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卜居朗读

译文一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
  “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
  “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
  “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
  “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
  “(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译文二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请您花心思实行您的主张吧,龟甲和蓍草实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注释


放:放逐。
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蔽障:遮蔽、阻挠。
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因:凭借。
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悃(kǔn)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láo),慰劳。
大人:指达官贵人。
偷生:贪生。
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哫訾(zú zī):以言献媚。栗斯:阿谀奉承状。栗:恭谨,恭敬。斯:语助词。喔咿儒儿(ní):强颜欢笑的样子。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她与朝中重臣上官大夫等人联合排挤馋毁屈原。
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gǔ jī):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é)",《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
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
泛泛: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ú):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
亢轭(kàng'è):并驾而行。亢,同"伉",并也;轭,车辕前端的横木。
驽(nú)马:劣马。
宁与黄鹄比翼乎:黄鹄(hú):天鹅;比:旧读bì。
鹜:鸭子。
溷(hùn混)浊:肮脏、污浊。
千钧:代表最重的东西。古制三十斤为一钧。
黄钟:古乐中十二律之一,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
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
高张:指坏人气焰嚣张,趾高气扬。
谢:辞谢,拒绝。
数:卦数。逮:及。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卜居》是《楚辞》篇名。王逸认为屈原所作﹐朱熹从其说。近世学者多认为非屈原作﹐但也还不能作定论。篇中写屈原被放逐﹐“三年不得复见”﹐为此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就前去见太卜郑詹尹﹐请他决疑。屈原先述世道不清﹑是非善恶颠倒的一连串疑问﹐然后詹尹表示对这些疑问“龟策诚不能知事”﹐只好说“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显然﹐《卜居》并非真的问卜决疑之作﹐只不过设为问答之语﹐以宣泄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意而已。篇中多用譬喻﹐如“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等﹐形像鲜明﹐而且音节嘹亮﹐对比强烈﹐体现了激愤的情绪。就形式而言﹐《卜居》全篇用对问体﹐凡提八问﹐重重叠叠而错落有致﹐决无呆板凝滞之感。后世辞赋杂文中宾主问答之体﹐实即滥觞于此。

  《卜居》记述了屈原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显示了一位伟大志士身处黑暗世道的铮铮风骨。也许因为构成全文主体的,乃是诗人自己言论的缘故吧,后世往往又直指其作者为屈原。 即使是伟大的志士,也并非总是心境开朗的。不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他们的个人遭际,关联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心中反而更多不宁和骚动。其痛苦、愤懑的抒泻,也带有更深切的内涵和远为强烈的激情。 屈原正是如此。当他在《卜居》中出现的时候,已是强谏遭斥、远放汉北的“三年”以后。“忠而被谤”,能无哀愤?“既放”在外而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本文开篇描述他往见郑詹尹时的神思萧散之状,正告诉读者:一种怎样深切的痛苦和骚动,在折磨着这位哲人的心灵。

  这痛苦和骚动的展开,便是构成全文主体的卜问之辞。篇目题为“卜居”,可见卜问的是有关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而当诗人发出“宁……将……”的两疑之问时,显然伴随着对生平遭际的庄肃回顾。因而诵读这节文字,只有联系屈原的崎岖经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间的情感推涌和涨落。

  “吾宁悃悃款款(勤苦忠厚貌)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这庄严的回顾,似于是从青年时代的修身立业开始的。思绪悠悠却又突兀而问,平静中带着自信,突兀中夹几分焦虑,表现的是一种志在兴邦,而急于有所作为的青年之思考和选择。接着的“吾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权贵)以成名乎?”则又情绪激昂起来,于自信中汩汩涌腾出一派傲气——正如屈原在《桔颂》中就骄傲表述的,他“苏世独立”、“廓其无求”,誓志靠自己的“力耕”,来实现“诛锄”天下“草茅”的壮愿,而决不愿向腐朽的权贵攀附、折腰!这便是青年屈原,在踏上楚国政坛前夕所作出的人生选择。这与当时的许多纨袴子弟,为了实现个人对名位、富贵的企盼,而奔走钻营于王公大人府邸,构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到了“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句的跳出,屈原的思绪,大抵已回顾到他担任楚怀王左徒时期。当时,诗人正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的满腔热忱,投身于振兴楚国、改革朝政的大潮之中,同时也就与朝中的旧贵族势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卜问中由此滚滚而发的两疑之问,正成了这一冲突景象的惊心写照:一边是屈原的“竭知尽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的“竞进贪婪”,不惜走后宫“妇人”(怀王之妃郑袖)的门路,以“哫訾栗斯”的阿谈献媚,换取权位和私利。一边是屈原“廉洁正直”,为楚之安危强谏怀王,甘冒“正言不讳以危身”之祸;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突梯滑稽”(圆滑讨好)的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向屈原施以中伤和谗毁。屈原的遭受迫害和被怀王暴怒“放流”,就正发生在这十数年间。当诗人回顾这一段遭际时,胸中便充塞了无量的悲愤。两疑式的发问,因此挟带着怫郁之气排奡直上,正如阵阵惊雷碾过云霾翻沸的夜天,足令狐鬼鼠魅为之震慑。两种绝然相反的处世哲学的尖锐对立,在这节铺排而出的卜问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在如此尖锐的对立中,屈原的选择是孤傲而又坚定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为国为民的献身之路,愿效“骐骥”的昂首前行和“黄鸽”的振翮高翥,而决不屑与野凫“偷生”、与鸡鹜“争食”!但这选择同时又是严峻和痛苦的,因为它从此决定了屈原永不返朝的悲剧命运。忠贞徙倚山野,邪佞弹冠相庆,楚国的航船触礁桅折,楚怀王也被诈入秦身死!处此“溷浊而不清”的世道,诗人能不扼腕啸叹?文中由此跳出了最愤懑、最奇崛的悲呼之语:“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佞的嚣张、朝政的混乱,用“蝉翼”的变轻为重、“瓦釜”的得意雷鸣喻比,真是形象得令人吃惊!全篇的卜问以此悲呼之语顿断,而后发为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的怆然啸叹。其势正如涌天的怒浪突然凌空崩裂,又带着巨大的余势跌落。其间该蕴蓄着这位伟大志士,卓然独立、又痛苦无诉的几多哀愤!

  这就是构成《卜居》主体的卜问之辞,从形式上看,它简直就是一篇直诘神明的小《天问》。但由于《卜居》所问,均为诗人身历的现实遭际,其情感的抒泻就不像《天问》那般舒徐,而是与自身奋斗道路的选择、蒙谗遭逐的经历一起,沸涌直上、翻折而下,带有了更大的力度。其发问也不同于《天问》的一气直问,而采取了“宁……将……”的两疑方式,在对立铺排中摩奡震荡,似乎表现出某种“不知所从”、须由神明决断的表象。但由于诗人在两疑之问中寓有褒贬笔法,使每一对立的卜问,突际上都表明了诗人的选择立场。如问自身所欲坚守的立身原则,即饰以“悃悃款款”、“超然高举”、“廉洁正直”之词,无须多加探究,一股愿与慨然同风的正气,已沛然弥漫字行之间。对于群小所主的处世之道,则斥之为“偷生”、“争食”,状之为“喔咿儒儿”、“突梯滑稽”,那鄙夷不屑之情,正与辞锋锐利的嘲讽勃然同生。与对千里之驹“昂昂”风采描摹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与波上下之凫“氾氾”丑态的勾勒——其间所透露的,不正是对贵族党人处世哲学的深深憎恶和鞭挞之情么?明睿的“郑詹尹”对此亦早已洞若观火,所以他的“释策而谢”,公然承认“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也正表达了对屈原选择的由衷钦佩和推崇。

  寓诗人的选择倾向于褒贬分明的形象描摹之中,而以两疑之问发之,是《卜居》抒泻情感的最为奇崛和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此文所展示的屈原心灵,就并非是他对人生道路、处世哲学上的真正疑惑,而恰是他在世道溷浊、是非颠倒中,志士风骨之铮铮挺峙。《卜居》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后世的无数志士仁人千年来都曾面对过。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选择虽然随时代的变化而改换了内容,但它所体现的不坠时俗、不沉于物欲的伟大精神,却历久而弥新,依然富于鼓舞和感染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一读《卜居》无疑会有很大的人生启迪:它将引导人们摆脱卑琐和庸俗,而气宇轩昂地走向人生的壮奇和崇高。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简析

  这篇文章记述了屈原的一件逸事,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往见太卜郑詹尹问卜。无论它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都是很有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在先秦的典籍里,没有关于屈原的资料,最早为他立传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也许因为搜集资料的困难,《屈原列传》的史料并不丰赡,倒是太史公与屈原的遭遇颇多相似,故借屈原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忧愤与怨怒,因此抒情胜于记事。屈原问卜未必实有其事,但屈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与做人处事的原则的反思却是非常真实的。屈原连设八问,以“宁”“将”两疑方式问卜,给人以不知所从的印象。其实,诗人的设问,与其说是他对人生道路和处世原则的困惑,倒不如说是他对黑白颠倒、清浊混淆的现实的震惊和愤慨。在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中,愈显出屈原廉洁正直、心性高洁的品格与坚持操守、绝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对屈原的研究,此文至少可供参考。

  全文以屈原问卜开篇,以詹尹“释策而谢”的答语收结,中间以连珠式的对立设问的语句贯穿,文采斐然,往复盘旋,八对设问,一一贯之。虽铺陈夸饰,句式整齐,却不板不散,亦无重复之嫌。气势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大诗人特有的气质。而且,这种体式,对汉赋“设为问答,以显己意”,颇具启发意义,或谓之汉赋之先声亦无不可。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朗读
()

猜你喜欢

落月犹余彩,荒村已几过。
店明灯透壁,石响马升坡。
起早寒多嗽,忘劳暗自歌。
老夫亦小憩,霜重手频呵。
()

明月皎皎白玉盘,大星煌煌黄金丸。壮士解甲投马鞍,蒺藜草深衣夜寒,剑头饮血何时乾?

()

沉沉清禁转朱扉,深锁松阴碧石围。汉月曾窥青鸟去,朔云先拥白狼归。

雅翻宫雪璚楼过,龙喷山泉玉殿飞。司竹老臣犹望幸,太平无事宴游稀。

()

又乞书题出,关西谒列侯。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

卖马登长陆,沾衣逐胜游。菜肠终日馁,霜鬓度年秋。

()

一水之玄去复归,众峰向背俨相持。
天荒地老无从问,鬼刻神劖未解奇。
丹嶂漫留仙幻迹,白云仍似太初时。

()

湖尽匡山际,江通汉水浮。朝烟生夹岫,夜月识扁舟。

远望多为感,乡心少不愁。自怜身似苇,朝夕与波求。

()

苇白吹花上竹林,霜澄湖水夜寒深。乱山遥看孤帆去,野寺间携短策寻。

农歉稻香伤夏潦,僧愆茶话赏秋阴。不烦俯仰论陈迹,繄记风光恰在心。

()
穷乡谁与话悲酸,驻马看云强自宽。
酒力无端妨宿病,诗情不浅任尘官。
虎狼地僻炊烟晚,风雨天低夏木寒。
行尽峰门千万丈,梁山鼓角报平安。
()

山又水,云岫插峰峦。断雁飞时霜月冷,乱鸦啼处日衔山。疑在画图间。
金乌转,游子损朱颜。别泪盈襟双袖湿,春心不放两眉闲。此去几时还。

()
揖逊荷帝尧,寅恭五元祀。
治道贵清静,圣言有深旨。
谁歌元首明,自得股肱喜。
跻民期仁寿,距肯中道止。
()

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猗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

姑苏城外江水绿,姑苏台是吴王筑。吴王燕罢越王来,馆娃夜冷宫门开。

落花飞去春无迹,江边却起姑苏驿。马头旌节何皇皇,候吏传呼谒道傍。

()

姑射山头冰雪,仙人散作云霞。嫣红姹紫让夭斜。

略似文君新寡。

()

曰妻曰妾他人女,惟弟惟兄父母儿。轻重亲疏天地判,为人何不自寻思。

()

西山忽作暮卷势,长蜺噀水驱炎晖。

雷车震动吹海立,火伞退避如鹢飞。

()

殷勤此别几时还,结足应须岩洞音。
卒岁在家贫亦好,何人似我老来闲。
九天使者邀归艇,五岳丈人分半山。

()

夹径长松耐凛冬,随溪觅路杳无穷。晓霜易滑荆桥上,朔雪难侵纸帐中。

溪冷无鱼供酒客,林荒有鹿伴樵翁。江湖水泺多芦苇,不异飘鸿泊野风。

()

北来孤客送南还,语燕啼莺似故山。垂柳夹堤空霭霭,流泉下闸正潺潺。

会期未卜何时遂,吟鬓从教一夜斑。南浦亲朋偏念我,相逢休说道途艰。

()
铁壁临千仞,乘危更一探。
瀑前安茗灶,松杪出花龛。
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
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南山。
()

欲出心还懒,闲吟绕寝床。道书虫食尽,酒律客偷将。

愁至为多病,贫来减得狂。见君何所似,如热得清凉。

()

槐柳未知秋,依依馆驿头。客心俱念远,时雨自相留。

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夜来思展转,故里在南州。

()

几处楼船湖上逢,半闲丞相有遗踪。天教秋壑生瑶草,重牧吴山第一峰。

()

尘塞戈铤血未乾,龙庭烽火报长安。拟擒可汗先开幕,欲拜嫖姚更筑坛。

青海月明胡马动,黄榆风急皂雕寒。材官羽骑多如雨,夜夜旄头倚剑看。

()

琉璃嵌目赪须鬈,铜龙绣臂猩红毡。举杯中座力拍筵,炙羊作脯腥流涎,群枭肃拜如拜天。

偶然微笑降颜色,若获意外千金钱。出门拱手群相贺,争授茶黄作奇货。

()

晚登狮子岭,四望净云烟。叶落瘦崖树,雨过响涧泉。

人颜移岁月,秋色老山川。令节须酬赏,天空月正圆。

()

门有万里客,摄衣造我堂。风尘著眉目,车马倚道傍。

问子今何为,执手涕沾裳。自隐匡山隅,承欢乐且康。

()
我怀渊明真,千载犹神交。
重吟九日诗,风节殊未凋。
良辰不再举,秋气日以高。
凄飚送落景,余霞敛尘霄。
()

猎猎东风急,云开雪意阑。耽吟忘坐久,多病怯春寒。

白发随才短,愁肠赖酒宽。徘徊看日影,已过石阑干。

()

办得钱来直是难,钱钱要使及茕鳏。

莫教散入他人手,减百抽分或细奸。

()

堂馆绿阴皆面水,图书乌几喜无尘。棕榈交叶绕遮井,菡萏倾花故向人。

世事从渠宁分拙,交游于尔觉情亲。澧兰沅芷秋风里,明日南云别更新。

()
我家未为贫,尚有绿绮琴。
手虽不能弹,颇喜闻遗音。
时时命女奴,强于弦上寻。
听罢方寸过,取酒时一斟。
()

山麓古禅宫,凄凉见旧踪。菱池蛙吹闹,石砌藓痕封。

香阁苍烟暝,祗园白露浓。已无僧出定,时有鹤巢松。

()

傀儡当场任所为。讹传故事惑痴儿。李唐赵宋皆无考,妙在妖魔变化奇。

驾赤豹,从文狸。衣冠楚楚假威仪。下场高挂成何用,刻木牵丝此一时。

()
壶中春色(谓洞庭春色也。
)饮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不妨同泛过湖船。
()

暗雨黔西路,凌晨结伴行。马蹄循虎迹,人语杂猿声。

旧里余荒井,空山冷废城。不毛嗟此地,禁得几鏖兵。

()

当年屠贩五都雄,幸依阉子近宸枫。负玺从行当断栈,控马驰烟出焰中。

尔能舒膝为君枕,易块涓人讵许同。爪牙谁弃资毛翮,翻忧延虎入蚕丛。

()

一滩高一尺,十滩高一丈。湍急右巉,鱼何由上。槔戕橹析,俾我心怆。

顺风沿水,举帆千里。

()

绰约敝姑射,倏忽归鸿濛。谁云橘中乐,不减商山翁。

()

何物送春怀,凤头金缕鞋。相呼出绣阁,连臂下香阶。

砌草承罗荐,檐花拂宝钗。不妨阿母在,佯醉倒人怀。

()

北地风高旅雁哀,故乡千里讣音来。百年文武协三德,念载行藏付一坏。

魏阙羁臣残骨在,天涯姻友梦魂回。怅余凭吊知何日,极目乡关漫自猜。

()
歌起陂头正插秧,梯斜篱外又劙桑。
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
林杏半丹禁宿雨,丛萱自歛避斜阳。
北窗合是羲皇上,已置临风八尺床。
()

大海淼无涯,众生自著枷。无求出妙德,心生劳算沙。

()
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
湖波漾日乱檐花,人影天光带落霞。
衣岫浅寒杨柳陌,醉归闲数欲栖鸦。
()

一派银河夜不收,碧山无碍此天流。紫云芳草春无际,却界长天一色秋。

()

西风三径近秋期,閒看山童理菊枝。浪蕊浮花都剪却,刚留几朵傲霜姿。

()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不落宫商,是何曲调。古洞风清,寒潭月皎。

报公知,须晓了,融峰最好音声鸟。

()

不眠相对拥寒炉,自起开门问仆夫。城角斗杓曾转未,殿头风铎有声无。

斋心耿耿悬孤月,乡思迢迢隔五湖。清话恐贪今夜永,呼灯无惜效先趋。

()
黄河西渡出平沙,汝颍东流千里遐。
给饷当年秦令史,封侯不种青门瓜。
()

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大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

漂泊天南久。讯征鸿,故人何似,别时诗瘦。为说蓼莪初废咏,血渍夜台应透。

料鸡骨、那堪长守。急趁归航相慰藉,素车迟,不及飙轮骤。

()

日月双推毂,俄惊节序更。岁寒新酒熟,风急敝裘轻。

多暇惟谈易,长贫懒治生。鹪鹩栖息稳,何意向人鸣。

()

遐龄可得不可必,有儿能贤百当一。夫人今年岁入十,发霜鬓雪晴如漆。

早起晏卧思虑周,盐豉醯酱咸经眸。儿妇孙妇罗前头,跪进美酒兼珍羞。

()
平生丘壑趣,閒雅更谁同。
养竹烟三径,栽花地一弓。
棋边消永日,琴上鼓薰风。
静里谋生计,优游道不穷。
()
斜阳山下明金碧。
画楼返照融春色。
睡起揭帘旌。
玉人蝉鬓轻。
()

荷花十里水浮香。夏日初长。披襟散发云深处,能教肌骨生凉。

折得碧筒劝酒,还堪荷叶为裳。

()

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爱雨中新。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

薄俗谩纷纷,焉知赝与真。

空余千里马,难觅九方歅。

()

春日公车指帝乡,秋风遗魄滞河阳。慈亲涕泪随年尽,游子关山入梦长。

迟暮靡依怜白发,《式微》无后继青箱。楚些空有《招魂赋》,荆豫无如各一方。

()
西江之水何悠悠,下与江南为一州。
□□□□□□□,正以彭泽为襟喉。
千川百谷所合庚,尽倾此泽如杯瓯。
鸣声唶唶光油油,不知其下有底不。
()

微尚将无隔,兴居百念回。口和心自语,形与影相猜。

圣世谁甘隐,逢时谅不才。中宵缘底事,起步独徘徊。

()

积潦未经日,谁教水虫游。薄暮积潦冱,水虫随巳休。

乃知造物者,不独于蜉蝣。蟠桃三千年,灵椿五百秋。

()

东访岱宗碑。西上峨眉。北浮鸭绿犯霜威。终是故乡山水好,倦鸟南归。

郭外结茅茨。寒菜盈畦。丈人永息汉阴机。留得菜根滋味在,不羡甘肥。

()

忆从辞京都,樊笼滞城市。偶与海人期,遵彼清江址。

凫鹭寂不惊,鲂鳞逐波起。泳陶何离蓰,溉鬵亦徒尔。

()

宝公塔下登高阁,目尽东南半壁天。江接秦淮围故国,地连吴楚渺平川。

猿惊鹤怨移文在,虎踞龙蟠王气偏。闻说先皇游幸日,白豪千丈礼金仙。

()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

师住疏山祇树园,卧观云气起江村。百年鼎鼎春风转,一钵垂垂老眼昏。

古殿横空森铁凤,夜潭翻浪落金盆。何时系缆西峰下,松柏阴中独叩门。

()

五鼓开画戟,平明出重闉。小桥分野径,吴圃会众宾。

番禺二月尾,落花已无春。唯有蔷薇水,衣襟四时薰。

()
空庭罗雀网,应似翟侯居。
多病惟寻药,忘机不著书。
僧来留石鼎,人在典金鱼。
惟有南窗睡,春来分不疏。
()
题扇灯前亦偶然,那知别后远如天。
去年醉舞看花处,独听琵琶却惘然。
()
州贫须惜尊罍费,俗陋兼无妓乐名。
幸有蒲团供燕坐,不妨藜杖助闲行。
看炊香稻供斋饭,自采寒蔬试野羹。
身外无营内无事,近来心气尽和平。
()
家常侍客劝三杯,鴆酒不消吃一盏。
当时裂破夜叉头,顶门突出醯罗眼。
()
古院枫篁里,寥寥隔市喧。
仙禽发异响,惊起老僧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