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

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朗读

诗词:《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

中文译文:
百年的风雨使得草木苍茫,苔藓遮掩了景色。
然而,当年的墨迹法度仍然存留。
只是我担心,终究会随着碑文的终结而消逝,
西风吹过,焚烧了整个秋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中茅峰石上的墨迹题字。诗人通过对风雨侵蚀下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珍视和担忧。他担心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如同被风吹烧的秋原一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出了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思考。诗中的"百年风雨草苔昏"描绘了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衰败,同时也体现了时间的冲刷和风化所带来的景观变化。"尚有当年墨法存"这句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希望,即使时光已逝,当年的墨迹法度仍然存在,保留着历史的痕迹。然而,诗人却感到担忧,他担心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如同"终随峄碑尽"。最后一句"西风吹烧满秋原"形象地描述了历史文化的逝去,西风带来的炙热吹拂,将秋原燃烧殆尽,暗喻了历史遗迹的消逝。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它呈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的关切和忧虑,展示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责任感和珍视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文字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时间流逝和历史的无常,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保护的意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武担山上望京都,谁记黄公旧酒垆。
宿负本宜输左校,宽恩犹听补东隅。
一官漫浪行将老,万卷纵横只自愚。
甫里松陵在何许,古人投劾为蒪鲈。
()

残岁风兼雨,畸人病且贫。镜丝俄染素,甑草欲栖尘。

常是不得意,何如无此身。但牵良友约,春到笑歌新。

()

何曾学圃学为农,陋巷萧然白发翁。便拜冯唐长郎署,更荣弘景相山中。

诏褒忠孝垂青史,上想仪型遣画工。庄叟湛然元不动,平生风雨视穷通。

()

献谋既我违,积愤从心痗.鸿门入已迫,赤帝时潜退。

宝位方苦竞,玉斗何情爱。犹看虹气凝,讵惜冰姿碎。

()

青池白石每谈空,销却寒缸几炷红。记取柳浪湖上柳,夜禅听尽碧丝风。

()
一水萦回。
参天古木,夹岸苍崖。
三十三年,客星堂上,几度曾来。
眼看变化云雷。
()

少年塞上秋来早,昴街尚余芒曜。举目关河,惊心弧矢,顾我岂堪戎纛。几番凤诰。愧保障何功,恩隆旒藻。笑指呼鹰,露花烟草忆刘表。
头鸬如许相与,岁寒犹赖有,白发公道。对月怀人,临风访古,往事凄凉难考。何时是了。莫驰志伊吾,贪名清庙。松菊归来,稽山招此老。

()
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短檠油尽固自佳,坐守一窗如漆黑。
渔歌袅袅起三更,哀而不怨非凡声。
明星已高声未已,疑是湖中隐君子。
()

鼕鼕夜漏严军鼓,鼓声入云云欲舞。寒风奰屃顽无声,野色埋光暗尘土。

梅花随腊散胡笳,胡笳晓色明春圃。春风直莫媚新声,声断梅花还作主。

()

项王帐下鼓声死,项王帐中美人起。君王进酒妾请歌,起听乌江咽残水。

濛濛昏月坠江波,舣船请公毋渡河,不逢田父奈公何。

()
出得出不得,渠侬得自由。
神头并鬼面,败阙当风流。
()
()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

梦中闻檐溜,恍惚江浪喧。醉里下阶除,有似乘舟偏。

好语不相投,觌面隔邱山。劝君但饮酒,世上少往还。

()
啮雪苏州年,嘿数天再闰,当时贾长头,霜桐送孤韵。
今年贫更恶,交友云散尽。
收自缃楮林,博阅先后进。
纵横略千家,诣处合一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