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茅公。宋代。王安石。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诗词:《登小茅公》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扪萝路到半天穷,
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
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
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
子房家世有高风。
中文译文:
攀援着蔓草的路程已经到达了天穹的一半,
往下望,淮洲在远处被雾霭所遮蔽。
远离尘嚣,真正的游人来到这里,
在人间追求的荣耀和愿望都交托给苓台。
白云在龙池中静静坐着,
明月归来时,鹤儿翱翔于空中。
回首望去,三位先贤中谁更像呢,
子房家世中有着崇高的风范。
诗意和赏析:
《登小茅公》是王安石的一首宋代诗作,描绘了作者登上小茅山的情景,表达了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
诗的开篇,以扪萝道路来表达攀登茅山的困难和艰险,路程已到达天穹的一半,给人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往下望,淮洲被遮蔽在杳霭之中,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遥远感。
接下来,诗人写到真正的游人来到这里,远离尘嚣,表达了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真正自由的向往。人们的荣耀和愿望都寄托在苓台上,苓台象征着追求高尚境界的理想之地。
下一段,描绘了白云坐在龙池中的景象,表达了宁静和超脱的境界。明月归来时,鹤儿翱翔于空中,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象征着高洁和自由。
最后,诗人回首望去,提到三君,指的是三位先贤,作者想要寻找他们中谁更像自己,也表达了对于高尚风范的追求。子房指的是孔子,表示对孔子的崇敬和追随。诗的结尾,表达了对于高尚家风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景色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境界、远离尘嚣的愿望,以及对于先贤和高尚家风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展现了王安石的诗人才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浦吟追次林南川韵二首 其二。明代。李以龙。云閒水淡更清佳,万古风流是此家。那得春风坐明月,漫寻流水问桃花。青牛已去关门路,紫气空残嶂外霞。目断闭门长坐处,微茫江上数峰斜。
春兴 其三。清代。李联琇。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方柔不采摘,叶大今已花。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
观龙歌。宋代。宋真宗。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故难同。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此中。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现谁能测。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庭兮陈上瑞。初献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人心龙心若符契,一人一住何神异。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但祈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春秋战国门。臧孙。唐代。周昙。诸孟憎吾似犬狞,贤臧哭孟倍伤情。季孙爱我如甘疾,疾足亡身药故宁。
和商守雪霁登楼。宋代。邵雍。百尺危楼小雪晴,晚来闲望逼人清。山横暮霭高还下,水隔疏林淡复明。天际落霞千万缕,风余残角两三声。此时此景真堪画,只恐丹青笔未精。
行行重行行。清代。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清代。陈诜。登堂方再月,已许庆丰年。偶继前贤迹,承流颇裕然。
牢落。宋代。刘克庄。牢落吾何恨,先贤未免穷。宁为田舍子,不作国师公。萤影穿窗隙,蛩声出壁中。残书殊有味,读到角吹终。
卖花声 闺情。清代。许德蘋。瘦损病馀身。容易愁春。梅花喜见一枝新。倚竹凌寒凝望久,意化闲云。罗扇掩歌唇。听去含嗔。魂随飞絮落溪津。看到青山山缺处,涌出冰轮。
题张老松树。唐代。宋之问。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绍兴祀神州地祗十六首。清代。佚名。[太簇为角]洪惟坤元,道著品物。上配紫旻,厚载其德。良月毛若,祭哭布列。必先皇只,以迓景福。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宋代。欧阳修。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宋代。吴潜。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欹枕时。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宋代。辛弃疾。梅子熟时到几回。桃花开后不须猜。重来松竹意徘徊。惯听禽声浑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晚云挟雨唤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