

()
东篱采采人归来,长歌三嗔书生老。
子方青春志紫霄,种菊幽探计何早。
一枝可爱况千业,想应苦吟被花恼。
西风浩然天池秋,白露霏空下百草。
()

把笔处,掀髯微笑。构思时,吟鬓斜搔。移宫换羽自推敲。

歌来仙吏校,传去解人钞,付卿卿共评度。

()

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閒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

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䍦。

()

盆池本不种青萍,春杪无根也自生。
人道一宵生九叶,不知谁数得分明。
()

人在妆楼镜不开,楼高堪作望夫台。银钩莫把流苏下,怕有还家梦到来。

()
月出山越高,云行月益忙。
树影遍空白,疎星避月光。
总非往者见,不从意内量。
聪晨此一进,境界因久忘。
()

鲲鹏翔万里,鹪鹩在一枝。大小各有适,进退岂无时。

胡为徇利禄,萦萦至死悲。荣公行带索,陶氏恒苦饥。

()

漠漠孤烟合,盈盈一水深。汗青谁涉采,猗菉自行吟。

野色将秋思,江声并夕阴。可怜桃李月,风雨断幽寻。

()
鼓棹正逢江雪霁,是行应快吴吟。
透云寒日半晴阴。
烟岚凝翠重,霜树溅红深。
案上文书闲展读,圣贤踪迹重寻。
()
白子来自西,投我文与书。
升阶揖让席,言气温且舒。
万辙走声利,独趋仁义涂。
仁义荒已久,斤锄费耕除。
()
灵山一会,泥团土块。
问讯烧香,和贓捉败。
()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楼际角重吹,

黄昏方醉归¤

()

庭中鲜香起,犹觉春有馀。岂谓众芳歇,而乃自发舒。

温风拂波软,朗日明林虚。盘盂作态度,翡翠为襟裾。

()

秋江日暮天无云,兰舟桂楫何纷纷,美人如花簇罗裙。

簇罗裙,斗玉腕,歌采菱,归去晚。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

岸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

()

旧时同学半应官,愧我疏狂觅食难。劫火江山犹绮丽,少年意气渐阑珊。

半生落拓张仪舌,万里栖迟阂叔肝。日暮乡关渺何处,苇花萧瑟北风寒。

()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

露气涓涓欲二更,小舟犹向月中行。前村知有人家近,隔浦微闻犬吠声。

()

才华不愧沈休文,政事真如范史云。惆怅望穷三百里,越山如画隔江濆。

()

四百罗浮想旧游,共随飞舄几新州。道交本与神交合,为寄仙风道骨流。

()
冰壶玉麈逼人寒,忽漫过逢豁肺肝。
千载有人扶古道,一时倾盖尽儒冠。
不妨我辈诗肠在,要取他年酒量宽。
万卷白头成底事,贩屠之辈任艰难。
()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

是谁人、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萧条庭院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

妆莫斗。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晚秋时候。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

()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

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

()

葛岭东家是相门,当年甲第入青云。楼船撑入里湖去,可曾望见岳王坟。

()
小院轻寒,酒浓香软,深沈帘幕。
我辈相逢,欢然一笑,春在杯酌。
家山辜负猿鹤。
轩冕意、秋云似薄。
()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琴壶置於傍,图籍亦在左。
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
()
金丹换骨不相欺,大抵凡流性易迷。
若使赤蛇腾海北,自然玉兔走天西。
栽莲使者行真水,种火龙王启大蹊。
好向此中寻捣炼,飞腾只在一刀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