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偶题朗读

诗词《偶题》是宋代辛弃疾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说大道本来强大,但名声终究源自某处。昭氏鼓着古琴,谁能领悟?无论是失去,还是得到,都没有损失。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人们对于名声和成就的追求。辛弃疾认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成就与名声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上,名声只是源自某种外在的因素,而本质上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他以昭氏鼓瑟的形象来表达这一思想,暗示着在名利面前,很少有人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和真谛。

赏析:
1. 对名声和成就的质疑:辛弃疾在诗中通过反问的方式,暗示了他对人们对名声和成就的过度追求的质疑。他认为名声只是外在的表象,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 昭氏鼓瑟的隐喻:辛弃疾以昭氏鼓瑟的形象来表达他对于真正理解名利的人的渴望。昭氏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她在鼓瑟时能够领悟琴音中的深意。辛弃疾希望有人能够像昭氏一样,在名利的追逐中保持清醒,真正理解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3. 无论得失的超越:辛弃疾在最后一句诗中表达了对得与失的超越。他认为,无论是失去名声还是得到名声,都没有损失,也没有真正的成就。这种超越乃是对功利心态的一种反思,呼唤人们超越名利的追求,寻找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诗词《偶题》通过对名声和成就的思考,以及对真正理解其中价值的渴望,表达了辛弃疾对功利心态的反思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和价值观的高度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文如腹中所欲语,诗是别后相思资。三载心头不曾去,有人白皙好须眉。

()
诗酒平生乐,无如老病侵。
才衰愁韵险,量退怯杯深。
宿露滋金藟,微霜点缬林。
呼鹰五陵路,惆怅少年心。
()

黄鹤矶头水似油,赵陀埽上石如钩。
舟人上得休夸客,曾过人间百仞流。

()

芳草池塘,秋千院落。旧游回首浑如昨。东风吹梦各天涯,诗怀酒兴萦离索。

归计迢遥,音书耽搁。春来春去闲帘幕。青梅结子燕营巢,一年又负花前约。

()
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
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

禅翁八十鬓如霜,冷坐云边旧竹房。

唯放此身长懒散,更无余事可思量。

()

忍垢包羞混世尘,胸中无物只天真。
平生我亦轻余子,此日君当如醉人。
钟乳金钗空丧志,鲈鱼莼菜向知津。

()

老树邀寒色,空烟淡夕晖。鸣风秋叶急,垂架晚瓜稀。

花暖蝶为幄,苔寒石作衣。萧然怜景暮,络纬促鸣机。

()

飞檐赤白压层丘,见尽漳南一半州。倦步且来消午暑,穿云此去彻鳌头。

()

系舟曾访远公庐,游屐重来一纪馀。
惟有湖山如往日,懒将前事问禽鱼。

()

吴儿牵挽醉蓴鲈,今日西归略自如。
别路冷云散驿马,望乡乔木记吾庐。
湘中花月偏怜酒,淮左儿童待拥车。

()

古渡扁舟,横系在、柳荫深处。视西风、泖湖秋早,挂帆归去。

一片斜阳萦岸曲,半湾流水沿门住。把鱼竿,独坐自忘机,盟鸥鹭。

()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
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
()

高岭逼星河,乘舆此日过。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