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宋代。释如珙。荒院天寒烧木佛,一堆红燄对枯床。浑身终夜烘烘暖,罪过难教院主当。
《颂古四十五首》是宋代释如珙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庙中,寒冬天,将木佛烧成焦炭。
一堆红燄照枯床,温暖身体,难以入梦。
犯下罪孽,院主难以为善。
诗意:
《颂古四十五首》以寥寥数语,描绘了一幅庙宇中冬日烧木佛的场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作者为了取暖,将庙中的木佛点燃,燃起的红燄照亮了枯床,给予了作者温暖。然而,作者同时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是对佛教的亵渎,他感到内疚,并暗示作为庙宇的院主可能会有难以承受的罪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在冬日里点燃木佛取暖的情景。通过写景,诗中的红燄成为了诗人求暖的象征,也彰显了作者在苦寒时刻寻求生机和温暖的渴望。然而,作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揭示了他对佛教的尊重与对行为后果的思考。诗中隐含着对伦理道德和对宗教信仰的反思,表达了作者非常独立思考的一面。此外,诗意中的罪过与院主的隐喻也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层次感。整首诗以其简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诗意,引发读者对于信仰与自我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
题画·伯牙。元代。张玉孃。山家茆屋隔寒林,独抱枯桐觅旧吟。门掩无人飞蛱蝶,白云垂地结晴阴。
对雨。清代。李英。风雨萧萧江水寒,钓鱼不饵懒持竿。朱弦古调焚香奏,沧海丹霞着兴餐。台榭经春多秀气,人情处世若波澜。光阴迅速难为论,天地山河快一观。
临江仙 舟中。元代。梁寅。十日江程春过半,渚青新长芦芽。李花几树间桃花。嫩黄烟际柳,远白水边沙。老子老来心似水,肯教愁绪如麻。扁舟来往似仙槎。还家今有日,那得更思家。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宋代。周必大。雾縠含风细,云绡叠雪香。虽膺天下养,犹服浣衣裳。
南省战船至吉安喜见官历。元代。郭钰。干戈阻绝岁时迁,几向空山卜月圆。仍睹帝尧颁玉历,兼闻杨仆将楼船。旌旗日月临西楚,带砺山河拱北燕。赖有忠良扶社稷,愿闻筹策早安边。
赠白校书。宋代。钱昭度。袖里青锋秋水寒,谁疑双燕是金丸。出门风雨如何去,空有霜髭在玉盘。
题光武庙三首。宋代。曹勋。陇蜀趋风泣向隅,征途殊喜读双趺。他年新载碑中语,百万俱摧历古无。
咏雾。唐代。苏味道。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婆罗门六首 其四。宋代。耶律铸。黄草泊围青草甸,白杨河绕绿杨堤。依然名是参天道,谁使唯闻战马嘶。
和子骏洛中书事。宋代。司马光。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渌土宜桑。鉴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菩萨蛮(秋兴)。宋代。刘辰翁。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便不到天涯。天涯也是家。屏山三五叠。处处飞胡蝶。正是菊堪看。东篱独自寒。
已亥杂诗 85。清代。龚自珍。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戒五老峰题石。明代。袁宏道。尝怪杨真珈,作俑飞来峰。名山如有灵,请以一九封。齐云富奇壁,题识遍空翠。卷石亦不容,岳神有何罪。碑文多谀辞,金壁增腐气。所幸五老峰,笔灾尚未至。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山神已證明,后生毋轻易。好事倘不然,头骨随鞭碎。
再送罗云叔。元代。方回。欲共君归未有缘,春风夺我紫阳天。牡丹富豔花如洛,煮白香浓酒以燕。细看貌非寒士相,随宜班亚冷官员。人间第一好山处,赋几篇诗醉几筵。
因凤赞皇平泉草木记有感。宋代。姜特立。平泉草木频移主,西雒园池几换人。但把风花观世界,莫将金石认吾身。
题画扇四首 其四。元代。贡性之。绿树湾头钓艇,青山凹里人家。前度刘郎去也,莫教流出桃花。
宫怨。宋代。胡仲参。泪粉羞临宝鉴前,淡妆争似旧婵娟。一言曾忤君王意,闭在长门十五年。
玉蝴蝶。宋代。李之仪。以三阕见寄,辄次其韵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搅回砀、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篆烟萦素,空转雕盘。何难。别来几日,信沈鱼鸟,情满关山。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聚愁窠、蜂房未密,倾泪眼、海水犹慳。奄更阑。渐移银汉,低泛帘颜。
游岘山观颜鲁公窪樽呈谹父。宋代。李处权。人物如公亦伟哉,窪樽寂寞岘山隈。似闻著履凌风出,不见拿舟弄月回。往事只应君可记,幽期孰谓我能开。留诗更约荷花语,莫惜障泥走马来。
和朱世同韵二首。宋代。吴芾。立朝初不愧廷臣,晚节胡为苦乞身。自度济时无远略,不如辞禄作閒人。林间幸已安禅榻,湖上何妨掷钓纶。若也故人能过我,尚堪共醉瓮头春。
清平乐。元代。张枢。凤楼人独。飞尽罗心烛。梦绕屏山三十六。依约水西云北。晓奁懒试脂铅。一纣鸾髻微偏。留得宿妆眉在,要教知道孤眠。
天宫小阁纳凉。宋代。邵雍。小阁清风岂易当,一般情味若义皇。洛阳有客不知姓,二十年来享此凉。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宋代。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