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书事》
朝代:宋代
作者: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閒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中文译文:
两只瓦雀在行书的案上来回跳跃,
点点杨花飘落进砚池。
我静坐在小窗前读着《周易》,
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多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安静的书房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书房内的一些细节,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先,叶采提到了两只瓦雀在书案上行走,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一种清静和宁谧的感觉。瓦雀是一种小鸟,它们在书案上的活动象征着书房内的静谧氛围。
接着,诗中提到了点点杨花入砚池,砚池是用来沾墨的容器。杨花的轻盈和飘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通过杨花入砚池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渗入到书房中,给整个环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静坐在小窗前读《周易》。这显示了作者对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读《周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也表明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最后两句“不知春去几多时”,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无奈和感慨。作者在静静地读书,却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离去,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这句话透露出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引发人们对时间和生命的珍惜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一个安静的书房景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它传递了思索和沉思的氛围,启发人们反思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对时间的珍惜。
自东流挽舟上建德。清代。李聘。道出东流下,轻帆带雨过。水从吴地转,山入楚天多。竹鼠藏深树,江豚戏晚波。南方风景异,藉此慰蹉跎。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七 和州观。明代。张吉。百年塞马嘶华月,南下天兵驻此滨。椎髻扫除施冕弁,江津莫错比河津。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宋代。张舜民。南薰门外禾千亩,观稼亭前柳四垂。茭芡满盘新熟酒,年年装点早秋时。
羞草 其二。清代。孙元衡。寸筳孤立势亭亭,直似棕榈有覆青。留得世间真面目,羞人岂独胜娉婷。
鹿颈亭观海绵作在仙居县。明代。李达。海门日暖鸟飞迟,鹿颈亭边雨霁时。万里顽云画阑外,唯馀一抹远山眉。
寄唐生。唐代。白居易。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层阴积霰昧昏晨,身境长安学饿民。仍掔菊英供醉嗅,还催朮煎镇眠呻。
碧山把臂原同调,黄土司脾谅有神。寂寞城西几交旧,岁寒风义各相珍。
藏园求佳朮见贻适志盦遣送绿菊病枕裁笺以答嘉惠。清代。吴昌绶。层阴积霰昧昏晨,身境长安学饿民。仍掔菊英供醉嗅,还催朮煎镇眠呻。碧山把臂原同调,黄土司脾谅有神。寂寞城西几交旧,岁寒风义各相珍。
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宋代。晁补之。蔡侯饱学囷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立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睢如坠雨。东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为口方乳。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平生傀落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自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
论诗三十首·其八。金朝。元好问。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唐代。崔峒。王门别后到沧洲,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中著虎裘。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杏园秋。
颍亭留别。金朝。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再咏黄石榴花二首 其二。宋代。韦骧。佳人最爱石榴红,染作轻裙步履同。唯有此花难入意,任教荣悴逐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