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杂感诗

湖西杂感诗朗读

《湖西杂感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犬宵行似有情,
为防暴客到天明。
近来守禦无功绩,
不吠人形祇吠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写了一只白色的狗在夜晚行走的情景。狗在守夜,似乎有些情绪。它为了防止入侵者到来,一直守护到天亮。然而,最近这只狗的守卫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它只是不停地吠叫,但并没有真正威胁到那些人形的入侵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只守夜的白狗,反映了一种无功而迷茫的状态。白犬宵行的情景给人以寂寞和孤独的感觉,它的存在似乎是为了防范暴客,但所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尽管它不停地吠叫,但却无法真正威胁到那些人形的入侵者。这种描写可以引申为人生中的一种无奈和无力感,以及努力却无法产生实质成果的困境。

作者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触动。狗的形象象征着一种平凡而无助的存在,它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仅仅是发出空洞的声音。这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奋斗却难以改变现状的境遇相呼应。整首诗词给人以忧伤和无奈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与反思。

总之,《湖西杂感诗》通过描写一只夜晚守夜的白狗,抒发了作者对无功而迷茫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这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寓言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世上今无隐退风,地名偶与午桥同。
往来怕看铜驼陌,閒倚柴门忆晋公。
()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

曾将锦瑟思华年,追忆当年重惘然。五夜钟声来石枕,半生心事在韦编。

高楼明月狂呼酒,古道西风快著鞭。赖有故人能过我,檐花细雨话灯前。

()

跏趺默数鼻中息,始促须知久自长。日晚下床行一遍,石炉烧过几行香。

()

古石横青壁,苍蛟松下蟠。
日斜山气湿,瘦甲动馀寒。

()

西来锁骨幻婵娟,度尽烟花上碧天。若问小乔近消息,琼楼初侍玉皇前。

()

平章文事罢,枯坐却如僧。占喜听喧鹊,耽眠扑倦蝇。

诙资残酒助,倦向小栏凭。客况谁消得,香烟蔓石藤。

()

苦战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坏城兵气黑,遗镞血花红。

故老谈亡国,明时录死忠。长吟一搔首,落日鸟呼风。

()
庖无美炙惟野蓛,爨无积薪用劳轴。
夜半烹酒和雪吞,賸喜吾庐银作屋。
须臾清气散入脾,不觉吟肩楼耸玉。
映书更宜剔鱼蠹,拥被那肯作龟缩。
()

策急马蹄轻,看看近郡城。探奇寻石洞,采胜惬游情。

不用五丁凿,自然双柱擎。虚堂排宴饮,暮霭湿前程。

()
舟出太湖险,语溪投暮钟。
听风多在竹,看月不离松。
柝护城三里,鸡鸣村一重。
长空明日路,霜草滑归筇。
()

海角秋高风力骤。楼台四面山容瘦。季子貂裘寒欲透。悬弧昼。高歌棣萼聊卮酒。
且共追欢宽白首。清闲赢得身长久。世上功名翻覆手。为君寿。腰间要看悬金斗。

()
怀归空有感,包贡则无因。
跳入商山去,添予作五人。
()

丹枫叶上诗,白雁云中字。黄昏多病身,黑海心间事。月影转花枝,香篆袅

金狮。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嗟咨,悄悄人独自。相思,沉沉一担儿。

()
锦鞯白马出新河,簇队吴娃善凯歌。
谱得升平新乐府,内家休按旧云和。
()
傥得代父死,诚非爱妾身。
不图君聘妾,向道有严亲。
()

地僻门常闭,家贫客自疏。
溪山行老我,风月不欺予。
谩有书成诵,端无货可居。

()

积诚能动天,此理难悉究。疗疾既无策,刲股岂能救?

事急天亦穷,神识转昏瞀。谬云诚可格,愚孝空蒙诟。

()

远道戒行役,清宵发故城。挂帆残月色,高枕隐鸡声。

恋阙心偏切,怀人意屡更。劳歌待明发,惆怅几含情。

()

忽促东君去,东君且奈何。风云皆变态,雨露自恩波。

咽恨鹃啼树,迷香蝶恋柯。匆匆来暮色,谁奋鲁阳戈。

()
旃裘乱衣裳,风雨飘屋庐。
南奔万里空,脱死锋镝余。
翠华狩绝域,黄尘翳修涂。
朝无嵇侍中,溅血沾谁裾。
()

黄蜀葵开收宿雨,紫桑椹熟啭新禽。看花弄水非无事,犹胜纷纷别用心。

()
现种种形,说种种法。
形法皆非,假名菩萨。
更于诸相觅圆通,当人正眼俱戳瞎。
()
侵床月白病全苏,掠面风清酒欲无。
渺渺塘阴下鸥鹭,萧萧秋意满菰蒲。
纵输烟渡横孤艇,也胜京尘暗九衢。
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
()

早夏宜春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

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

()

偶参兰若坐旃檀,嫩草生生绕画栏。冷暖春风听鸟语,浅深新涨问渔竿。

众僧趺定声闻寂,独鹤盘空眼界宽。日暮彩霞扶月上,一奁高揭自清寒。

()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胜槩无期到,幽人何处逢。

仙源云缥缈,秪苑树蒙茸。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
举头忽睹明星现,因兹眼病见空华。
今日还渠旧光彩,碧眸炯炯照尘沙。
()

闻子避地日,南登三顾峰。长吟白云里,笑拂青芙蓉。

芙蓉何亭亭,秀色相倚叠。仙人坐中顶,气与元始接。

()
漫浪江湖脚,周游到石门。
能迎徐孺子,知有令公孙。
话雨灯辉座,酬春酒滟樽。
况逢朋友在,一见必温存。
()
近伏值休澣,端居无所为。
触热事造请,有如褦襶诗。
偶到昭德里,主人不吾非。
惟今吏部郎,望清秩非卑。
()

春来庭院风光好,花萼连枝锦不如。况有和鸣双绣羽,御黄新染浴清渠。

()

转芳径。见雾卷晴漪,鱼弄游影。旋解缨濯翠,临流抚菱镜。半林竹色花香处,意足多新咏。试衣单、雁欲来时,旧寒才定。
门巷对深静。但酒敌春浓,棋消日永。旧曲猗兰,待留向、月中听。藻池不通宫沟水,任泛流红冷。小阑干、笑拍东风醉醒。

()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
官程未了是敲推,课督无人只自催。
不到西湖无半句,西湖端合号诗媒。
()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鷃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

捐士自当捐,畸人岂必畸。已痴勿下种,不俗谁能医。

作问青天下,沉碑碧水涯。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

()

地肺重阳师父。化我百朝扃户。却欲报师恩,三载愿心环堵。餐素。餐素。体挂灵明纸布。

()

蛾眉斜剪银光薄,捣碎玄霜不成药。琼楼夜锁秋沈沈,一枕天风桂花落。

()

玻璃瓶中新压玉,趋脍腥唇脯麟肉。
紫丝步障破烟霏,饴鼎灼炊千蜡烛。
山英饩公却薄相,木兰坠露和秋菊。

()

上外无花耐岁寒,花魁今古品题难。
清香合让梅为最,阳艳丛中许牡丹。
()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

江山如有家,风月似无主。一醉淡忘归,梦落潇湘渚。

()

八月既望秋风高,群飞海水催江涛。水来中州八万里,至吴乃折微伤豪。

当日潮来如箭激,万弩迎潮射鸣镝。风吹海立犹至今,雪卷千堆溅青壁。

()

镇阳亘西南,山河在图画。花雨草烟间,人家或僧舍。

经行每怅然,真赏知未暇。待予篮舆归,香火复莲社。

()

大人值兴运,避地开东藩。八条一以施,礼俗仪中原。

燕满中扰乱,淳风久仍存。流传扶馀慈,至性天所惇。

()

花发当朝露,莺啼怯暮春。谁怜老病日,恸哭少年人。

薄虑频经乱,移忧岂厌贫。虽馀诸梵侣,亦复渐相沦。

()

城外园林非一主,春风总总为开花。游蜂语燕随人眼,过尽南家与北家。

()

近寻陶彭泽,远者将何之。寂寞音书断,今朝忆故知。

()

高人学舍无官事,依旧幽栖坐碧山。永日读书云阁静,新晴开户藓花斑。

李膺未仕多推引,蒋诩何人数往还。桃竹诗筒劳枉赠,丹厓琼树迥难攀。

()

此日不足惜,去我逝安往?山风剥庭叶,晚意太卤莽。

宁知吾送汝,对景聊俯仰。经行万马中,驻足看扰攘。

()
掀帘掣吾肘,偶牵衫袖裂。
腐缕积汗垢,欲纫向谁说。
忙起易衣披。
不暇惜叠雪。
()
有水可为湖,栽松欲以呼。
不贪鱼鳖数,无取芰荷都。
老杜论能拟,陶翁兴不孤。
风吟与雪钓,曾有画图无。
()

药栏尔后花希赏,日日东斋只困眠。每易庭榴树底小,一朝开亦照高天。

()
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
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
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
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
()

悠悠天际云,卷舒无定迹。怀哉游子心,引睇增叹息。

慈亲在高堂,鹤发已垂白。春晖寸草微,暮景桑榆迫。

()

数月相依情更深,殷勤棋局记知音。黄花绿酒难为别,万斛愁堆一寸心。

()

缁衣送酒一壶冰,霜蒂悬香九月橙。酌酒破橙天色晚,桂花树下出银灯。

()

永夜柝声悲。风雨凄迷。销魂无语背灯时。枨触心头多少事,回首依依。

旧梦总支离。误尽佳期。诗愁酒病奈何伊。剩取十年襟上泪,珍重相思。

()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

汉宣在冲幼,危食剑刃间。壮大履宸极,罔知丙氏恩。

大夫在帝左,侃侃不自言。光武草昧时,严陵相与友。

()
雪残春岛路迢迢,水静云开见碧霄。
别后谁同此深意,祇应孤月共寥寥。
()
海山不见两螺青,但见横江展玉城。
动地鼓鼙飞屋瓦,刺天鬐鬣斗溟鲸。
拍浮未见群儿弄,借抛须令万楫迎。
俄顷日斜风欲定,向来元是一沤生。
()
千秋万古定于一,岂有乾坤属虎狼。
六印苏秦寿如石,山东终作一阿房。
()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谢传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

忆昔羁栖日,唯公迹分亲。

呼卢银烛夜,琢句锦囊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