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唐代。韩偓。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参考资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404页
2、李明春,于翔选编.九州情思: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11:第68页
昭宗乾宁二年(895年),邰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引兵人京师,杀宰相韦昭度、李溪,长安大乱。昭宗逃入南山,转石镇。士民数十万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诗人亦逃出长安,次年春日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霍有明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绝妙书系 绝妙唐诗 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03:第434页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参考资料:
1、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786-1787页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偓。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右溪记。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饭罢碾茶戏书。宋代。陆游。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
和瘿杯。宋代。梅尧臣。物以美好称,或以丑恶用。美恶固无然,逢时乃亦共。弃则为所轻,用则为所重。道闻瘿木器,爱赏互歌颂。定应初得之,买不论官俸。靧面生光辉,贮饮发狂纵。坐欲置於傍,行欲挈以从。其形何险怪,曾不因蓺种。凹凸本自然,出缩非斗缝。薄才难究穷,诋诃兹实恐。
访僧支提寺。宋代。陆游。高名每惯習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雲深。满前鐘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欲識天冠真面目,鳥啼猿啸總知音。
由六和塔归觚庵偶成。清代。俞明震。何因分觉妄,渐喜断知闻。佳客来如燕,晨炊错认云。一凉秋到骨,幽极鹭能群。剩有登高眼,悠悠送夕曛。
秋夜感怀奉寄陈抱一先生。明代。柳应芳。砧杵千家急,偏伤故国情。夜云轻欲散,凉月皓方生。烛照愁眠影,虫吟病起声。载怀今昔感,老愧郑康成。
满路花 赠梵公 师住云门,工书画。时以选诗来荆溪。清代。陈维崧。荷钱贴野塘,竹粉黏晴砌。师从何处到,云门寺。零笺烂本,点笔聊轩轾。试将小语戏。高岑王孟,关卿定复何事。平山堂下,鸿爪依稀记。北邙王与宋,曾同醉。重逢瓶拂,顿下山阳泪。更欲游何地。他时念我,巨然小幅须寄。
为章道祖作颇及葛藤 踊山閤。宋代。葛立方。横空复閤面嵯峨,影堕前溪瑟瑟波。九坂端疑筑梁第,二山应恐负夸娥。凌云北固俗尘远,采菊东篱真意多。会取祖师端的意,此间万象正森罗。
卜算子(秋深)。宋代。赵长卿。凉夜竹堂空,小睡匆匆醒。庭院无人月上阶,满地栏干影。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夜半骖鸾弄玉笙,露湿衣裳冷。
和顾德彰閒居四咏 其一 冬至。明代。顾清。窗日谁添一线阴,分明此日见天心。星占紫极先三正,气始黄钟冠五音。簪佩晓趋天阙迥,炉香燕坐草堂深。君诗欲并三阳贺,羲画朝来已过临。
道院偶成二首。宋代。叶茵。水生远岸折蒲芽,春色骎骎染物华。伎{作右换养}一诗安老草,眵昏两眼眩空花。楼分古柳烟光薄,桥倚青帘日影斜。此药未知谁可共,隔篱独许钓鱼家。
摇落。唐代。杜甫。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