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立之留别二首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朗读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如今父老千行泪,
一如初去之时。
无需铭刻颂扬情,
丈人清德畏人知。
躺卧闻铙鼓送别船,
梦中匆匆共一觞。
问别后愁绪几何,
春江万斛若为度。(当时,我在江陵。)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给沈立之写的离别诗。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父老们泪如泉涌,仿佛和初次离别时一样。苏轼认为不需要通过铭刻碑文来表达对沈立之的深情厚意,因为他的岳父沈括具有清廉的品德,害怕被人所知。苏轼躺在床上听到送别船上的铙鼓声,仿佛在梦中匆匆与沈立之共饮一杯。他询问离别后的沈立之是否有多少忧愁,如果用春江的水量来衡量的话,也许是万斛之多。(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江陵时。)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离别时写给沈立之的留别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和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人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中细腻地描写了离别时父老们的泪水,以及诗人对沈立之的深情厚意。苏轼不愿通过铭刻碑文来表达情感,而是认为沈括的清廉品德应该被藏匿起来。在离别船上听到铙鼓声,诗人仿佛置身于梦中,与沈立之共饮一杯,情感流露。最后诗人询问离别后的沈立之是否也感到忧愁,以春江的水量来形容,似乎是无法计量的。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沈立之的深厚感情和对沈括品德的崇敬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月色如霜照满营,终宵鼙鼓杂金钲。人眠枯草寒无寐,马齧空槽夜有声。

诸将运筹纾圣虑,四郊多垒耻吾生。自看身手非无用,投笔从今学论兵。

()

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浣。略嫌天气暖。

几摺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

天涯絮语,分明对、夜雪蓬窗相共。十叠鸾笺千斛酒,不觉漏声寒冻。

绣被浓薰,罗帏独掩,各自耽幽梦。冰壶心冷,起居千万珍重。

()

窦乳微泉,长似镜中清澈。渍莓苔、一枝寒铁。黛痕点破何年雪。

向磨崖断处,小勒梅花碣。问官阁丰标,绮窗消息。

()

倦游垂老,为东风瘦尽,十年花骨。翠袖青衫成间阻,久被软红埋没。

银叶轻翻,宝钗重炷,一夜寒灭活。领头心字,篆香浑未消歇。

()

中原皇纲失,宗社如山崩。读书遭兵燹,灭没无一存。

伟哉姚公茂,绝学能相承。军中来江汉,窦许号得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