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清代。佚名。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2-104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05-106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2-104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05-106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2-104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05-106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芙蓉。唐代。温庭筠。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余辛卯岁卧病郡城陈宗之胡希圣有诗问讯后五。宋代。刘克庄。如闻攻老拙,颇似斫虚空。众口嘲投阁,新眉妒入宫。一身槁梧上,百岁大槐中。莫叹形骸废,姑留两颊红。
上冢。宋代。黄庭坚。自公返蓬荜,税驾上丘垄。霜露此日悲,松楸千年拱。养雏数毛羽,初不及承奉。康州断肠猿,风枝割永痛。少年不如人,登仕无前勇。发疏齿牙摇,鲸波怒号凶。愿为保家子,敢议世轻重。称觞太夫人,鱼菜赡庖供。
挽族叔父。宋代。陈傅良。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西招四时吟 其四。清代。和琳。木炭供来日,陂塘半涸冰。草枯归牧马,寒重敛飞蝇。沙渍衣多垢,山童雪不凝。客游闲戏笔,真个悟三乘。
读三国志。明代。邢慈静。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
法乐辞 其八。南北朝。王融。亭亭宵月流,朏朏晨霜结。川上不徘徊,条间亟渝灭。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感运复来仪,且厌人间世。
泗上 其三。宋代。杨时。闻道河流闭,逢人每问津。天高云羃羃,风细水鳞鳞。未种江陵橘,空思千里莼。且邀明月伴,相对解纶巾。
送陈生南还因寄江乡游好。明代。宗臣。蓟北秋高起夕峰,送君南去楚云重。市中五斗新丰酒,醉后三年长乐钟。耕陇未须悲燕雀,涉江何处采芙蓉。寄言旧日飧霞侣,曾否天台访赤松。
南征八咏 其六 傍晚登西城楼感述。清代。林占梅。极目烽烟接远苍,哀声几处断人肠。云含杀气迷征旆,沙逐腥风过战场。四野荒庄同陆氏,满城废屋类昆阳。抚民但愿来阳寇,恤典顿邀降建章。
昔游诗。宋代。詹体仁。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我舟渡其中,晃晃惊我神。朝发黄陵祠,暮至赤沙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青芦望不尽,明月耿如烛。湾湾无人家,只就芦花宿。
寄咏落花十首 其一 元理。明代。王夫之。听之无闻杳希夷,可左泛兮可右移。丹灶烟轻飞武火,明窗尘细弄婴儿。动而愈出弱频用,失亦若惊辱较宜。气母欲抟抟不得,流珠常惜去人时。
陟三十六渡溪塘坞岭。宋代。释文珦。三十六渡溪,溪边绝去蹊。乱山如叠浪,一岭类登梯。凤紧妖蛇出,烟错异鸟啼。蜀僧言剑阁,与此亦相齐。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宋代。邓肃。八斗一倾聊热耳,开匣时观三尺水。指天喝月使倒行,扬波直欲斩蛟子。安得知音吾党人,相看青眼不余嗔。笑驱八蛮有奇策,开怀聊与话诚真。可怜吐哺风流绝,乞巧未遑姑守拙。坐观明月侵虾蟆,空使玉川怀寸铁。