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十题其四·偃盖亭

四明十题其四·偃盖亭朗读

偃盖亭,以茅草覆盖檐角,再有一棵松树作为盖顶。行走五里的路程,进山之时,人们在这里休息,享受到清寒的山间声音。作者以前从未有过快乐的游览体验,只是曾见过云衲和尚聚会。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偃盖亭

既将茅覆檐,复有松为盖。
五里入山时,憩此得寒籁。
曾无康乐游,但见云衲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偃盖亭的景象,以及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寒籁和云衲的聚会。偃盖亭是一处简朴而美丽的休息之地,茅草覆盖的檐角和松树盖顶,构成了它独特的景观。

诗中的“得寒籁”,意指在这里能够聆听到山间凉爽的风声和声音,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清凉之感。这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体验,使人可以暂时遗忘尘世的烦嚣。

在作者曾经的经历中,尚未有过康乐的游览体验。然而,他曾见过云衲和尚们在这里聚会,这或许给他带来了一丝慰藉和悟道的启示。云衲会一词意味着僧侣们的集会,而偃盖亭作为他们会面的地点,也使得这个地方更加神秘而富有灵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偃盖亭的景物和作者在这里的体验,传达了宁静、清凉和寂静的意境。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禅宗僧侣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对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在自然中的心灵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昙颖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年十三依龙兴寺。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志》卷二。今录诗十三首。...

释昙颖朗读
()

猜你喜欢

著意栽花岁又年,偶抛新菂便成莲。殷勤为向花神语,但愿根深子又坚。

()
文石酒杯良匠凿顽璞,为杯异彩存。
云蒸犹有润,藓駮已无痕。
静爱如冰洁,闲怜似玉温。
野民便古质,长把近窪罇。
()

万槊森然老更成,要将馀韵斗僧清。道傍谁识凌云操,只有诗人著眼明。

()

早从藩岳陟都台,司马仍推佐武才。地卜紫云思独往,诏承丹凤见重来。

功如刘宴存南国,位比张华历上台。德业总看青史在,苍生怀惠不胜哀。

()
舜禹昔禅位,曾将易问蓍。
即知重八卦,已自伏羲时。
()
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
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
()
清辉泛悠悠,东与前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
()

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
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丹。
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

()

闺中相望忆长安,今夜长安只独看。圆向别时偏照泪,歌传远上不胜寒。

星辰隐户银河隔,秋色分潮海水宽。只有青天如昨月,素娥重对诉孤鸾。

()
寺壁龙蛇石刻新,夔州十绝典刑存。
鹅溪为卷湖山去,拟与诗人到处论。
()
西谷柴车手自巾,风吹不到庾郎尘。
回光返照千江月,复命归根一点春。
永昼同窗陶处士,凉宵专席竹夫人。
徐公好丑浑休问,认取青铜镜裹真。
()

专席顷尝居宪府,拥旄寻亦别明庭。
金陵土著多蒙赖,分野三回见福星。

()

阿蒙一去东吴赊,三日天风吹海槎。敢言摇橹遮关羽,却喜舌辨如田巴。

若个听诗颐不解,苦予趁韵鬓先华。几淹白坐不投辖,实少青钱付酒家。

()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
秦淮冬尽不堪观,桃叶官舟阁浅滩。
一夜渡头春水到,家家重漆赤栏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