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朗读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楼深处鏁云烟,
One can see the dense mist at the deep corner of the Phoenix Tower,
一鏁云烟又百年。
The mist has been there for a hundred years.
痛惜汾阴西祀后,
I deeply lament the decline of the Western Ancestral Temple in Fenying,
翠华辜负上阳天。
The green glory has failed to live up to the heavenly blessings.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凤楼是一个古老的建筑,位于天津城深处。诗中的“鏁云烟”形容凤楼所在地的气氛,给人一种神秘而隐蔽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这片云烟已经存在了百年之久,暗示了凤楼的历史悠久和庄严。然后,邵雍表达了对汾阴西祀的痛惜之情,汾阴西祀是指汾阴祠堂的西部祭祀,这里象征着古代尊贤礼祖的仪式。最后,诗人感叹翠华(指凤楼)未能尽善尽美地体现上阳天的神圣与庄严。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凤楼和汾阴祠堂等古代建筑,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诗人以凤楼和汾阴西祀为象征,探讨了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被人们遗忘的命运。诗中的凤楼深处的鏁云烟和翠华辜负上阳天的意象,既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痛惜,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价值观扭曲的忧虑。整首诗词通过古代建筑的象征意义,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精神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邵雍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多涉及哲学、历史和政治等方面。《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传统文化状态的思考和批判,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这首诗词凭借其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成为了邵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同心芳草淡青钩。艳过春花冷过秋。翰林学士,画意本清幽。

神品倩人题好句,生绡尚有暗香留。老人名字,千古足风流。

()

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

()

东风一万里,吹我挂帆西。楚地缘江尽,蛮天到蜀低。

春云归雁远,山木乱猿啼。夜夜高堂梦,乡关怨鼓鼙。

()

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独游无味春时。恨煞佳人起迟。迟起。

迟起。孤负江山清绮。

()

又值东风散柳丝,那堪嘹呖雁声悲。春阴酿雨欲来候,旅夜怀人乍醒时。

我梦江南游未得,汝归蓟北究何为?最怜禁阙蓬瀛里,松岛沙堤任所之。

()

有元拓跋旧宫庭,消尽头鹅诈马名。满目丘墟少禾黍,微茫草色接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