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天和寺

扶风天和寺朗读

《扶风天和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临风莫长啸,遗涕浩难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扶风天和寺远望景色时的心情和感受。他站在朱栏碧瓦的寺庙边缘,远远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并且感到这个地方值得停留片刻,让他暂时忘却百般的烦忧。当水落后,可以看到山石的轮廓,而尘土在高楼上升,使得景色有些朦胧。然而,当他面对风时,他劝告自己不要长时间地咆哮,因为他的泪水很难收拾。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苏轼的心境。诗中的景色描写简练而生动,通过使用朱栏碧瓦、山石和市楼等形象,展示了扶风天和寺的美丽景色。苏轼在远望之余,感叹这美景之可爱,使得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他的喜悦之情。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苏轼内心的忧愁和痛苦。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停下脚步,试图暂时遗忘自己的烦恼,但是这种安慰只是一时的,烦忧仍然会回来。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在风前的感受,他劝告自己不要长时间地悲伤哭泣,因为这样的痛苦难以抑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在扶风天和寺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这种情感交融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
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
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
()
弱柳垂江翠,惊湍拍岸浮。
烟生山欲尽,春半水争流。
棹倚袁宏渚,云凝庾信愁。
艰难念时事,衰谢不能休。
()

营表交驰突骑过,射声云布已星罗。诏官点检貔貅数,奏比年来百万多。

()

都门一尊酒,醉别五陵豪。解剑寒相傍,当筵月正高。

瑶徽流古调,铜柱愧新劳。滇海无鸿雁,缄书首独搔。

()

春溪水暖绿蒲沉,两两游鳞跃紫金。
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
舟吞远海鲸鲵老,饵满平湖网罟深。

()

天与群芳十样葩,独分颜色不堪誇。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
西风何时来,秋声已萧瑟。
卧闻庭前树,终日鸣策策。
虽云未摇落,惨淡损光泽。
官槐脱高花,稚柏矜独碧。
()

名为淮郡实江城,采石江心郡吏迎。
一苇横通秋浦近,双旌何异昼衣行。
承平豫事疑生事,缓急图成岂解成。

()

树绕芳村路,山行复此过。人来伤旧雨,书法想元和。

轩盖惭先世,林泉负宿疴。庭兰诸谢在,能诵昔时歌。

()

李膺仙舸发,西泛锦江烟。五载鸣琴日,三春卧辙年。

桃花霞片片,棠树月娟娟。入蜀惟孤鹤,攀刘祗一钱。

()

外史兰台早策勋,帝令家庆拜封君。斑衣不是人间服,五色新裁玉殿云。

()

数里白云里,身轻无履踪。故寻多不见,偶到即相逢。

古井生云水,高坛出异松。聊看杏花酌,便似换颜容。

()
陆公高论亦由衷,谦让还惭未有功。
天下忠良人欲尽,始应交我作三公。
()

芳树春酣雨后,薄云横带山腰。极目青萦白缭,江南何处迢迢。

()
初莺细雨。
杨柳低愁缕。
烟浦花桥如梦里。
犹记倚楼别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