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进之杂咏四首。明代。袁宏道。盆池清浅薄苔封,弱竹丛丛个影重。残帙有芸犹被蠹,空阑无蕊亦招蜂。西山郁郁蓁蓁气,讲阁朝朝暮暮钟。箬叶数筐书尺五,茶新寄自吴侬。¤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是明代袁宏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盆池清浅薄苔封,
弱竹丛丛个影重。
残帙有芸犹被蠹,
空阑无蕊亦招蜂。
西山郁郁蓁蓁气,
讲阁朝朝暮暮钟。
箬叶数筐书尺五,
茶新寄自吴侬。
中文译文:
盆池清浅浅,浅薄的苔藓覆盖,
弱竹丛丛,每一片影子都重叠。
残破的书籍上还有芸芸之才被蛀虫啃食,
空荡的花房里没有花蕊却吸引了蜜蜂。
西山郁郁蓁蓁,充满生机和气息,
讲阁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敲响钟声。
箬叶筐里装满了五尺长的书卷,
新茶从吴地寄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以及对这个景象的一些感受和想象。诗中的盆池和竹丛给人一种静谧、幽雅的感觉,盆池的水很浅,表面被薄薄的苔藓所覆盖,而竹丛则形成了层层重叠的影子,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
诗中提到的残帙指的是破旧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已经受到蛀虫的侵蚀,但仍然具有芸芸之才,展示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空阑没有花蕊,却吸引了蜜蜂,形象地描绘了虽然物质上的缺失,但在精神层面上仍然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吸引力。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西山郁郁蓁蓁的气息,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繁荣。讲阁每天早晨和傍晚敲响钟声,象征着知识的传播和学问的兴盛。
最后,诗人提到了箬叶筐中装满了五尺长的书卷,说明了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热爱。茶叶是从吴地寄来的,吴地以产茶而闻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吴地文化的致敬。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丰富的景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文化和知识的敏感和赞美。诗中蕴含着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知识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文精神的推崇。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昭君怨(别恨)。宋代。刘光祖。人在醉乡居住。记得旧曾来去。疏雨听芭蕉。梦魂遥。惆怅柳烟何处。目送落霞江浦。明夜月当楼。照人愁。
题元祐诸公跋窦三川诗卷后。宋代。许及之。门前流水古犹今,不见钟期但苦心。每忆承平爱人物,有谁埋没向山林。一官黄绶甘肥遁,百首清诗共赏音。自笑抱关人录录,亦将名字托碑阴。
公会亭。宋代。宋祁。日下炎氛歇,风生凉意添。树花閒纂纂,楼月静织织。倦绠仍垂缶。昏钩半上帘。畦瓜已堪摘,纳履自无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月。清代。顾静和。寒生银粟,屋翻雪浪,璧光零乱云头。见明珠千斛,■菟如邮。桂湿扶疏影,裁纨扇、碧衬蟾钩。北堂牖,西园飞盖,东鄙思抽。悠悠。一声笛也,吹落了梅花,浑是悲秋。念素蛾睡起,玉锁琼楼。剩有乘风鹏翼,好借我、骑去遨游。傲游处,冰轮碾玉,万古常浮。
题郭元二公画壁。元代。萨都剌。两山出没如虎头,争奇角怪不肯休。一山如龙入云去,一山化作长江流。崚嶒相雄不相下,欲向人间索高价。尘中有客语如狂,龙者可先江者亚。一笑上马归醉眠,曲生使我多妄言。酒醒忽记夜来语,先者姓郭亚者元。
春侠杂词(一十二首)。元代。杨维桢。柘林纵猎金毛鹰,花街行春银面马。夜宿倡楼酒未醒,飘风吹落鸳鸯瓦。
东津招二族兄同游高峰。宋代。金履祥。客中连日雨和风,晴色今朝杳霭中。遥想雁行公事毕,肯来同上北高峰。
古金章。宋代。韦骧。黄金铸印龟为纽,埋没郊原已绵久。春泥深处衬耕蹄,腊雪销时经猎走。腊去春来几百年,年年寂寞无夤缘。不知何代何王赐,于此奚为独坠捐。由来至宝宁长弃,一旦光辉难自秘。牧儿荛子两窥观,不识彫章祇知利。里胥白官官为收,歘从下邑归之州。发囊启袭生精彩,十目争视寒星流。粲然五字分明在,苍龙副将军所佩。将军安在惟空名,方寸坚刚终不溃。物否而通理所宜,在人谁谓殊于斯。请看金印杂瓦砾,未逢采拾毋轻嗤。
送陶仲钧还长乐。明代。陈登。文园多病叹相如,栗里何人问索居。长乐稻田馀旧业,毗陵瓜地复新锄。看花况是春风后,归棹偏逢夜月初。何事都门又成别,临岐无语独踌躇。
山墅闲题。唐代。韦庄。逦迤前冈压后冈,一川桑柘好残阳。主人馈饷炊红黍,邻父携竿钓紫鲂。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有名不那无名客,独闭衡门避建康。
岭蜀天涯路。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挺乔木、森森犹故。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聊访问,旧游处。酒边不用伤南浦。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见说君王方旰食,借箸哺应为吐。这官职、二郎须做。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襏襫耕春雨。嗟矍铄,恐迟暮。
贺新郎·岭蜀天涯路。宋代。李曾伯。岭蜀天涯路。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挺乔木、森森犹故。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聊访问,旧游处。酒边不用伤南浦。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见说君王方旰食,借箸哺应为吐。这官职、二郎须做。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襏襫耕春雨。嗟矍铄,恐迟暮。
送江叔源除太府丞柯山需次。宋代。李洪。威凤翔千仞,览辉以来仪。天骥渥洼种,籋云不受羁。江侯南国珍,劒佩光陆离。三道对清问,万言敷箴规。云霄跬步蹑,分教小差池。中都冠盖躔,屈处金穀司。奏课应迁格,腾达当在兹。元枢国士赏,天子前席咨。一言寤凝旒,致主跻轩羲。抱负经济才,凛然谏诤姿。朝阳庆凤鸣,冀北空騧骊。士为知己用,素蕴得尽施。丞贰须要剧,台阁未应迟。需次指柯山,买船泛钓矶。暑行戒接淅,江边远风披。病夫困尘土,倚玉惭葭枝。分携莫能送,别酒何堪持。傥经子陵濑,扫壁寻题诗。前途得好句,慰我别后思。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海上石笋。唐代。李德裕。常爱仙都山,奇峰千仞悬。迢迢一何迥,不与众山连。忽逢海峤石,稍慰平生忆。何以慰我心,亭亭孤且直。
送李子将兄弟之羊城。明代。何巩道。题诗欲送江门棹,闻道羊城客已行。双鸟岂甘笼下老,孤帆惟向海边轻。眼前蝶黛杯中绿,头上蛾眉水底明。好景断肠无可说,年年嬴得别离情。
读史 其十一。清代。殷岳。唯则可定国,妇愿亦何极。一子为天王,一子分桐叶。宠宴隆私恩,误信千秋约。牧犊不顾车,盍旦翻日月。福薄不知载,陨身竟何益。
宿闵口毕氏三绝 其三。明代。程敏政。方瞳炯炯发丝丝,每日山中赋采芝。有约未成同甲会,因君无限望云思。
鹊踏枝。清代。吴灏。春雨秋云都不记。向晚微凉,悄坐浑无事。对著清尊还少味。尘襟无计相回避。几点素馨开叶底。促织声声,似告人应睡。梦落荒城香渐碎。愁心又入秋霄里。
痴绝和尚赞。宋代。释绍昙。淳乎淳,没机心。撮茎草作翳晴药,锻黄丹成红指金。发汾阳怒骂伤人语恶,中曹源蛊毒刻骨冤深。扫狐兔露苍鹰牙爪,咬猪狗添老虎精神。是师真,非师真。僧繇描不得,阁笔几沉吟。
兰台。元代。陈泰。渚宫飘飘泛崇光,青蘋吐花生晚凉。犀幄忽动悬珰语,袅袅腰肢欲轻举。吹云吹雨暮复朝,湘兰吹老空寥寥。
江夏留别华二(一作别辛三十)。唐代。欧阳詹。弭棹已伤别,不堪离绪催。十年一心人,千里同舟来。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宋代。徐铉。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
白鹤寺北轩围棋。宋代。文同。只园隐城角,开轩极幽邃。日影转不到,居常抱秋气。余兹度炎燠,一局忘万事。扰扰门外人,谁知此中意。
七夕次韵。宋代。李吕。天上佳期岁一来,人间急管莫相催。鹊桥成后天孙度,雨泣悬知飚驭回。儿女欢呼争乞巧,楼台罗列賸传杯。欲搜好句陪年少,病士惭无工部才。
颂古九十八首。宋代。释印肃。云无踪兮雨无迹,事理绵绵有何极。卖金须是买金人,这裹若真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