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十月纪事(二首)

甲寅十月纪事(二首)朗读

《甲寅十月纪事(二首)》是明代归有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经历了兵燹之后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经过兵燹后,焦土遍江村。
满道豺狼迹,谁家鸡犬存。
寒风吹白日,鬼火乱黄昏。
何自征科吏,犹然复到门。

这首诗以战乱后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片焦土遍布的江村。兵燹过后,满道都是豺狼的痕迹,不知道还有哪家的鸡犬幸存。寒风吹拂着白昼,鬼火在黄昏时乱舞。诗中提到"何自征科吏",指的是一种官员,表示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勇往直前。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民痛苦的同情。它反映了归有光对于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可怕和破坏力。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描绘战乱景象:诗中通过描写焦土和豺狼的痕迹,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恐惧。这种描写方式鲜明而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现实。

2. 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通过提到失去家园的人们和无家可归的鸡犬,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之情。这种同情不仅体现了归有光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呼唤读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3. 对和平的呼唤:诗中的"何自征科吏"表达了对那些仍然坚守岗位的官员的敬意,同时也传递出对和平的向往。这种呼唤和对和平的渴望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传递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它是归有光在明代社会动荡时期的一声呐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朗读
()

猜你喜欢

新传严诏馺娑宫,玉虎晨威一震同。卧护西陲稀健将,角巾东第到群公。

本来袁窦原殊气,却比萧周已尽空。独使至尊忧社稷,未央前席策平戎。

()
已聚粮三月,聊为客数旬。
吾难留逸驾,此去立通津。
圣主坐中具,嘉谋思上陈。
请言尧舜道,第一在安民。
()

把数行青史,读向床头,仰天孤啸。可惜桃花,又落来琼岛。

谁是谁非,磻溪严濑,千古同垂钓。准放狂颠,行歌乱冢,醉眠丛庙。

()

问君何日赴神京,明日扬鞭数去程。
风雪一天行客恨,关山千里故人情。
铜台曾见三都赋,金阙行传二陆名。

()

南雪竟为雨,北风增野寒。漏船喧夜语,摊湿搅晨餐。

转苦人烟绝,生憎鸥鹭乾。吾行尚濡滞,估舶尔应难。

()
忆从南郑入成都,气俗豪华海内无。
故苑燕开车载酒,名姬舞罢斗量珠。
浣花江路青螭舫,槎柳球场白雪驹。
回首壮游真昨梦,一竿风月老南湖。
()

气敌万人将,独在天一隅。
向使国不亡,功业竟何如。

()

天戈漠北静胡沙,帝里长安通狭斜。中贵多骑大宛马,都人爱种洛阳花。

()
大埠初分生怪石,曾与不周山作骨。
山崩地缺天柱摧,片石耆姿转奇崛。
娲皇炼石补天工,化作五星成五色。
地下为石天上星,顽质变化生神灵。
()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

谪客寻幽到海瀛,寒泉因此却留名。泉深石罅潮难染,脉漱沧州味独清。

玉乳浮香涵露色,松风拂翠度书声。淡然会得眉山意,肯信随波混俗情。

()

塘船冲破虎邱云,杯酒同倾四五人。谁遣孙逵来差晚,至今啼鸟怨黄昏。

()
浣花溪上风光主。
燕集瀛州开幕府。
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间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箸组。
()
小圃都无花木名,只栽松竹养余清。
时时风向边头过,喜听松声又竹声。
()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
抱病齿发非,阅世城市换。
朋侪冢累累,在者亦云散。
穷居嬾出户,俯仰秋已半。
疏钟到倦枕,微火耿幽幔。
()

玉漏沈沈夜未央,博山销尽水沈香。月明露下微风动,添得虚堂一味凉。

()

烟晓雨初晞,亭皋春日辉。
相从穷宴赏,一倍惜芳菲。
柔草才胜藉,新条恰挂衣。

()

野旷依村宿,人稀狎鹭群。客心江上月,身世席边云。

远寺疏钟到,孤城急漏分。舜峰在何处,访古恨空闻。

()

草木正蕃庑,孰知天地秋。
况兹宿雨余,景气益和柔。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

()
二月泉南驿骑回,乱离怀抱为君开。
双凫暂假王乔力,百里空淹蒋琬才。
省幙薇阴遮案静,溪船山色入楼来。
应知别后遥相忆,清夜吹箫月满台。
()

汀洲烟雨卷轻霏,遥望轩窗隐翠围。
万岭西来供晓色,一江南下载晴晖。
凫鸥惯入阑干宿,鱼蟹长随舴艋归。

()
蜀产班行几,分符又去之。
气完吞落日,心定发凉飔。
蝇虎攫何壮,蜗牛升更痴。
见几能许早,别思渺江蓠。
()

因师传秘顿无争,抽却玄珠一道明。天乐至今声不绝,玄珠果满赤龙迎。

()
数株烟柳绿毵毵,两岸青山起暮岚。
多少天涯未归客,却从画里看江南。
()
直须认得本来真,智机心知外道人。
联迹不留无对待,乾坤无不是吾身。
()

节物更徂候,幽衿属钓台。
兰苕兼佩长,桂叶学旗开。
鹊避惊弦去,鱼随晚饵来。

()

九阍绝叫欲何如,去国还堪慰倚闾。母喜不疑添蔬食,儿非制语堕金鱼。

寒泉喷薄朝挥轸,草阁萧疏夜读书。差喜谢庭多逸趣,森森玉树满阶除。

()

沙泥拓额最堪悲,纱帽笼头又一时。可怜画史寻常意,不写当年月蚀诗。

()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露色点衣孤屿晓,

花枝妨帽小园春。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

阆苑书回意乍通,朱丝弦直感枯桐。单栖采凤为条易,对舞鹍鸡入镜空。

愿乞真图劳阿母,肯因上药叩金童。姮娥纵解怜孤寂,碧落霜高彻夜风。

()

上虞朱郎美如玉,昔隐负樵今食禄。抽毫晨趋北省署,归梦夜绕东山麓。

朝廷徵贤图治康,岩穴搜剔无遗良。云山纵有千万叠,似子风格何由藏。

()
平生怀想人,握手良未易。
接君同舍欢,此事非此世。
十年淮海梦,一笑相逢地。
投分白首期,愿言何有既。
()

()

寿安山下塔如城,舍利中藏宝气明。识得宪宗真达孝,寺前看有御碑铭。

()

天上欢逢夕,人间重别时。忽闻牛女咏,并入鹡鸰诗。

悟辱因超忍,牵情未遣思。乘杯倘有验,一水乞归期。

()
迢递金壶漏水长,轮更传点报君王。
诸宫各进进新果,尽著龙床驻夜香。
()
昨晚雨不止,今朝天假晴。
路乾里堠缩,人健板舆轻。
父老惊相顾,亲朋渐出迎。
端知华表鹤,珍重故乡情。
()

云归龙泽寺,风引墨池船。
谁识行藏妙,空惊岁序迁。
从行矜壮齿,抚事叹华颠。

()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
晚知清净理。
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
先期扫弊庐。
()
晚始亲荆玉,劬愉气谊稠。
泰坛霜月下,暑枕夜江头。
一困关公念,连书释我忧。
平生知己泪,寂寞洒新楸。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