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

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朗读

《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是明代诗人郭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
我乘坐小船在淮南道上行驶,
途中经历了无尽的情感。
可怜的扬子渡口,
却看不到海潮的起伏。

水流断绝了瓜州驿站,
江水与北固城相连。
涨潮的沙滩延伸三十里,
树木在山巅交错生长。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出现在扬子桥上,我高兴地看到江南的山色,
坐在小船上,行驶在淮南的道路上,
经历了无穷无尽的情感。
可怜的扬子渡口,
却看不到海潮的波涛起伏。

水流断绝了瓜州的驿站,
江水与北固城相连。
涨潮的沙滩延伸三十里,
山巅上的树木交错纷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郭第在扬子桥上欣赏江南山色的情景。诗人乘坐小船行驶在淮南道上,感受着无限的情感。然而,当他来到扬子渡口时,他却无法看到海潮的起伏,这是诗中的一种寓意。海潮象征着浩渺的世界、广阔的视野和无尽的可能性,而无法见到海潮,则暗示着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或局限。

诗中还描绘了水流断绝了瓜州的驿站,江水与北固城相连。这里的意象突出了河流对地理和人文的连接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感慨。

最后,诗人描述了涨潮的沙滩延伸三十里,山巅上的树木交错纷生的景象。这种景观描绘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彰显了江南山水的美丽和壮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局限和束缚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江南山水的美丽与壮丽,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第

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诗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山书院志》《蓬岛郭氏家谱》。...

郭第朗读
()

猜你喜欢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

猎猎青旗傍酒家,映门杨柳受风斜。行穿细路迷芳草,坐对空樽数落花。

藜杖醉扶悲确荦,角巾攲倒露苍华。故山渺莽愁眉外,翠竹青蒲绕白沙。

()
少无福。
早孤独。
憔翟一身无告嘱。
日常思。
()

玉峰高宴,看簪裾满座,一时人物。况值杯中山色好,吸取晴崖翠壁。

金马新知,铜龙旧识,只我头成雪。乌丝题遍,群公漫许词杰。

()

舟人热汗如雨翻,十日三过大夷滩。有身不为驱王事,孰使奔走于其间。

滩流湍急滩石顿,屹上知苦真难下。惊疾舟师戒之哉,远道之人胡为来。

()

幽荷冉冉新篁密,皱縠含风波浸日。
靓妆融冶粉红香,浅碧银塘映花立。
双双玉腕漾清漪,雾縠摇波光陆离。

()

云西老人富文艺,博闻好古无仕志。我虽不识尝梦之,矫矫丰姿髯磔猬。

驭风骑气上钧天,断缣尺楮人间传。点染彷佛营丘李,重冈复嶂孤云边。

()

还浮春不远,前棹入花林。忽见冰霜色,应知天地心。

香随明月度,影落碧波深。更似携馀兴,山中赋独寻。

()
连科已占十名前,行听鸿胪第一传。
我俟合符留劝驾,君能摛藻预兴贤。
湘山点化名千佛,郴岭飞升傚九仙。
此去琼林天上宴,今朝先赋鹿鸣篇。
()

短墙摧倒树欹斜,碧斋开满地花。
马鬣就荒无认处,墓臆碑在野人家。

()
朱轮画戟拥高牙,散作棠阴十万家。
渐向瑶阶对红药,长倾玉斝寿黄花。
仙风自是骑鲸客,逸兴行飞犯斗槎。
谁为淮南门下客,愿随鸡犬上云霞。
()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

云气披猖月意孤,冬青倒影上庭隅。
灯横老荠蛾方法,书掩新芸蠹已无。
一世尽知关鲁酒,十年不拟叹齐竽。

()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

澒洞四山没,万籁无遗声。
群飞喜凌乱。遍积爱宽平。
呈姿碧树立,照影方池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