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庙。宋代。苏轼。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黄牛庙》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黄牛在庙宇中的形象和与人类之间的对比,以表达人生的艰辛和黄牛的安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边石壁高无路,
上有黄牛不服箱。
庙前行客拜且舞,
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
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
仰看黄牛安可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黄牛庙为背景,通过描绘黄牛和人类之间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的开篇,描述了江边石壁高耸,没有通往上方的路径。这里的石壁可以视为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和艰辛。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黄牛。黄牛被关在箱子里,却不服从束缚,上方的黄牛庙成为它的居所。黄牛在这里象征着一种宁静和自由,它不受人类的控制和限制,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人类相比,黄牛的生活似乎更加自在和安宁。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山下的耕牛。它们劳作艰辛,四蹄湿润,两角磨损,靠吃少量的青草勉强维持生活。耕牛的形象反映了人类的辛劳和苦难,与黄牛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考,他仰望黄牛的自在与安宁,感叹自己无法达到那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黄牛和耕牛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自由和安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牺牲,以及对于黄牛般自由状态的向往。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思索,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教监寺写真救赞。宋代。释正觉。胡床一默,智游理窟。偏正往来,离微出没。上下混成也二仪之根,去来平等也三世之则。有时随应诸尘,不可说似一物。修证不无,污染不得。震之东,兑之西,离之南,坎之北。青州布衫,镇州萝蔔。当家行眼里有筋,本色汉舌头无骨。
负暄。宋代。宋庠。旭日东南霁,霜天病骨寒。心同阳藿展,志鄙夏畦难。东洛貂裘坏。西华葛被单。嵇慵聊自乐,爱景始三竿。
与弟东轩。明代。朱诚泳。一遍赓诗百遍吟,吟成犹未惬人心。韵逢险峻尤难押,句到新奇不易寻。银烛烧残思处苦,长髭撚断坐来深。阳春白雪真稀少,金石难同瓦缶音。
癸酉六月奉诏修耤田记十一月诏罢赋诗。宋代。宋祁。三时受诏拥緹油,曲笔无功苦思抽。不得成书同太史,须知非我异春秋。空言自合因人废,残藁犹应盖瓿留。归卧私庭深阁笔,饱尝鸡膳太悠悠。
次韵万廷老见贻一首。宋代。刘一止。梅花村上驻归帆,知有幽人住此庵。谁遗疏香随舵尾,故怜春色在枝南。溪前水落沙痕出,门外山横雪意酣。诗似何郎情不浅,更留佳处后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