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

颂古朗读

《颂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慧空。这首诗描述了杖林山下一根竹筋鞭的特殊之处。诗中表达了古佛的先见先知,以及时间的流转和变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杖林山下竹筋鞭,
生长由来古佛先。
一击眼睛才定动,
又随烟雨过秦川。

诗词的诗意是描绘一根竹筋鞭,这根鞭子在杖林山下生长,经历了古佛的先知之眼。当它被击打到眼睛的时候,眼睛才会定格不动。之后,它又随着烟雨流过秦川。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筋鞭的特点,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变幻。竹筋鞭形成于杖林山下,说明它的存在已经相当久远。古佛的先见之眼,并不是轻易被触碰和激动的,需要一击才会产生眼睛的动作和反应。而鞭子又随着烟雨过秦川,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幻,世事如烟云般不停地改变。

通过这首诗词,作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竹筋鞭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表现了人们对古代智慧和历史的敬仰和颂扬。同时,诗中所描绘的烟雨过秦川的场景,也呈现出了一种华美而瞬息即逝的美感。

总体来说,《颂古》这首诗词以简练、抒情的形式描绘了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主题,融合了佛教思想和山水文学乐章。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释慧空朗读
()

猜你喜欢

势拥长冈面四岑,千章乔木蔼成林。幽堂结聚乘生气,天语昭回焕德音。

百世幸培先业厚,一家难报主恩深。敢将衣锦誇乡里,忠孝相传本夙心。

()

秋江战寒飙,一叶纵横走。船子有伎俩,舵柄时在手。

借问自渡者,还能渡人否。

()

巍巍华岳镇黄河,漫说东南王气多。天堑波光千尺练,海门山色一青螺。

中台已应张华谶,明月空闻斛律歌。白马青袍最萧瑟,故乡何处是铜驼!

()
项羽天资自不仁,那堪亚父作谋臣。
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
()

暑雨连消岘首尘,殷勤杯酒可辞频。刑书动欲求生狱,心法那须问斲轮。

瓜及一期应未晚,霜飞六月岂无春。画船箫鼓喧斜日,诗料江边处处新。

()
雪卉冰芽又复春,中原□覩属车尘。
懽呼汉节从天下,愕立胡儿夹道陈。
老去独惭□偃蹇,君行决意问经纶。
顾瞻河洛关心处,应记幽燕用事人。
()

我读适越纪,思君适越吟。越吟一声风飒飒,高山流水谁知音。

钟期伯牙今已矣,劝君勿抚朱丝琴。急弦促节未易竟,相对浮云万里阴。

()

歌舞文明五色同,可知丹穴胜河东。时名群季偏相亚,藜阁依然任火攻。

()

自领苍头挈短壶,兴成何必剡溪图。有难为者梅兄弟,岂易卑哉竹丈夫。

宾从野情纷烂熳,山川云气上虚无。相随石鼎清如水,底用侯家暖玉炉。

()
不用不用,千圣不共。
如是如是,蝮曷蛇虺。
不是不是,彻骨彻髓。
进前退后绕禅床,制电之机落二三。
()

市道奔趋古道违,可人迢递费相思。梦残细雨青灯夜,吟就停云落月诗。

秋鬓已衰为客久,泰山无伴访君迟。不知一别桥门后,几度东风吹雨丝。

()

重来滑石铺,为爱碧泉鸣。古甃苔花涩,虚檐桂月明。

乔林通夜气,密竹动秋声。客里清凉地,悠然一振缨。

()

未曾得隽利名场,犹敢犯危烟瘴乡。

大庾岭高梅挺拔,东莞天远海汪洋。

()
造物巧雕锼,殷勤在石榴。
中妍宁暴露,外稳不轻浮。
露液甘凝蜜,琼房密贮秋。
非徒适人口,饤坐亦风流。
()

酴醾有数种,同名而异字。花开欲折难,铦钩如棘刺。

白者干独长,红者香更腻。种之小径旁,所恨罥衣袂。

()

旅食京华不自谋,可堪曲尽鹔鹴裘。
一床风雨孤灯夜,千里江山两鬓秋。
笑索寒梅吟苦句,醉拈秃笔扫穷愁。

()
儒者给事中,顾公甚魁伟。
经明往行河,商略颇应史。
劳人又费乏,国计安能已。
成功渠有命,得人斯可喜。
()
三界无别法,一切唯心造。
是故于日夜,当自勤观心。
心欲起诸恶,速灭如救然。
心欲起诸善,爱护如珍宝。
()

自得长官后,邑人诗转工。
批书月屡满,觅荐岁常空。
柳已如蓝碧,桃元胜锦红。

()

名世。花无二。高压闍提倾末利。素丝缕缕联芳蕊。一片云生宝髻。屑沈碎麝香肌细。剩馥熏成心字。

()

雕弓金羽学男儿,十载从戎百战归。错认昭阳陪幸者,辇前一笑堕双飞。

()

柳似罗敷十五馀,宫腰舞罢不胜扶。年年折在行人手,为问春风管得无。

()
春风吹绿绿成阴,新有黄鹂度好音。
我政卷书成坐睡,恍然疑是拂瑶琴。
()
房相风流远,寥寥四百年。
西湖有陈迹,水竹尚苍然。
公来刺是邦,鱼鸟亦安全。
官閒得放旷,乐事踵前贤。
()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

银竹方依檐住,瑶花又入帘窥。
一白本怜麦瘦,重来庆为梅迟。

()
归臣林间十二春,心安日日是良辰。
家居佛界清凉国,人住仙宫自在身。
无事入山寻阮客,有时击壤助尧民。
虽无高行追先隐,毕究田园乐亦真。
()

明春杏花人满头,今年且占木稚秋。老夫醉写龙门罢,閒看盆鱼自在游。

()
不掩歌唇向画堂,不须名笔作花房。
直应携去林泉好,转觉林泉兴味长。
()
窗影修篁摇翠葆。
墙阴幽径连芳草。
蓦地雨来荷叶闹。
香更好。
()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小桃破萼未胜春,罗绮丛中第一人。
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生尘。
()

舍南舍北雪独存,山外斜阳不到门。
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

()

十年相见鬓成丝,燕柳偏逢谪宦时。江汉九歌谁忍听,风波一失尔何之。

巴山月落啼猿急,蜀栈云深去马迟。莫道护军蛮府远,应知剑阁待铭诗。

()
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
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

倦飞鸾省戢脩翎,乞与云山作卧屏。醉里书床堆束笋,梦馀楸局见稀星。

君心傥似当时赤,吾发应无耐久青。老手尚堪驱使在,会持归楫到溪亭。

()
士为知己用,亦为知己死。
嘉哉孔文举,特达惟荐祢。
寥寥千载后,此事今已矣。
俯仰常有怀,邂逅过愿始。
()
曳杖徜徉去,仙家洞府中。
寒流清自绕,幽径密相通。
著处亭皆稳,看来景不同。
是名无尽藏,具眼悉和融。
()

尘途争捧檄,皇皇曰为亲。苟遂犬马事,而坠百年身。

曾子能养志,颜生重归仁。岂无负米者,扬亲亿万春。

()
檐际犹余残溜。
檐外淡云月逗。
风雨漫经旬,依旧*娥眉皱。
晴否。
()

白云高觉四山低,中有源泉注百溪。洗耳涧边清彻骨,振衣岗上净无泥。

谈间适意言何尽,天际轻阴日未西。屐稳路平行易易,免教前路鹧鸪啼。

()

于昭开帝则,荡荡协钦文。高辛初缵服,大舜复升闻。

瞻依太古日,怅望春空云。缓策遵墟里,翱翔咏放勋。

()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
轻寒误透薄罗裳,花面都成睡后妆。
羲旆过郊曾不驻,始知蜂蝶未为忙。
()

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月无为。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挂碍。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

()
老雁长云横蜀道,归鸦落日倚江城。
摩挲少日生祠记,忍听虞歌薤露声。
()

漂漂东去客,一宿渭城边。远处星垂岸,中流月满船。

凉归夜深簟,秋入雨馀天。渐觉家山小,残程尚几年。

()

抽铅只是绝尘缘,添汞工夫本性天。情性混融仙道毕,汞铅凝结大丹圆。

()
家山此去无多路。
久没个、音书去。
一别而今佳节度。
黄花开未,白衣到否,篱落荒凉处。
()

衡茅负晴旭,有客至我门。共披会稽图,山水盛缤纷。

众贤坐水次,飞觞汎沄沄。夷旷各有趣,高閒知右军。

()
浪说扬州鹤,居多荐福碑。
听师无孔笛,弃我不灵蓍。
冷阅人间事,閒题物外诗。
修行真有力,肯被鬼神知。
()

囊里瑶琴驾上书,个中真味更何如。伴闲美竹千竿许,养老田园二顷馀。

睡起焚香诵圆觉,兴来缓轸品幽居。夕阳半下山偏好,吟入烟霞稳跨驴。

()

蘋藻洁羞遗训在,芝兰奕叶庆源赊。何人诔德须千字,他日冢傍应万家。

秋风摧谢忘忧草,古木悲啼反哺鸦。犹忆升堂初拜跪,依然象服俨笄珈。

()

上苑孤芳过眼稀,心如铁石苦相思。三山海畔黄昏月,雪点寒梢蝶未知。

()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

至宝埋沙泥,良工日淘洗。大道在目前,求之亦如此。

()
银烛檀槽醉海棠,老来非复锦城狂。
疏梅对影太清淡,为拂焦桐弹履霜。
()

梵天台殿枕江流,形胜先推第一洲。
不战屈人当设险,楼船况有万貔貅。

()

幽居湖北滨,相访值残春。路远诸峰雨,时多擉鳖人。

蒸花初酿酒,渔艇劣容身。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

()

一坡久矣郡城东,居士来游地望崇。
问舍求田烦作计,拈槌竖佛看谈空。
共分庞老沈江宝,要奉儋州秃鬓翁。

()

二子谈诗大历间,少年名字动江关。剑看斗下雌雄气,雅似淮南大小山。

绿酒尚思黄篾寺,白头犹恋紫宸班。广陵何日扁舟去,得与袁郎共载还。

()

麻姑古貌上仙才,谪向莲峰管玉台。瑞气染衣金液启,

香烟映面紫文开。孤云尽日方离洞,双鹤移时只有苔。

()

今朝好风日。
园苑足芳菲。
竹动蝉争散。

()

微云澹清夕,置酒临高台。逍遥敛巾帻,既酌仍停杯。

呼童灭华烛,以待明月来。始望东南端,复集西北阶。

()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

()

归山将一岁,哭子畏心伤。因悼袁高老,重添泪数行。

死生真电火,来去怯冰汤。濒海无人处,春蛙聒夜塘。

()
设网机关密,磨刀意气麄。
令人思洛鲤,愧客问江鲈。
豆麴偏相与,橙虀未可无。
相从频莫厌,乘兴不烦呼。
()

闻近长沙地,应悲屈贾魂。莫言谪戍苦,不死是君恩。

()
吾君日旰坐延英,寤寐得人成太平。
常恐珍才在空谷,岂容旧德久专城。
颍州便合为丞相,渤海无庸拜水衡。
今代吴公只公是,自惭名谢洛阳生。
()

壮志已谢不复寻,无赖老境行见侵。已知筋力不自任,况复华发如霜林。

少年裁诗喜言老,谁知老大都无心。闲学维摩坐禅定,户外唧唧鸣幽禽。

()

山径逶迤接碧霄,空中楼观郁岩峣。仙踪漫信凭虚见,尘况偏随小憩消。

松石阴连幽洞竹,崖云晴护涧泉桥。相携一笑烟霞迥,何处商歌杂凤箫。

()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

蜀江洗妍姿,万里献君王。君王不我幸,弃置何怨伤。

君王要宁胡,借问谁能行。女伴各惧怯,畏此道路长。

()

几日东风倚画楼。碧天清霭半空浮。韶光多半杏梢头。

垂柳有情留夕照,飞花无计却春愁。但凭天气困人休。

()
儒冠何事贵松皮,一岁寒来特自奇。
发尽著霜相称得,歌酬白雪即非宜。
()

寄问闽州明使君,十年蹉跌路岐分。
帐前约束承严节,按下文书接署云。
北去最先趋画戟,老来应免醉红裙。

()

枳实绕僧房,攀枝置药囊。洞庭山上橘,霜落也应黄。

()

()
禅扉尘不杂,景趣自然幽。
黛色排轩入,仙香绕殿浮。
傍林滋野兴,出郭契清游。
归路风埃起,眠沙愧白鸥。
()

()

朝露湿春衣,江村香氲绕。泊车古樟林,百禽鸣夹道。

干直几参天,围粗盈数抱。畸枝衍藤萝,落叶肥蕨草。

()

地炉无分芬香沉,尽残灰夜下正深。
窗外梅花消息动,要知予半是天心。

()
夜静还未眠,蛩吟遽难歇。
无那一片心,说向云间月。
()

悄无人语到高堂,爽气侵凌枕簟凉。木叶彫风秋瑟瑟,檐花流雨夜浪浪。

灯明疏幔孤光暗,蛩咽空阶怨绪长。心愿无期清梦断,一炉沉水自焚香。

()
堪笑萧生入受遗,八年师傅不相知。
偶离廷尉痴如昨,直等朱游知药罙。
()

御手指婵娟,青春白昼眠。
粉匀香汗湿,髻压翠云偏。
柳妒眉间绿,桃嫌脸上鲜。

()
雪中春到梅花觉,冰底水行人未知。
珍重天公好消息,通今通古更何疑。
()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
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

道险转诘曲,山深愈巑岏。
行松耳目清,入竹襟袖寒。
殿阁红芙蕖,岩峦碧琅玕。

()
春事欲了莺催,主人虽贫燕来。
玉烛传杯未厌,金吾静夜惊回。
()
子权今谓何,又不治简书。
子素赐我多,岂以此遂疏。
予亦如常时,病与贫相俱。
冉冉草没阶,客脚不踏庐。
()
茅屋拥红炉,聊在山中宿。
枉却几上灯,无书供夜读。
()
茅檐人幽径,风雨聊可栖。
喜无车马喧,而有耒耜随。
()
老逢离别倍伤情,一骑临秋复远行。
客路惊心孤雁影,家林入梦断猿声。
珠崖日落天低海,铜柱云寒雨过城。
翻忆旧游多感慨,独嗟书剑误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