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诗抄。。现代无名。故园风雨几经年,大厦撑持靠擎天。心志光明同日月,功勋盖世重河山。倾城人哭哀声震,漫地花飞白雪翩。空有如涛伤心泪,神鹰高逝永不还。
《天安门诗抄》
故园风雨几经年,
大厦撑持靠擎天。
心志光明同日月,
功勋盖世重河山。
倾城人哭哀声震,
漫地花飞白雪翩。
空有如涛伤心泪,
神鹰高逝永不还。
中文译文:
故园的风雨已经过去多少个年头,
高楼大厦撑起了天空。
心中的志向和明亮的太阳和月亮一样,
功绩覆盖世间,重于河山。
城中的人们哭泣,悲伤的声音震动着,
地面上花朵飘散,仿佛白雪翩翩起舞。
虽然有如波涛般的伤心泪水,
但高飞的神鹰已经永远离去,再也不会回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天安门诗抄》以故园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对于故园的思念和对国家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风雨几经年的故园,以及撑起天空的高楼大厦,表现出故园的变迁和繁荣发展。诗人将自己的心志与明亮的太阳和月亮相比,表达了积极向上的追求和光明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功勋盖世重河山”表明了对国家和民族英雄们的敬仰和推崇,他们的功绩覆盖了整个世界,超越了河山的重要性。这种赞美和敬仰的情感通过对倾城人们的哭泣和花朵飘散的描绘进一步加强。倾城人们的哭泣和悲伤声音的震动,表达了对英雄们的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最后两句“空有如涛伤心泪,神鹰高逝永不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英雄的无尽思念和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尽管有如波涛般的伤心泪水,但已经高飞离去的神鹰将永远不会回来。这种表达既表现了对英雄的追思,也抒发了对逝者永远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故园、英雄和祖国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悲伤和离别的描写,也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英雄的无尽思念。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沉感悟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
残夜清坐。宋代。释文珦。壶更犹未彻,起坐看萤流。夜气清如水,禅心淡似秋。月沉西岭树,钟动上方楼。可有昏冥者,知吾所得优。
眼儿媚。宋代。李德载。 雪儿魂在水云乡。犹忆学梅妆。玻璃枝上,体薰山麝,色带飞霜。水边竹外愁多少,不断俗人肠。如何伴我,黄昏携手,步月斜廊。
剑门。宋代。周敦颐。剑立溪峰信险深,吾皇大道正天心。百年外户都无闭,空有关名点贡琛。
风入松。宋代。张炎。裳古曲。仇仁近一诗精妙详尽,余词不能工也。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相送行效张籍。宋代。王安石。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哭车质斋师。清代。李颖。退之文字羲之字,大江以南首屈指。门前问字车马屯,陶成多士作佳士。梁溪邵师昨岁殂,同作长歌问天只。邵师既往情感伤,幸得吾师健饭耳。那堪鹤召游东维,不见人间泪如水。二十年来一刹那,老成凋谢已如此。呜呼自古谁不死,既死不朽人有几。
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
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水调歌头。唐代。王质。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小蛮。宋代。姜特立。小蛮方艳色,老傅已华颠。念彼当春花,能得几时妍。劝君莫留花,花亦悲流年。
橘斋为张良医赋。明代。陈琏。种得苏耽橘,斋前绿满行。树深苔石古,花落井泉香。药笼参苓富,芸窗岁月长。传家阴骘厚,著效有奇方。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般若锋兮金刚焰,无说无闻非顿渐。倚开长放白毫光,祈雨祈晴无不验。
张云翔采兰堂。宋代。黄公度。丈夫贵成名,人子重养志。志养非鼎食,名成要身致。世上万男儿,二者少称遂。乐哉张公子,此事有馀地。昔我游武林,始与张君值。津津紫芝眉,落落青云器。骅骝步康衢,鵰鹗腾秋翅。一官天南州,艰难已尝试。悠然望白云,归来为隐吏。轩裳非吾心,菽水重亲意。築堂九畹边,远取南陔义。膳羞务馨洁,晨夕必躬视。老人嗜国香,幽怀时一寄。春风敷柔丝,色与恩袍类。不效荆楚俗,纫之为佩璲。不学会稽亭,徒然修事。愿言倚玉树,同作庭阶瑞。他年粉署握,永伴莱衣戏。
上南京留守完颜公二首 其二。南北朝。王寂。赫赫金源帝子家,暂分符竹奠京华。礼容登降歌麟趾,庙算纵横制犬牙。黄閤久闻虚鼎席,朱衣行引上堤沙。他年定数中书考,异姓汾阳不足誇。
次韵张必志秋怀三绝 其二。宋代。廖刚。芙蕖池馆酒杯残,策策秋声入夜寒。月照蓬窗耿无寐,起看星斗一长叹。
颂古一百首。宋代。释智愚。不设陷井,不挥雪刃一箭穿杨,神目不瞬。翻思昔日李将军,射虎之机犹是钝。
宿灵岩。宋代。张揆。再见祇园树,流光二十年。依然山水地,况是雪霜天。阁影移寒日,钟声出暝烟。微官苦奔走,一宿亦前缘。
简赵宗吉佥宪。元代。朱德润。石磴红泉翠影摇,仙人归隐倩谁招。千年管乐尊周社,七叶金张珥汉貂。麟阁故人银印大,豸冠分使玉骢骄。独怜补报应无所,论画哦诗点素绡。
送故人之天台。宋代。释斯植。新绿又成阴,归期直到今。人行芳草远,犬吠落花深。野店春寒雨,江城橘树林。无情名利事,休系一生心。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唐代。杨巨源。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和张推官同年 其二。宋代。司马光。薄寒未去腊才过,春色先知在绿波。不是宿云能作思,大都王粲自情多。
郑总干致芦管笔。宋代。方岳。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并刀失手刘寄奴,爨余得与诗为地。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咏史上·周公。宋代。陈普。仲尼齿发正强时,夜夜神交似故知。话到子孙郊禘处,几回对榻共攒眉。
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唐代。畅当。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己。萧萧若凌虚,襟带顿销靡。车服率然来,涔阳作游子。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秋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寿阳曲。元代。张可久。弹初罢,酒暂歇。醉诗人、满山红叶。问山中、许由何处也。剩猿啼、冷泉秋月。
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唐代。耿湋。谪宦军城老更悲,近来频夜梦丹墀。银杯乍灭心中火,金镊唯多鬓上丝。绕院绿苔闻雁处,满庭黄叶闭门时。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杳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