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翠蛟亭

题翠蛟亭朗读

《题翠蛟亭》是宋代褚伯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逐风雷去,蜿蜒舞石屏。
源深有龙伴,流过错借丹。
坐觉云藏树,吟忘雪溅亭。
岩隈下斜日,归去了残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景象,以描绘翠蛟亭为主题。诗人通过表达自然景观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不逐风雷去,蜿蜒舞石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他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翠蛟亭在此处被比喻为蜿蜒的舞蹈,给人一种优雅而灵动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源深有龙伴,流过错借丹。”揭示了翠蛟亭背后的历史和传说。这里的“源”指的是翠蛟亭的起源,而“龙伴”则指翠蛟亭的灵感来源于龙。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翠蛟亭的深厚情感和与历史传承的联系。

接下来的两句:“坐觉云藏树,吟忘雪溅亭。”表达了诗人在翠蛟亭中沉思吟咏的情景。他坐在亭中,感受云雾环绕的树木,忘却了周围的喧嚣,专注于吟咏。雪溅亭则是一个形象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而寂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岩隈下斜日,归去了残经。”通过描写岩石的影子和夕阳的倾斜,诗人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消逝。残经指的是生命中的遗憾和不完整之处。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翠蛟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给人一种优美而深远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野林物物适幽栖,春引风高裂石时。
何处双禽飞不定,静宜翠竹亚寒枝。
()

絮团泠蘸碧琉璃,舒捲还如湿未晞。苍狗倒随天影落,玉鸾低入镜光飞。

浓遮晚浪摇秋月,淡隔晴漪漾夕晖。莫怪巫山台下雨,凌波好向梦中归。

()

罗袖飘纚拂雕桐。促柱高张散轻宫。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歇。

()

好将真法供如来,花在幽岩险处开。
一夜狂风吹欲尽,落英无数点苍苔。

()

巧将千嶂遮晴日,借得三眠作翠帷。

()
採樵有遇才三日,归路还家已十年。
自古得仙非苦节,此坑安得号黄莲。
()

积雪缟晴昼,离离见高松。眷兹岁寒枝,不复知春冬。

旭光时明灭,奄忽浮云踪。尘心不能戢,岁晏徒忡忡。

()

画舫频过柳外庄,南溪原得近东阳。
风来绝涧水无迹,月到空山树有光。
愁里得诗如老杜,醉中挥墨过颠张。

()
生来性癖耽佳句,吟得诗成似有神。
险语岂惟惊鬼胆,直须字字要惊人。
()
雪後晴初快,春前日渐长。
菊根萌已动,梅藟意先香。
禽语惊幽枕,冰消涨野塘。
衰残难出户,不是嬾衣裳。
()

东朝层邃,端闱靖深。列仗节銮,镂玉绳金。来奉来崇,载祗载钦。

曾孙之庆,世世徽音。

()

养生有真诠,虚心实其腹。十年岭海游,一钵随僧粥。

纳息归丹田,息在火亦伏。黄河朝昆崙,昼夜自回复。

()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机轮妙转一丝头,不得鲵鲸不肯休。
()
野水秋清,寒蟾夜明。
气像能虚白,家风自混成。
鼻快筒直,眼瞋角生。
太空同体而豁落,万像同用而峥嵘。
()
地陷天倾不废棋,谢安阮籍好同时。
江东残局危亡势,似太元初尚可为。
()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

春晴昨日赴花期,妒雨狂风负所私。白塔祠前云影敛,黄金台上鸟声悲。

客愁不散西山雪,乡梦虚钻北海龟。壮志凭君坚似石,十年献赋未应迟。

()
冬温未宜人,风雪中夜止。
疾雷略吾窗,轻冰入吾被。
病去适三日,惊起存一气。
心安气亦安,二物本非二。
()

波光杳杳不极,霁景澹澹初斜。黑蛱蝶粘莲蕊,

红蜻蜓袅菱花。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

()

万事都将笑一场,不如载酒访高阳。冻消地面可怜绿,日暖杨枝无奈黄。

尚德久从君子鲁,言诗仍有起予商。太平无事閒居乐,且醉高楼大道傍。

()

问驿高沙馆,思君玄草亭。花能连帐绛,山自入帘青。

隐几官如水,扬帆客是星。朱弦双琐在,难向柳侯听。

()
泛舟谁畏海门津,丈室来寻彼上人。
麈语欲求青眼旧,友心未爽白头新。
黄家羊卧藩篱晚,梅氏仙游岛屿春。
糊饼馒头看手段,观音妙智在尘尘。
()
晓钗催鬓语南风。
碧涧小桥通。
榆阴短短,露光炯炯,满地花红。
天涯不见归帆影,蜂蝶尽西东。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
黄雀啐野田,见人辄惊飞。
飞飞一不早,恐有虞罗悲。
眯目饕餮子,缪谓得所依。
岂不知必尔,甘往终无归。
()
祖父头衔旧熲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
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
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
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麈尾事儿嬉。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

漫道春无力,欲来先透寒。触眸知世凛,切齿味风酸。

蓬牖阳微动,茅檐雪未乾。剧怜嗜梅客,呵手抚香瘢。

()

吁嗟嗟,我之与子交兮,子如日兮月如我。未望兮而日在其右,既望兮而日在其左。

左与右兮其皆溯日以为明,离日须臾兮月诚不可。

()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

飞雁翔南云,辟就端有得。旧年春风归,雪花大如席。

阴阳眇难窥,造物司其职。慎勿事炎凉,来往任行役。

()

两鬟娇小,向尊前、未省修蛾攒碧。唱得主人英妙句,气压三江七泽。

病怯遐征,老添离抱,我是愁堆积。故园归梦,等闲吹堕南国。

()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
鼻筒直,眼眶深。
默时自觉失却口,妙处谁会相传心。
便与麽,只如今,影中辨取兮户挂凋林。
()

因过长子县,愈重老亲思。路任羊肠险,书嗔雁足迟。

往来山色异,迎送物情疑。不那三千里,长萦方寸丝。

()

红穗金花落绛台。画楼银烛晓光催。钗梁小燕双双颤,春自玉人头上来。

()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

游艺无小大,要皆知本原。后人率意作,终当愧前贤。

老潘妙对胶,法从玉局传。或假季心名,空扫千镫烟。

()

绿绮初调曲未残,幽情应叹赏音难。不嫌儿女声相昵,一鹤长鸣绕画阑。

()

人随社节去匆匆。此恨几时穷。阳台寂寞,巫山凄惨,云雨成空。
芭蕉密处窗儿下,冷落旧香中。黄昏静也,蛩声满院,明月清风。

()

昔有紫薇郎,登眺东西山。持节去不返,名留天地间。

我尝览陈迹,行寻顾况宅。峨峨读书台,苍烟锁荆棘。

()

点点抱离念,旷怀成怨歌。高台试延望,落照在寒波。

此地芳草歇,旧山乔木多。悠然暮天际,但见鸟相过。

()
闲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
惟有风中叶,萧骚终日闻。
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
喜开故人书,珍药幸见存。
()

清贫太守石室翁,渭川千亩藏其中。理閒舐笔盘薄裸,兔起鹘落无留踪。

雨梢晴叶各殊态,挥洒位置分纤秾。钟峰隐居拨镫法,气韵生动将无同。

()

戒饬长须赤脚,客来洒扫送迎。莫言老子晏起,但道先生宿酲。

()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

()

公事苦难了,世俗相因仍。千疮与百孔,废坠畴能兴。

贵阳幸遭际,都宪多才能。前规毕脩复,功业何恢弘。

()

骑象豪酋出,牵牛老父来。马头风雨过,一洗瘴烟开。

()

月楼花落水侵岑,紫石峰前绿又新。承露囊中盛臈药,无尘袖里有晴云。

松高猿见古时月,花晚莺添几日春。篱畔寻芳寻不见,楞梨绿李下纷纷。

()

在越居何寺,东南水路归。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囊中无宝货,船户夜扃稀。

()

心难度。归来苦忆孤山鹤。于今飞去,别家楼阁。

轻舟不系仍飘泊。江天万里风尘恶。残宵梦里,钱唐潮落。

()

酸风吹雨结阴云,村舍人家半掩门。剪水作花看有象,堆盐肖虎刻无痕。

彩毫冻合诗仍健,绿酒春回脸易温。清兴满怀浑不俗,山阴灞水总休论。

()

望别巢溪未百年,名家风物故依然。楚乡兰芷生春色,仰阜松筠薄暮烟。

远道亲交劳问讯,隔山邻舍岂论钱。知君豪兴耽诗在,且为疲民一解弦。

()

金沙滩上日,潭底见行云。祇有琴高鲤,时时或作群。

()

上东门外解船时,赴感汝阴师未归。松麈对谈能几日,瘴乡孤坐但忘机。

珠腾甓社淮南冷,山折成都蜀道非。属耳朱弦谁莫逆,只应袖手看鸿飞。

()

花逢雨夜晓看妍,实蕊凋时阶不喧。试问老禅幽得处,谓言物外有青天。

()
灵源一閟几经年,石上重流岂偶然。
渐喜行春有幽事,人间初见第三泉。
()

老子归来作么生,扫空诸有觉身轻。触蛮大战两蜗角,甫白相酬二鸟鸣。

煨芋僧高曾约话,负苓者黠不传名。世间无过村田乐,莫怪庞公懒入城。

()

笑马蹄,骨亦千金志千里;追风逐电何处来,却与鲸鲵斗江水。

安得飞腾去渥洼,依然负图献天子!

()

记年时。爱银笺细字,佳客赌填词。花影移帘,月痕过砌,敲句曾费闲思。

遍寻取、名流乐府,抄弹指、小本枕中携。艳合红牙,豪参铁板,风调双宜。

()

繁霜当永夜,寒草正惊风。飘素衰蘋末,流光晚蕙丛。

悠扬方泛影,皎洁却飞空。不定离披际,难凝蘙荟中。

()
四明之山东南雄,中有古柏高巃嵷。
霜凌雪犯势不屈,斡直不与凡柯同。
几十围,几千尺,踞隆岩兮盘巨石。
有时狂风盲雨嗥长巅,上彻天心下地脊。
()
尼父立言敦礼乐,能仁垂训励慈悲。
堪嗟世路营营者,狡佞贪残都不知。
()

云阴解尽却残晖,屋上鸣鸠唤妇归。不见池塘烟雨里,鸳鸯相并湿红衣。

()
楼外东风杜宇声。
双枕细眉颦。
女郎番马小山屏。
金笼冷、梦魂惊。
()

神僧昔渡海,覆舟耀灵踪。不随沧溟去,化作青芙蓉。

宿云晻暧深,夜雨苍翠重。抟桑炫初旭,辉耀在高峰。

()

中庭好花树,欲发迟良时。春风一嘘拂,粲粲已盈枝。

青实未堪摘,苦心良自知。朝荣暮憔悴,物理固其宜。

()
伟哉千里万里流,衮衮其来自巴蜀。
奔腾澎湃入尾闾,势雄何啻吞百谷。
金焦对峙两鳌浮,千顷玻瓈浸其足。
光生金碧殿阁涌,气蒸紫翠林丛沃。
()

冰稼初融阙月沉,英豪四坐地炉深。
争看尘尾频挥处,难了朱弦未尽音。
怪我轻谈当世事,知公默会古人心。

()
小隐依陵薮,山南良可家。
一洲环橘柚,十里荫桑麻。
白帻欹深酝,青鞋猎远沙。
倘逢李都尉,射虎亦生涯。
()
乘龙控鲁真吾偶,化石烧金即我曹。
尘世混来名异迹,蓬山思去梦魂劳。
吟依古柏天风断。
啸近倦坛海月高。
()

雪枝新纵纵,霜子旧玲玲。漙露烦添缀,萦风缓剪零。

贯珠烦蚁度,编贝倩谁经。瑶草随山尽,来寻千岁苓。

()

面面晴岚列画屏,东君着意去经营。十分冰雪寒难到,万古烟霞染不成。

雨暗莓苔云气合,天开金壁日华明。何时得共逍遥侣,来此吹箫引凤鸣。

()
隐操人将处士看,宁知器业自槃槃。
襄阳耆旧今馀几,儒馆先生定莫攀。
元亮归来犹责子,德公老去竟无官。
子孙忠孝联三绶,说似前人合厚颜。
()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
()
苏钦
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
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
()
万里风云路向前,功名盍趁仕强年。
文如李杜谁争焰,心是夷齐不问泉。
别驾有功歌沸海,筑台在望勇趋燕。
自惭筋力难追送,侧耳凌清上集贤。
()

吮黛调铅素。偃霜毫、渲染如许。是东阳才子,蘋洲词客,压倒秦观贺铸。

携袅袅、吹箫楼上侣。小葺个、短篱疏圃。药砌畔、紫葳蕤放,花架外、玉鬖髿吐。

()

肃肃凉风至,凄然景骤清。雨馀残暑退,日落晚凉生。

鹰隼双睛转,梧桐一叶惊。试听松竹里,万籁起秋声。

()

碧涧银流水石舂,悬崖倒挂两三松。半岩应有人家住,一缕炊烟上远峰。

()

枝干偃蹇奇可誇,本根融结杳难测。龙蛇已抱千载灵,梁栋何烦万牛力。

虽减半天风雨声,却得三冬雪霜色。卫生已免斧斤人,妆景何辞吟醉客。

()
水雷{上雨下玄},火雷虩。
土雷连,石雷霹。
()
凛凛如公一寸丹,荒城夜月彻清寒。
向时尚已死诸葛,今日难贫老阿瞒。
素志平生兆马革,黎民一郡博弹冠。
双鸡斗酒群群识,吾力犹能灭贺兰。
()

扬子江头南北路,木兰船上往来人。
年华衮衮东流水,世事劳劳薄宦身。
回首天涯成远别,忘怀物外自相亲。

()
朱侯有隐居,乃在宜春间。
东游久未已,浩荡忘其还。
山川神气具在眼,穷幽赜隐知何限。
黄河之源出昆仑,千里万里盘旋屈折支天根。
()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合酺覃土宇,欢宴接群臣。

()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

不用牵心恨画工,帝家无策及边戎。

香魂若得升明月,夜夜还应照汉宫。

()

四月杨花飞满塘,漫天扑地太颠狂。秋江依样芦花泊,自是人心异暧凉。

画眉短,画眉长。三眠三起费商量。远山近柳凭君看,不及蛾眉古澹装。

()
缥带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

与人和,休打斗。慎勿迷迷,博弈饮酒。暗风病、谑杀傍人,疾些儿拯救。要病除,须拂袖。物外持修,亘初清秀。更有般、真个长安,待来

()

老子今年六十龄。三千里路庆初生。一家兄弟见君情。

初寿堂前槐影密,三台楼下桂香清。乡心先与白鸥盟。

()
小山草木一窗秋,团扇江山万里愁。
不读狐书真僻学,未登鬼籙且闲游。
少随官牒嗟无策,晚脱朝衫喜自由。
半岭啸声惊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

君家湖北头,门前湖水流。水流似侬意,日夜不曾休。

()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

五马长驰朔雪低,衣冠握手重含悽。惊心北阙辞丹凤,愁色南云望碧鸡。

铜柱千年标障塞,铁桥万里界封提。亦知上国悬金在,咫尺炎荒到紫泥。

()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
夜发沔阳驿,坡陀冈阜重。
月斜欹帽影,霜重湿裘茸。
野岸鸣枯叶,烟林度晓钟。
梁州明日到,一笑解衰容。
()
昭代论豪杰,崔侯允武文。
小却近遐冲,厚用当致君。
敷政极中和,殖学根典坟。
士有砆玉岐,公自泾渭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