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代。韩璜。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散入千岩佳树里。惟许修门人醉。轻钿重上风鬟。不禁月冷霜寒。步障深沉归去,依然愁满江山。
《清平乐·秋光如水》是宋代韩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
散入千岩佳树里。惟许修门人醉。
轻钿重上风鬟。不禁月冷霜寒。
步障深沉归去,依然愁满江山。
中文译文:
秋日的光景就像水一样明净。阳光照耀下,它变得如同鹅黄色的蚁道般温暖。秋光洒落在千岩万壑和美丽的树林之间。只有修行的门徒才能领略其中的美景,沉醉其中。
轻盈的发簪再次插上风吹散的发髻。月亮的寒冷和霜的寒意无法阻挡。困障的步伐沉重地回到了原处,然而忧愁仍然充满了江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愁。秋日的阳光明净如水,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诗中的鹅黄色蚁道形容阳光的颜色,将自然景色与微小的生物相结合,形象生动。秋光洒落在千岩佳树之间,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然而,诗人指出只有修行的门徒才能真正领略到这些美景,并在其中找到欢愉和醉意,这暗示了诗人对修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女子重新整理发髻的场景,以及月亮和霜对她的影响。这里的女子可能是诗人情人或妻子,她的形象给人以柔美和温暖的感觉。月亮的寒冷和霜的寒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冷酷,无法阻止女子的美丽和坚强。然而,诗人回到了困障的步伐和忧愁的内心,他的心境仍然沉重,愁绪满满,仿佛忧愁深深地扎根在江山之中。
这首诗以清新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内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体悟。同时,通过对修行和忧愁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追求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以唯美的文字和深情的意境,传递出一种对美丽瞬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早春十绝呈石湖。宋代。陈造。虎丘僧宇瞰坡陀,几许香軿载酒过。游子花骢烟外驻,丽人尘袜水边多。
水调歌头·袖笼鞭敲镫。宋代。曾布。袖笼鞭敲登。无语独闲行。绿杨下、人初静。烟澹夕阳明。窈窕佳人,独立瑶阶,掷果潘郎,瞥见红颜横波盻,不胜娇软倚银屏。曳红裳,频推朱户,半开还掩,似欲倚、咿哑声里,细说深情。因遣林间青鸟,为言彼此心期,的的深相许,窃香解佩,绸缪相顾不胜情。
送蔡敬夫司马转饷关西。明代。邓云霄。折柳都门惜解携,仙郎转饷出关西。使星气压边烽息,行幰睛褰塞草齐。野戌万花迎客笑,荒屯独鸟向人啼。羡君乘传当春日,处处香坭待马蹄。
游越溪。唐代。郑绍。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渔潭逢钓楫,月浦值孤舟。访泊随烟火,迷途视斗牛。今宵越乡意,还取醉忘忧。
长思仙 往南京搬取风仙灵衬。金朝。马钰。马风乾。有微言。一别风仙恰二年。思心似倒县。去无缘。阙盘缠。乞化长安自肯钱。成人在众贤。
恭和御制赐朝鲜琉球安南诸国使臣诗。清代。李性源。尧阶春叶报中旬,湛露恩深法宴频。薄海欢欣同玉帛,寰区庆祝竞神人。陪筵每感黄封遍,赐酝那安御手亲。五纪馨香臻八耋,南山北斗总归仁。
五月十三日南溪会集。明代。于慎行。高会南溪始,芳尊午日同。登亭来暮雨,敞阁受林风。岁月飞花好,河山醉眼中。莫閒青玉盏,俱是白头翁。
野步。宋代。洪炎。散策寻溪偶缓行,羁栖愁眼忽双明。非烟羃羃平芜合,倒影层层远翠横。鸥鹭低飞映山去,江湖一诺百金轻。直知已造洞天内,身在人间却自惊。
舍弟经季至。明代。欧大任。知汝征途苦,因予万里行。衣裘南粤路,鞍马北燕城。拂剑星开鞘,弹冠雪满缨。乡心收涕泪,家庆集柴荆。欢剧盘餐薄,谈深烛烬明。梦曾劳谢客,宦颇愧陈平。剪白嗤班级,思玄隐姓名。羊肠身已历,燕颔事何成。下泽车犹待,西枝宅可营。五千言未著,六百俸非荣。法护难为弟,元方但似兄。歌堪棠棣萼,义急脊令情。清世宜蜚遁,荒田足耦耕。相将归旧隐,登陟望秦京。
王亚之见访知谹父郎中得女戏作。宋代。王洋。红旆欲随岩桂发,丹书应与菊花期。功名信是前庭事,浴了珠娘也未迟。
妙莲阁。宋代。张舜民。休论雪窦与云峰,且看天台剑戟丛。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南岳圣业寺禹柏。宋代。陈傅良。久与林壑居,所见皆众穉。岂无寿千年,未有此柏异。壮而尝参天,晚乃但仆地。定非风雨摧,殆是斤斧弃。其本则离披,其末则倒植。其枯如残卉,而蔚有新意。其靡如弱植,而凛有高致。将前复却行,宜右忽东次。骧龙或俯顾。遁虎或回眙。陨石或猛起,飞翚或颠坠。山立或磬折,尸寝或拳跽。断支或强附,横陈或巽避。绸缪情不狎,颓堕力未瘁。朴畧自光怪,挺持匪标置。终焉人伪尽,独以天巧遂。吾闻古有道,纯朴去故智。与世每如此,全身亦几是。疑将问岁月,缺弗见载记。谁言导江时,手植特嬉戏。世人那得识,会有神禹至。
送陆侍御还越。唐代。韦应物。居藩久不乐,遇子聊一欣。英声颇籍甚,交辟乃时珍。绣衣过旧里,骢马辉四邻。敬恭尊郡守,笺简具州民。谬忝诚所愧,思怀方见申。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遵途还盛府,行舫绕长津。自有贤方伯,得此文翰宾。
嘉祐大行皇帝挽诗十首 其八。宋代。刘攽。帝车旋北斗,驰道绕青松。银海浮双阙,虞渊顿六龙。深思倾杞国,遗恨泣华封。述作无忧事,灵台与辟雍。
游栖霞四首 其三。宋代。周文璞。优尼制铜觉,欲住女主龄。主称金轮王,录在华严经。而舍觉富贵,爱慕涂椒馨。月黯回心院,妖魂啼窈冥。僧人弗知此,独受一峰青。分减傥及我,终岁栖林坰。
弭盖亭。宋代。文同。弭盖长亭下,轩窗慰客心。田塍交远日,水堋泻清襟。此道云千里,西山雪万寻。尘衣无奈拂,去骑复骎骎。
壬申游莲峰四咏 其三。明代。祁敕。我爱山中好,山云碧四垂。往来閒弄影,浓淡各含姿。出岫心何有,为霖众所期。游人亦潇洒,相对两忘机。
酬李景章先辈。唐代。马戴。平生诗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金镝自宜先中鹄,铅刀甘且学雕虫。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汉宫。九陌芳菲人竞赏,此时心在别离中。
夜过白云话别。宋代。张镇孙。日乾夕阳自惺惺,切实工夫在性情。千古相传真要法,圣贤元共此心灵。
广亡徙海。宋代。唐泾。箕冠如栉拥茅旌,谁执骍旄歃晋盟。遵海而南关气数,渡江以北少功名。火旗晻霭云藏阙,水阵周遭雪压城。一榻不容人鼾睡,那知雾岛是神京。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宋代。陈师道。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
生查子。宋代。洪适。桃疏蝶惜香,柳困莺惊絮。日影过帘旌,多少愁情绪。红惨武陵溪,绿暗章台路。春色似行人,无意花间住。
白紵词。宋代。叶适。有美一人兮表独,陟彼南山兮伐寒紵。挑灯细缉抽苦心,冰花织成雪为缕。不忧绝技无人学,只愁不堪嫁时著。郑侨吴札今悠悠,争看买笑锦缠头。
和崔若拙四时田家词四首之一。宋代。贺铸。鼓声迎客醉还家,社树团栾日影斜。共喜今年春赛好,缠头红有象生花。
送彭御史归养。明代。杨士奇。银鞍金勒赤汗骢,铁冠霜简衣绣红。祗事明主趋九重,岂不夙夜怀匪躬。北堂违远心冲冲,日斯征兮薄高舂。天鉴孔迩昭微衷,鸣佩朝下篷莱宫。惠风条畅淑景融,我出祖饯城之东。念子夙昔言笑同,含思凝睇冥飞鸿。虽有羽翼不能从,人之大节孝与忠。永矢弗谖在敬恭,何以赠子岁寒松,期子誉名扬永终。
人月圆 再过真定赠蔡特夫。南北朝。王寂。锦标彩鹢追行乐,管领镇阳春。而今重到,莺花应笑,老眼黄尘。凭君问舍彫丘侧,准拟乞閒身。北潭涨雨,西楼横月,藜杖纶巾。
醉题。宋代。陆游。勿笑山翁病满躯,胸中侠气未全无。双瞳遇醉犹如电,五木随呼尽作卢。代北胡儿富羊马,江南奇士出菰芦。何由亲奉平戎诏,蹴踏关中建帝都?
仲退对月有怀芳洲景文至不忘仆为古诗三首语意浓至次韵以谢并寄芳洲景文 其二。宋代。徐瑞。景文大兄行,世念如浮云。自读仲退诗,夜夜梦见君。忆昨初识君,所见溢所闻。促席倾底里,谈谐意弥勤。尚论三汤公,剪烛夜达分。共悲风流远,累累北邙坟。今年芝山聚,有感兰亭文。醉墨出三昧,逸气凌鹅群。兹闻赋远游,应接当纷纭。中洲盛吟事,群公气如焚。勖哉争长难,吾衰不能军。
登归云寺阁。明代。方孝孺。栖身丹壑总忘归,水阁频登趣不稀。雨脚斜侵耕叟笠,苔花青匝定僧衣。山馀积雪寒犹壮,岩堕流星晓更飞。卜筑何当居此地,玉堂金马任相违。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