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露香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露香亭朗读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露香亭》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亭下佳人锦绣衣,
满身璎珞缀明玑。
晚香消歇无寻处,
花已飘零露已晞。

诗意: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露香亭》描绘了一幅园林中的景象。亭下的佳人身穿锦绣的衣裳,身上点缀着明亮的珠宝。晚上的花香已经消散,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花儿已经凋零,露水也已经干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景色。首先,诗中的佳人形容得妖娆而美丽,她身穿锦绣的衣裳,身上点缀着珍贵的珠宝,给人一种璀璨夺目的感觉。而接下来的描述则呈现了夜晚的静谧景象。晚香已经消散,花儿凋零,露水已经干透,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无常。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美丽而短暂的一瞬间,给人以深深的禅意和思考。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通过简练的文字达到了凝练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空间去想象和联想。

此外,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佳人的婀娜多姿与夜晚的凋零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美丽和短暂的主题。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石甃遗蹤傍古台,一泓寒影鉴光开。
何人照面金钗落,曾见越溪红粉来。

()

泯泯莫如归死乐,眼中人事日喧豗。深谈直到沧桑尽,阅世宁知孔墨哀。

孤处论交真悱恻,千秋相望在尘埃。床头剩有呕心稿,地老天荒著此才。

()
瓦瓯一醉万事了,醒来然竹清溪晓。
半蓑烟雨披春寒,堤上落红已如扫。
荒矶白鸟无离愁,明月清风满幽抱。
却邻灞水长亭西,几树柔条不得老。
()

蜀郡卢夫子,沉冥不偶时。
幽深病梨赋,奇怪磔蟆诗。
古有严并李,今无旷与夔。

()
零落槐花已满沟,江湖又见一番秋。
冰轮有辙凌空上,银汉无声接地流。
丹荔甘寒劳远致,玉醅酟洌喜新篘。
移床坐对西南电,好雨心知不待求。
()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

万乘临雍拜素王,亲颁宝楮遍胶黉。自怜不与桥门外,隔岁来分邻女光。

()
万里西风,吹送到、五云鸾纸。
□催促、文章太守,入朝花底。
清节高横秋一片,仁风散作春千里。
漾恩波、溶泳锦江中,深如水。
()

京尘漠无聊,客书闻报罢。
拔身众人後,载水千里下。
微装困无余,归马剧连跨。

()

销整新阶绕郡城,知师才智善经营。
为怜世路多倾侧,故使行人尽坦平。
一府轮蹄还往便,千门箕帚扫除清。

()

携家隐青山,青山不我留。
遣我出山去,再拜辞丹丘。
王命急星火,驾言促西游。

()

海东之,兄弟三人如凤凰,胸臆羽翮皆文章,九年三入天门翔。

伯冲天,季惊人,一日四海皆知名。东之之文五色云,见者眩晃生眵昏,三进三已之,了若耳不闻。

()

陇头潇洒,辜负寻芳眼。浪蕊浮花问名懒。纵看看驿使、带得春来,祇恐怕,绿叶成阴子满。

暗香无恙否,月落参横,惆怅罗浮梦魂短。赖故人情重、不减西湖,花上月、分我黄昏一半。

()
圆应牛,经劫没人收。
若不遇人,虚度春秋。
如今横穿鼻孔,水草皆休。
有时放,有时收,随分纳些些,自性优游。
()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

生别离,死别离。见面何如不见宜。伤心人不知。

惜花枝,折花枝。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能几时。

()
已行更为玉泉留,好景烦公杰句收。
紫帽峰前双鹭下,几多清兴满沧洲。
()
薄言采之,遵彼山曲。
汝来迟迟,去我何速。
伊时之人,谁适与同。
不与我好,殆其觏凶。
()

二月西湖春似海,南风北风天出云。美人如花坐船上,学唱《竹枝》人不闻。

()

南屏九日登临地,望里风烟秋事幽。青蕊娟娟怜物候,孤帆袅袅隔江洲。

秦云陇树归心远,易水燕山落日愁。诗罢长吟还自伫,汀凫沙雁晚相游。

()
紫微垣里旧宾从,来向吴门谒府公。
奉使谬持严助节,登门初识鲁王宫。
笙歌隐隐违离后,烟水茫茫怅望中。
日暮瓜洲江北岸,两行清泪滴西风。
()

前朝进士过林扃,信宿论心为竦听。云气夜蟠雄剑紫,天光寒入旧毡青。

不同嘉树生南国,犹梦鲲鱼化北溟。老我归田有龙具,仅堪供卧读牛经。

()

()

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刘伶台下稻花晚,

韩信庙前枫叶秋。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

()
猎猎蒲欹岸,斑斑藓渍墙。
檐低泣蛛网,叶落溅蜂房。
西嶂暮凝色,北窗新送凉。
晚来池上过,风擘藕花香。
()

柳径花台,熙熙春动,游人珥堕簪遗。枯藤到处,绿刺惹冠衣。雪后园林更好,琼作佩、香满横枝。巡檐久,留连一笑,不管午阴移。
盘洲,今雅集,皇华飞盖,挥尘迟迟。觉龟鱼增价,草木生辉。梁上不教尘落,谈文字、酒散星稀。明年好,玉津随驾,回首记襟期。

()

友婿从来义断金,旧春一别到如今。
琴帏绝奏香镫冷,花圃犹荒风雨深。
三夜书窗同话古,十年人事百伤心。

()
神龙时未遇,蠖略蟠深渊。
不有浮云藉,何由润八埏。
鹍鹏随海运,一徙阴重玄。
扶摇非有负,羽翮安能旋。
()
五湖风雨夜垂纶,一叶扁丹一粟身。
至竟云涛归大壑,烟波还属钓鱼人。
()

故国不可到,春风吹闭门。云移峰顶寺,花落雨中村。

事简人过少,山深褐自尊。无书传子弟,耕凿任乾坤。

()
吾宗一德山,天下同仰企。
寥寥数百年,清风来未已。
汝名今与同,初非犯其讳。
人前一呼唤,不觉耸众耳。
()
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
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

梁武年高厌六龙,繁华声色尽归空。

不求贤德追尧舜,翻作忧囚一病翁。

()

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
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

()

红芳落尽鸭陂边,白首伤春倍惨然。
自愧闲官消永日,独吟佳句想当年。
早休诸吏眠斋馆,时引双童上舞筵。

()

只言天下少霖雨,不知隆中有卧龙。
峨眉古名山,长雄坤之维。
月峡为表裹,雪岭相蔽亏。
()

朝雨不曾晴,扁舟涉险行。云迷千嶂色,淙乱万滩声。

寥落春愁在,支离午梦惊。慈闱犹自远,南望若为情。

()

彩鸾去,适怨清和,锦瑟谁共理。奈春光渐老,万金难买,偷钱空费。岸草烟无际。落花满地芳尘委。翠袖里,红粉溅溅,东风吹泪。
任鸳帏底。宝香寒、金兽慵熏绣被、依依离别意味。琼钗暗画心期。倩啼鹃、为催行李。黯销魂,但梦逐巫山,情牵渭水。待得归来后,灯前深诉憔悴。

()
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
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
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
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
()

元戎夹铍队,晴日试吴阊。吹绕千花发,旌从万树张。

霜文散组练,海色满馀皇。谈笑飞书去,沧波定不扬。

()
玉岭名都古越疆,监州今用上台郎。
溪山绝胜神仙宅,弦诵相闻礼义乡。
龙焙枪旗争早晚,刺桐花叶候灾穰。
朝廷恤远频颁诏,更倚贤能慰一方。
()
八月小春天,小花开且殷。
晚来经小雨,遂使小车闲。
()

念君里舍会丝簧,独屏吟诗两鬓苍。闭户不知谁与语,向人自谓我非狂。

居惟瓮牖仍耽酒,行过旗亭就卖浆。送我横江归艇疾,蜀冈西望几斜阳。

()
左个明堂是集英,鹄袍曾此接文明。
餕餕款听钧天奏,疑是吾伊雅颂声。
()

豫章城里听秋风,却向匡庐去住冬。白发数行非俗骨,青山千仞有云松。

()
二亭虽云小,好在泉石间。
白石自齿齿,清泉亦潺潺。
公府无留事,暂来寄余闲。
筇杖乌角巾,一日几往还。
()

都亭罢祖席,驷牡去騑騑。世已多戎事,民今半铁衣。

山秋万木落,天晚一雕飞。气锐兵能胜,年丰马自肥。

()

交到无心处,出岫细话幽期。看流水、意俱迟。且淡薄相依。凌霄未肯从龙去,物外共鹤忘机。迷古洞,掩晴晖。翠影湿行衣。
飞飞。垂天翼,飘然万里,愁日暮、佳人未归。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都付陶诗。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
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
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
()

归去来兮,名山何处,梦中庐阜嵯峨。二林深处,幽士往来多。自画远公莲社,教儿诵、李白长歌。如重到,丹崖翠户,琼草秀金坡。
生绡,双幅上,诸贤中履,文彩天梭。社中客,禅心古井无波。我似渊明逃社,怡颜盼、百尺庭柯。牛闲放,溪童任懒,吾已废鞭蓑。

()
阴庭覆素芷。
南阶褰绿葹。
玉台新落构。
青山已半亏。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